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明
不同凡响的良知拷问与心灵救赎——淮剧现代戏《小镇》观后命笔
■王蕴明
由徐新华编剧、卢昂执导、江苏省淮剧团创演的现代戏《小镇》是一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人性思辨、审美表达的精美之作,彰显剧作家的才情、匠心和独具的艺术特色。
故事由小镇的镇长当众宣布一件喜讯开始:三十年前一位受骗亏了血本、身无分文、饥寒交迫的商人,被小镇的一位好心人赠款相救并赠言励志,现已身家数亿思恩回报,恩人却缈无音信,遂以酬金500万请众人帮忙寻找。
面对500万的诱惑,原本以道德著称的小镇不平静了,相继有五个人自称为当年施救者。其中一位素以助人为乐不思回报、众人赞誉的老师朱文轩,原本对这500万元无动于衷,后因儿子为人担保欠债500万元急需偿还,为救儿子,在妻子薛小妹一再恳求下,竟然也打起了这500万元的主意。镇中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朱老爹,镇长将辨别真假的重任交朱老爹执掌,辨别真假的凭证是当年施恩者有一句赠言。在全镇大会上,朱老爹宣布了四个人的名字,均为诳报,而对同样诳报的朱老师却掩盖了。为什么?原来为了挽回素以道德闻名的小镇的声誉,朱老爹想让朱文轩担当那位施恩者。那么当年那位施恩者究竟是谁呢?朱文轩面对小镇大会上的尴尬场面和因诳报而引发强烈的内心煎熬,能够承担朱老爹交付的这付重担吗?剧作引领着观众一步一步走下去,直到剧终盒子才揭开,观众同剧中人一样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种由传统出新意、悬念相扣的戏剧架构收到了很好的观赏效果。
显然,剧作主旨不在于讲一个传奇的故事,而是要剖析一个人在金钱诱惑下的灵魂拷问,而这一拷问的重心就落在朱文轩的身上。这个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传道授业解惑半生的中学老师,长年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屡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广受敬重。面对500万元酬金初始是不为所动的,当多日寻找施恩人不得,而在妻子有心或无意的点拨下,在镇长的希求下,开始犹豫了,当儿子急需50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朱文轩的心灵激烈地动荡起来了,在儿子和妻子的一再恳求下,终于拿起了向朱老爹报功的电话。
在去往全镇表彰大会的路上,朱文轩承受着痛切的心灵煎熬:“生平第一次把心昧,平生第一次把心违。平生第一次把心累,平生第一次把心亏。把心昧,我彻夜辗转难入寐,把心违,我寐食难安锁愁眉。把心累,我心虚气短精神萎,把心亏,我腰弯头缩颈低垂。”
在大会上当朱老爹宣布名单时,朱文轩先是不敢正视,当宣布了两个人的名单时(显然是假),朱文轩紧张、羞愧得无地自容:“恥笑,嘲弄——、煎熬,绝望——,抖抖瑟瑟如转蓬,人生至此何如死?”自责、痛苦得生不如死!朱老爹的有意庇护,才使他从如坠万丈深渊中得以复生。由于朱老爹的刻意庇护,朱文轩没有像另外四个诳报的人被当众揭穿,人们不约而同地以为当年施恩的那个人就是他。于是镇长再次恳求他承认,并决定再次召开全镇大会,宣布真相,挽回前次的不良影响。在经过了一场痛切心灵的拷问之后,朱文轩不顾妻子的“一旦事败名声毁,再无颜面见世人”的警示与规劝,毅然决定说出真相,向朱老爹说明真情,对妻子晓喻人间真理:“常言道,因果总归有报应,举头三尺有神明。君子爱财须有道,岂能觊幸邪念生?君子慎独有古训,焉能欺世又盗名?……贪,让人失根本,贪,让人迷本性,贪,让人忘人伦。……从今以后,悔过自新,做一个磊磊落落坦坦荡荡,洁身自好坚守本分的老实人!”最终朱文轩婉拒朱老爹、镇长和众人的恳求,毅然在全镇大会上坦承自己不仅不是当年的施恩人,还是朱老爹那张耻辱名单上的冒领者,完成了他由迷失、惊悸、拷问到复归的心灵救赎的艰难痛苦之旅。
这场小镇风波的起因,是缘于当今社会氛围的陆离驳杂。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拜金主义氛围,撕裂着社会人群,道德滑坡成为一种不争的社情,就连这个“民风淳朴举世闻,千年铸就的天元镇,”竟然近来也“世风渐混沌,人心不古失良纯。”因此才发生了冒领500万元酬金的风波。然而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古镇,占据舞台后区的一口大古钟,象征着这种优秀文化的厚重;那是南宋时家居古镇的一位宰相特为遵母训“清白至重”铸下的遗嘱以警示后人。而唯一有权敲响这口古钟的朱老爹就是多年坚守清贫,乐于救人的贤者。镇上学童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贯彻全剧始终。因之,在经历一番风波之后,良知战胜了邪念,古钟长鸣,学童的琅琅书声依然,民风淳朴的古镇更增新颜。
在这场正与邪的较量中又有其不同凡常之处,即是良知的坚守系由误失而后始。宋代的宰相铸钟是因其在祝母亲寿诞时偶收了他人的贵重礼品;德高望重的朱老爹是因四十年前捡到他人丢失的一百斤粮票没有及时退还;朱文轩更是动了贪念经过激烈的灵魂煎熬才幡然悔悟。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救赎,是一种十分艰难更为可贵的过失自纠。诚如古人所云:知耻而后勇;朝闻道死可矣。剧作通过朱文轩层层剥笋步步递进的良知拷问之旅,扣人心弦,酣畅淋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塑造了一个自我救赎的现代典型。天元镇堪称中国社会一个缩影,为戏曲现代戏提供了新鲜的美学经验,显示了剧作家对当今中国社情风尚的洞察与艺术功力。
大幕开启,伴随着浑厚、悠远的钟声和童声朗朗的“三字经”,矗立舞台深处的古塔,环望四周的古香古秀的民居,洋溢着当今生活气息的小镇集市,“卖藕粉圆子——”,“米饼油条——”,“鱼汤面鱼汤、馄饨——”的叫卖声,隐约飘洒着的淮剧声腔……,一幅江南古镇浓郁风情的画卷,亮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剧中的群众角色,热心肠的快嘴王——天元镇吉祥居委会第二居民小组第三副组长,卖藕粉圆子的宋大姐,卖米饼油条的小朱子等各具声色。全剧舞台呈现简洁明快,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朝气又不失千年古镇的气韵生动。场面设置疏朗有致,情节剪裁得体,将笔墨集中在人物心态律动、情感流程上,确保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揭示。
两位主演陈明矿(饰朱文轩),陈澄(饰薛小妹)真乃天生绝配,黄金搭档。二人演来配合默契,有主有次,珠联璧合。伊始,面对众人的赞誉,一个是“一介寒儒无奢望”,一个是“只求这两袖清风伴书香”,在500万元酬金面前,二人也是漫不经心,当几天找人无着落,镇长猜度就是朱文轩时,是薛小妹最先动了心。儿子出了问题后,她力主朱文轩冒领,这里既表现了二人的差异,又推波助澜地很好地陪衬了朱文轩的心态变化轨迹,在全剧二人良知拷问的过程中通过形体、步态、声气的调适,目光眼神的传递,将二人的心态情貌、喜怒哀惧鲜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二人的歌唱艺术,可谓炉火纯青,音色清脆亮丽、韵味醇厚浓郁。舒缓激越,低沉高昂,是在人物的情感流动之中,沉痛时如溪泉幽咽,愤怒时如山洪瀑发,激越时似惊涛拍岸。如第七场,夜间,夫妻二人去朱老爹处坦白冒领之错时,朱文轩自省、自责、痛悔贪心之害的叠加四十余句的大段唱腔,如巨坝开闸,一泻千里,情满气宏,痛彻心扉,动人魂魄、摧人肝胆。
剧中其他人物,如朱老爹、秦镇长、姚瑶、朱小轩等均称职,各自完成了所承载的角色,全剧编、导、演、音、美浑然一体,观后既给人以深沉的人生感悟、心性哲思,又感受到审美的畅快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