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学
(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对口衔接人才培养探析
张长学
(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中高职衔接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本文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院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高职对口衔接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高职衔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优化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对口衔接的内容,提高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对口衔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通过开发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促进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然而如何根据初中毕业生的成长发育规律形成新的中高职对口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高职对口衔接分段培养人才培养存在"形合神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对中高职教育衔接项目认识不够深入,没有把中高职衔接放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框架下导致"衔接"只是学校与学校的对接。
(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模糊,中高职人才培养差异不明显。
(三)在教育内容上,诸如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等尚缺少有效衔接。
(四)招生制度不完善,新生中普高学生与中职学生之间比例失调,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五)教育督导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滞后,教学质量评估的阶段性和延续性没有有效结合。
(一)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招生对象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5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调研与策划、销售与管理、市场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产品推销、渠道管理、网络营销、电话营销、客户服务、门店运营与管理等基本工作,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营销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对口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让初中毕业生增加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为学生成才与发展提供一条通路。
(一)搭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立交桥,实现中高职对口顺畅衔接。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对策,并在衔接过程中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
(二)构建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及办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与行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满足区域经济人才需求。
(三)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教材建设等方面一体化设计
(一)人才培养方面
(1)人才培养的时间设置。根据中高职对口衔接的特点,建议实行"2.5+0.5+1.5+0.5"人才培养模式。第1~5学期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技能课程,第6学期进行理货员、导购员、促销员等初级营销岗位实习;第7~9学期围绕销售助理、市场主管、客服经理区域经理、销售经理等拓展岗位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第10学期围绕上述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2)结合区域实际和本校办学特色,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程、专业技能选修课程也可由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课程实施水平自行确定;专业技能选修课应充分考虑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3)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设置校企合作特色课程。
(二)教学方法
教师应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预期目标。
(1)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资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做中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项目设计为依据,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实物演示、案例分析、项目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操作、小组辩论等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案例资料、仿真软件等进行模拟教学,创设市场营销职业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兼顾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反映在该点速度方向、大小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