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仁萨·热西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8-0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在过去的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多是按照母语教学的路子设计、安排的,没有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母语教学中有很多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如强调语文综合素质、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完善等,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吸收;但是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如功能、结构、文化的三位一体,内容、字词、语法的互相协调、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等等。教学的发展有赖于教材的改革,更有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我们前边说过,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那么,教学少数民族汉语应该重视哪些问题呢?
1.内容、字词、语法相互协调,体现汉语教学的实用性
内容是指文章的选材来说的,这更多地涉及教材的编写。课文选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的最新发展。过去的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大纲,对内容方面都有一些限定,规定了一些必选的篇目。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在制订当初是有一定理由的,但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那么,选材有什么条件呢?母语的语文教学大纲一直提倡要"文质兼美",即思想內容好,语言文字好。不用说,这一点同样也适合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只不过具体约束略有不同。以"语言文字好"为例,母语教学可能更强调"美",往美文方面靠得多一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则更应该强调"朴",注重语言的规范,养成学习者正确的表达习惯。当然,除了文质兼美以外,内容的选择要应该更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发展。
字词的安排要适度、适量,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常常见有的教材,很难的字、词都要求学了,而字表、词表中却连一些最基本的字、词都见不到。这是因为安排教学时有些想当然,以为学生应该知道而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教材,一篇课文中连篇累牍的生字生词,让学生防不胜防,学不胜学,渐渐地使学习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些不足,字、词的统计、检索一定要谨慎、细心、准确、严格,不能想当然;字量、词量的安排要适度、适量,不能过多、过难,让学生接受不了,也不能过少,过简单,学生吃不饱或完不成教学规定。像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安排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到的。
语法的选择和讲解要尽可能精要、好懂,学生学了有实际用处。以知识为系统,大量讲解语法知识在母语教学中早就被否认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应对它重新评估。我们现在的汉语教学还很大程度地承袭着母语教学以前的传统,不仅讲语法知识,而且讲得还很全面、很系统,这恐怕到了已经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我自己认为,语法不是不讲,要讲,但不是按照语法体系全面、系统地讲,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讲,讲那些能对学习者运用语言有实际帮助的语法现象。讲解时,也不重在知识的阐发,而重在讲怎么样,用在怎样的场合,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这样,学生学了语法才会感到有实际用处,语法才能真正发挥它应发挥的作用。
2.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热情
老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尤为重要;首先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汉语,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分析课文,多讲一些和学习汉语相关的故事例子,让学生们被汉语所吸引;其次培养学习热情,老师多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程,课后认真温习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们多用汉语造句,写文章;多鼓励学生在课程上用汉语互相提问并做出解答,多让学生举手发言,在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组织连贯的语言和通顺的语言,在对话中运用汉语,说好汉语;当然还要让学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融入到学习汉语的良好气氛和大环境中来,从而学好汉语,将汉语更好的用于各个领域。
3.营造语言环境 明确教学目标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时,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校通过老师的传播和灌输,塑造了一个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学生们一走进校园互相的交流自然需要汉语沟通,随时随地都在说汉语,在听汉语,在使用汉语,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会行之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其次老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内容、字词、语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准备的传递,要严谨,要认真。
4.注重方法、习惯的学习和养成,掌握语言规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前边已经说过,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学到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规律,为未来走向社会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同样是我们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阅读习惯、写作习惯、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语言的规律等,都是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另外,还要提倡自学能力的养成,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倡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此等等。曾有人将我们的教育归纳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teaching learning,就是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弄懂它们的意思;第二个阶段叫teaching education,不仅要理解、明白,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有了思想的、人文的因素;第三个阶段叫teaching development,这就不仅要理解、教育,还要发展学生,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改进,无疑会使我们的教育得到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5.提高师资水平 倡导教学针对性
首先,汉语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的成效和结果;因此,提高师资水平也是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要求和客观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汉语教育发展需要,为各个地区输送汉语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汉语老师,逐步针对每位汉语老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各个地区汉语教学及教育水平;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既要反映整个社会的生活、发展变化和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相关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介绍他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各地区汉语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倡导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共同促发展,求进步。
以上是我谈到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要想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的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变,除了教材需要改革以外,更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革命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