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芳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2-01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1.2 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1.3 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1.4 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1.5 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2.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索
2.1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信水平越高,其自我认同感就越高,其对社会的认同感也就越高,其对社会公德遵守核对管理的服从也就越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定位。
笔者在讲课时,很多内容不直接讲,而是请1-2名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讲述。当学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解一个战役或一个个历史事件时,无论讲者还是听者,均感到自己已不仅仅是坐着听课的学生,而是有了共同探讨和参与的体验。当然,学生必须实现查阅有关材料,提前预习。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教师最后概括。
2.2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却,能审时度势,不钻牛角尖,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例如,讲完春秋五霸时,笔者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但齐桓公是"人老无钢,剑老无芒",晚年被囚于三丈高的围墙之内的病榻上,活活饿死,齐国霸业也随之衰落。而晋文公在位只9年,晋国却日趋强盛,晋文公也能慎终如始,安度晚年。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从二人的生活经历方面作出如下解释:
齐桓公青年时期比较平安稳定。而晋文公中年时期在外逃难达19年之久,直至62岁高龄的花甲之年,才回国登上了王的宝座,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对事物有着超前的认识和客观判断力,这些都是齐桓公所不能比的。
教師应该善于动脑,善于拮取史实,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自己面对困难知难而上的信心。
2.3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开掘课程教材中人文因素和教育功能对实现人格教育非常重要。
例如,讲到《美国独立战争》一章时,我给学生提供如下资料:
乔治·华盛顿原本是大庄园主,却变卖家产投身到独立战争中, 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华盛顿坚持拒绝了担任第三任总统,因此写下美国总统决不超过两届任期的不成文惯例。
华盛顿在他身后留给他的国家和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诚信无懈可击,公正自始至终,良心使其决策丝毫不受个人利害亲缘好恶等因素影响,,更有与良心密切相连的另一种美德——审慎。这是真正具有民主自由精神的人,更可以说,他是民主的化身。
读到这里,华盛顿这个伟人的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树起一道丰碑,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会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4.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为之改革率先垂范的创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