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2016-11-21 00:52廖燕飞杨栋清李春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肌瘤出血量

廖燕飞,杨栋清,李春玲

(吴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500)



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廖燕飞,杨栋清,李春玲

(吴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50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分别经腹腔镜下和经阴道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个数、肌瘤剔除直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经阴道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于经阴道组(P<0.05)。腹腔镜组肌瘤剔除个数、肌瘤剔除直径及住院时间与经阴道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阴道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腹腔镜;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为妇科最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研究统计,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高达30 %[1]。临床药物对子宫肌瘤治疗效果不明显,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临床中应用较少。随着微创技术发展,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剔除术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但两者治疗效果差异临床报告较少,为此笔者进行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每组53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2.8岁;肌瘤个数(2.7±0.8)个;肌瘤直径(4.8±1.0)cm。经阴道组患者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2.6岁;肌瘤个数(2.8±0.8)个;肌瘤直径(4.7±1.1)cm。两组患者年龄、平均肌瘤个数和肌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结合超声、阴道镜等相关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2)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3)排除合并有生殖系统其它严重疾病患者。(4)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常规全麻后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头低臀高,在脐作长约1 cm切口,充入CO2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在13~15 mmHg,置入10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探头探查腹腔情况。在右下腹麦氏点和左侧对称点分别作长约0.5 cm切口,放置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探明子宫肌瘤部位、大小后逐一剔除,对于有蒂肌瘤,先结扎再行切断,无蒂浆膜下肌瘤,先注射6 U垂体后叶素,采用超声刀寻找子宫肌瘤包膜,并钝性分离直至完全剔除。完全剔出子宫肌瘤后,检查无明显出血点,冲洗并关闭腹腔。经阴道组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进行手术。如为前壁肌瘤则作阴道前穹窿横切口,如为后壁则作阴道后穹窿横切口,如前后壁均有肌瘤,则可前后穹窿均切开。分离筋膜后进入腹腔探明子宫肌瘤位置、数目和大小,在肌瘤周围注射缩宫素后纵行切开包膜,钝性分离并逐一剔除。剔除完成后放置T管引流。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并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直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感染、粘连及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总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经阴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于经阴道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 %,低于经阴道组的发生率(22.64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发展较为成熟,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为近年临床应用新型手术方式[2]。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均较小,有研究指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在阴道上,不影响美观且手术要求器械和手术操作较腹腔镜简便,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经阴道组,表明腹腔镜手术操作较经阴道手术复杂,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有研究指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切开阴道后可直视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具有操作简便、剔除效果明显等优点[3]。本次研究腹腔镜组患者肌瘤剔除个数和直径与经阴道组比较无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似,类似于其他学者的结论[4]。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完全在腹腔镜下进行操作,对患者腹腔脏器、组织的牵拉、刺激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盆腔脏器粘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发现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阴道组,且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经阴道组。腹腔镜操作对患者脏器、组织损伤较小,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5]。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可能还与患者体质、术后营养状况有关,今后进一步研究应控制影响因素,扩大样本量。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剔除术有各自优缺点。腹腔镜可放宽手术适应证,在探头直视下腹腔视野为阴道手术的5倍,且在气腹下手术视野更清晰,对于子宫肌瘤过大、子宫活动度差、阴道弹性容量差、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子宫恶性肿瘤、附件病变及有盆腔手术史患者均可采用腹腔镜手术。但腹腔镜在探头直视下完成手术,不能直接触摸子宫壁等,对于子宫肌壁间肌瘤容易遗漏,导致治疗效果不彻底。此外,腹腔镜手术需要相应手术器械,且操作较复杂,导致手术费用增高,不利于在基层和落后地区普遍开展。因此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肌瘤位置、大小、深度及患者就诊医院条件和自愿情况下综合进行手术方式选择,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两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适宜手术方式,以保障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1] 陈美红,张晓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0):56.

[2] 黄小琴.腹腔镜下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89-90.

[3] 潘凌云,顾红,况秀清,等.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20(1):55-57.

[4] 何红霞,段钊.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81-84.

[5] 张静平.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2):298-300.

2015-08-26)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肌瘤出血量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