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连续听了两节语文教研课,其中一位教师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而另一位教师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却是满满当当。评课议课时,近20位语文教师居然没有一人提及板书设计问题。这是怎么啦?我纳闷:是因为多媒体的普及,不再需要板书了;还是因为文本太普通、太浅显,没有值得板书的内容;或者是因为有些老师压根儿就不重视板书,没把它当回事?
学生们需要板书吗,需要什么样儿的板书?班会课上,笔者抛出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初二年级)分组讨论:(一)请先评价一下老师们的课堂板书,然后讨论需不需要老师们课堂板书,如果需要的话,需要什么样儿的课堂板书。(二)请列举一则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板书(学科不限)。15分钟以后,班长统计了讨论结果。(一)1.数学、物理老师的课堂板书最好,其次是英语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很少有板书。2.同学们希望每门学科每节课都有板书。3.希望老师们的板书书写工整,内容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形式优美。(二)语文课《爱莲说》的课堂板书记忆最深刻。
作为语文老师,我立马开始回忆《爱莲说》的板书。那天,因为是公开课,我确是精心备了课,至于板书,我把体现莲特点的七个短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以莲花花瓣的样式进行呈现,最后草草几笔花茎、花托,一朵白莲就展现在了黑板上……
我开始回忆我十几年教师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板书,有清晰美好记忆的好像也不多。《三颗枸杞豆》、《变色龙》、《窗》、《杨修之死》……为什么仅记住了不多的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内容精练,形式精美。
语文课堂板书的内容要精练。语文课的板书有别于数学等其他学科。数学课板书因为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要求,常常一道题的板书就可能占据半块黑板,两三道题下来,黑板就已经没了空隙。而语文课的板书如果也这样满满当当,一来凸显不了重点,反映不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对本课知识起不到提纲契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不便于学生记忆。二来浪费了时间。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板书时要做到:紧抓关键,突出重点,以简驭繁,以少胜多,言简意赅,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两则板书。
板书(一)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期盼——憎恶——惊惧——远避
拮据生活——周日散步——(插叙前因)——泽西岛之旅(发现于勒→打听于勒→躲避于勒)
铺陈琐细生活小事——→从憎恶到期盼——→入木三分的人物描写(主体情节)
小人物——金钱胜亲情——大环境
同样是第一课时,同样把情节与主题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很明显,板书(一)拖沓、冗长、随意,不便记忆;板书(二)简明、扼要、突出,便于记忆。
语文课堂板书的形式要精美。这里说的精美,从字迹来说,课堂板书首先应该是端正、清晰、美观的。从框架构成来说,可以是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推理式等多种形式,不要拘泥于某一单一的格式,以免出现审美疲劳。从布局上来说,在黑板上摆放的位置要得体,主要内容应放置在黑板正中间。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如果教师的课堂板书字迹歪歪扭扭、潦草难辨,布局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形式单一呆板、缺乏趣味,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呢?在教师不良习惯的潜移默化下,恐怕大多数学生的习惯会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会越来越糟,思维会越来越局限!
还看《我的叔叔于勒》的两则板书。就形式而言,板书(二)比板书(一)整洁、精美多了。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应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内容,仅为追求形式美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板书是不可取的。
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它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好的板书设计既是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体现,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它渗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思熟虑,对教学重点的研磨提炼,对课堂教学重心的整体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复习课,内容精练、形式精美的板书一定能唤起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的记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以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能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