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州评弹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2016-11-20 11:59郁群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场书目听众

■郁群

对苏州评弹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郁群

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苏州评弹(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以下简称评弹),一直被人们称作江南曲艺的瑰宝,被业内外人士赞为中国南方第一曲艺。近百年来,前辈艺人通过长期艰苦的创作、整理与实践,为我们积累了百余部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长篇书目以及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这些书目和唱腔至今仍在舞台上焕发异彩,深深的扎根在江南人民的心中。

一、苏州评弹演出市场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长篇”和“竞争”

评弹的演出场所主要是以各类茶馆为代表的出场。评弹艺人长年累月在这些出场赖以生存,以解决吃饭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江浙沪一带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演出市场。据统计,在评弹的鼎盛时期各类出场达近千家。几百年来不管社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书场演出的形式和内容均是以长篇书目为主,它给听众带来了艺术欣赏和快乐,而听众在听书时,又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演员和听众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是别的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

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单一的茶馆市场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听众需求,所以在上海以及周边的一些大中城市开设了一些正规的专职市场。其面积、座位舞台以及其它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充和提升,致使评弹的演出形式由单一的独档演出发展到多档的组合演出 (评弹界称为“越做”),在上海、苏州等一些较大城市的书场经常有三档多至六档演员越做,这又称之为“花色场子”。每档演员说唱三刻钟或半个小时,使这些场子演出的艺人每天可在多家书场轮番演出,收入颇丰。但是这种演出形式必然会造成艺人间的相互竞争。

由于评弹市场的兴旺,在一个地方会开设几家甚至更多的书场。而且有的地方的几家书场相隔很近,其竞争的程度十分激烈。有的艺人为了争取业务和收入,使尽浑身解数,也有的是名家响档,其本身就艺高一筹,结果必然导致一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甚至有的说了几天就手提行李回老家,这在评弹界称作“漂档”。一个有作为的评弹艺人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经受考验,屡经磨难,才促使他奋发有为,脱颖而出。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张鑑庭先生(张派艺术创始人)六进上海漂走六次,他并未气馁,却更加勤学苦练,又从戏曲和其它曲艺中吸取营养,使其表演艺术和说表唱腔突飞猛进。当他第七次再闯大上海果然一炮打响,大获成功。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

之所以要回顾评弹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市场情况,也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评弹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关键是靠演出市场的繁荣和竞争。演出市场一要靠演员长篇书目的演出,二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才会产生好的演员和好的书目。任何一个名家都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从失败走向成功,通过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产生流派。所以说“长篇”和“竞争”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长篇是安身立命之本,长篇艺术的发展决定了评弹艺术的存在。竞争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就不会出人才,就不会出好书,两者缺一不行。

二、苏州评弹演出市场的沿革和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不管评弹的组织形式、表演方式及演出内容发生什么变化,它的演出市场主要还是靠演员在各地书场演出长篇书目。虽然从五十年代起,评弹产生了中篇和短篇的演出形式,但它动摇不了长篇演出的主导地位。演员参加评弹团靠工资维持生计,但在艺术上竞争从未停止过,当时的中短篇演出没有冲击长篇的演出市场,相反更增添了市场的繁荣,到六十年代初,这一时段正是评弹的鼎盛时期。后来到了文革期间,十年的浩劫,民族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所有的长篇书目和书场均难逃厄运。这时的评弹已岌岌可危,濒临灭亡。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书的恢复演出,各地书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地评弹团也恢复或新建了近四十个,演员竟有近千人。一时间从专业人士到业余的票友以及广大的听众都一致认为“评弹的春天总算到来了”。但遗憾的是到了八十年代的初中期,由于改革开放洪流势不可挡,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变,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掀起,外来文化的进入,电视的普及,把书场里的大部分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转移到了电视机旁或卡拉OK厅,这对评弹事业的冲击确实很大,也使评弹的演出市场逐渐走入低谷。评弹的传统书目在新形势下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整理和创新,几年来一直老调重弹,使听众听得有些乏味。另外,在评弹自身队伍里出现了青年演员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商机所迷惑,一批人下海经商了,还有的提出转业另谋出路。造成了青年人才的流失,严重地影响了评弹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三、对苏州评弹演出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苏州市文化主管部门为了在评弹节、曲艺节中获得好的名次,在牡丹奖等一系列评奖活动中获得大奖,重点抓了中短篇的创作和排练,忽视了长篇书目的传承与创新。虽然评弹要重视长篇仍是业内的共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是软弱无力的,因为只有中短篇才能参加节庆和比赛,而长篇只能满足一般的老听众。虽然中短篇它能及时反映当代生活和现实题材,也容易吸引没有时间听长篇的新听众,但它不能完全传承评弹长篇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积累。因为中篇在发挥评弹说表的自由、灵活、细腻等方面的特点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中短篇虽然对评弹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传承和发展评弹艺术、占领和扩大演出阵地,培养和造就青年一代主要是依靠长篇评弹。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名家创立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唱腔都是在长篇演出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依靠一二部中篇和短篇是创造不出流派的。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的苏州评弹市场究竟如何?从苏州大市范围来说,评弹书场已升至120多家,这些书场绝大部分不卖票,而是采用包场制,美其名曰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指的就是书场的开支、听众的听书和演员的报酬全由政府埋单,有少数卖票的也只是“蜻蜓点水”的花一元钱,真正坚持市场运作的真是寥寥无几。难道公益性就是不卖票?这样不就养成“不花钱,听白书”的习惯吗?那么演员的劳动和艺术才华还有没有价值呢?对演员来说这种包场制人多人少一个样,演员何必在台上拼死卖力呢?这种没有竞争、没有责任的演出对演员的艺术进步又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这种包场制可以让演员不担风险、没有压力、不动脑筋的轻松拿钱,这又怎么能促使演员去勤学苦练、攀登艺术高峰呢?长此以往,演员们产生了惰性。社区书场里的演出,让以前的竞争意味逐渐变淡,甚至消失了。

回顾这几十年,评弹演出市场经受了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我认为关键是抓住长篇的建设,目前很少看到高质量的长篇评弹问世。作为苏州评弹工作者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以实际行动在长篇的创演上下功夫,可以成立由作家和演员互相合作的班子,抓准题材,增加资金的投入,把工作的重心从中短篇逐渐转移到长篇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作计划,我想会有起色的。

同时,要加强演出市场的长效管理,逐渐建立市场运作机制,苏州评弹市场还需 “正确引导”,评弹艺术应该从社区再度回到剧场,而且不能一直实行免票制度。一些社区书场象征性地收门票,这样的做法不宜长久。要增强竞争机制,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出成果。书场多是好事,但一定要合理布局,不一定每个社区都要开设书场,听众不多的地方去花重金开办书场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书场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办书场要以精神文明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

猜你喜欢
书场书目听众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