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分析

2016-11-19 11:46丁广伟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疆

摘 要: 运用DEA模型、熵值法与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研究表明:1998-2013年,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总体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效率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不同;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首先摆脱城市化效率带来的促进作用;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地区,其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低。

关键词: 新疆;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4.09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丁广伟.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6(4)60-68.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化发展、社会化组织和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载体的城市化日益成为推动国家或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48-52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既有网络上被评为:全国最富有的城市——克拉玛依市,又有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南疆三地州,区域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差异悬殊。2000年新疆城镇化率仅为33.75%,2013年新疆城镇化率达44.47%,新疆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却产生高能耗、低效率、区域差异大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了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70年代,钱纳里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2]24-26方创琳等(2011)利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我国城市化效率,认为我国城市化效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3]1011-1022孙东琪等(2013)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研究,认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首先摆脱城市化效率带来的效用。[4]1061-1071刘雷等(2015)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进行测算,发现山东省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目前山东省处于呈倒“U”型分布的左侧发展阶段。[5]75-82关于新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韩桂兰、孙建光(2008)研究了新疆农村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6]128-130李广舜(2008)通过对新疆城市化现状研究,发现新疆城市化发展缓慢、南北疆区域差异大等问题,认为应该加快推进新疆城镇化。[7]18-22刘雅轩等(2014)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对新疆15个地州的城市化效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的城市化仍旧依靠扩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8]42-50

总体而言,目前,关于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多以实证为主,研究范围多集中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研究较少。新疆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6,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运用DEA模型分析了新疆15个地州市的城市化效率,运用熵值法测算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并运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二者的时空变化,以期为我国城市化效率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1.DEA模型:测算城市化效率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线性规划模型,DEA模型分为CCR(规模收益不变模型)与BCC(规模收益可变模型)两种类型。CCR模型是由美国运筹学家 Charnes、Cooper、Rhodes 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BCC模型是在CCR模型的基础之上假设其规模收益可变得到的。[9]51-56

DEA模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地州市视为一个决策单元i=1,2,3,…,m;其中xi、yi、Q分别表示第i个地州市的投入、产出变量和相对效率值,根据CCR模型,该线性规划为:

式(1)中MinQ为目标函数;s.t.代表限制性条件;为各个地州市在某一指标上的权重变量;和分别代表决策单元的原始投入和产出值。CCR模型是在假设决策单元为固定规模收益(CRS)的情况下得到的,利用CCR模型计算得到的Q为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

在CCR模型中加入的约束条件,即可得到BBC模型。

式(2)中Q表示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VRSTE),综合效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且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9]51-56

2.熵值法:测算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利用熵值法对新疆15个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熵值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根据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进行客观赋权,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加精确。[10]387-398

3.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

(1)耦合度模型。耦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而耦合度是系统或要素相互影响的程度。本文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并通过城市化效率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响应模型,定量测算二者关系。[11]38-45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3)中:C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取值为,C值越大,表明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性越好,二者处于良性促进阶段;f(x)代表城市化效率;g(x)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k 为调节系数,k≥2,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个体系,故k取2。

(2)耦合协调度函数。由于耦合度只能反映系统之间相互左右的强弱,而难以反映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更好地评价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耦合的协调度,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者的整体效益或水平,为待定参数,由于仅有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系统,故分别取0.5。

(二)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真实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要求,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构建如下指标体系(表1):

1.DEA模型指标体系

将新疆15个地州市作为决策单元来评价各地区的城市化效率。本文构建了城市化效率的指标体系:选取各地州城镇从业人员(万人)、财政支出(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作为投入指标;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和非农产值(亿元)作为产出指标。[8]42-50

2.熵值法指标体系

本文将选取人均GDP(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均财政收入(元)、社会消费品人均消费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工业产值(元)作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4]1061-1071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新疆 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1998-2013年,从中选取了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4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进行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新疆行政区划分以2013年为准,数据来源于1998-2013年的《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财政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新疆三十年》。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化效率分析

利用DEA模型,基于公式(1)(2),借助DEAP-Version2.1计量软件,对199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的城市化效率进行测算,最终得出各决策单元的效率(表2)。

1.从综合效率角度看:新疆城市化综合效率呈缓慢上升(1998-2008年)——急剧下降(2008-2013年)的趋势(如图1所示),区域间差异显著。1998、2003年达到DEA有效的地州数为9个,占地州总数的60%;到2013年仅为4个,占地州总数的26.7%。全疆城市化综合效率4个年份的整体平均分分别为0.921、0.930、0.931、0.886。综合效率的下降受技术效率的下降的影响较大,4个年份纯技术效率整体平均分分别为0.971、0.943、0.953、0.922,2008年之后下降趋势明显。自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加大对新疆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尤其是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内地各省市一对一地援助新疆各地州,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使新疆城市化建设取得快速发展,而投资项目受政府主导性明显,在投入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技术效益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导致城市化综合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空间格局来看,新疆城镇化效率区域差异显著,北疆城市化综合效率优于东疆和南疆地区。新疆城镇布局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城镇多聚集在绿洲周围,占新疆面积5%的绿洲容纳了全疆95%的人口,北疆自然、社会条件相对优于其他地区,其城市化效率也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其中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城市化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地州城市化效率则相对较低。

2.从规模效率角度看:199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规模效率整体呈缓慢递增(1998-2003年)——递减状态(2003-2013年)。1998、2003、2008、2013年城市化规模效率的平均分为0.948、0.984、0.977、0.959;4个年份规模效率为1 的地州个数分别为:9、9、6、4,2013年较1998年下降了55.6%。从空间分布来看,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的规模效率一直保持着较好状态,而其他地州则不太稳定,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

3.从纯技术角度来看:199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纯技术效率整体呈急剧下降(1998-2003年)——缓慢上升(2003-2008年)——急剧下降(2008-2013年)的趋势。城市化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城市个数从1998年的11个下降到2013年的5个,下降幅度达54.5%;4年份整体平均分分别为0.971、0.943、0.953、0.922,其中南疆地区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指数分别下降了0.141、0.049、0.063。

4.从规模报酬的角度看:199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规模报酬呈上升趋势。1998年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州数为5个,占总地州数的33.3%;规模报酬不变的为9个,占总地州数的60%。到2013年,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州数上升为11个,占总地州数的73.3%,表明增加投入可有效促进新疆城市化效率。从空间角度来看,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州一直维持着规模报酬不变,其他地州则先后从规模报酬递减变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

(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运用熵值法测算新疆15地州市1998、2003、2008、20134个年份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图2所示)。新疆经济整体发展迅速发展,而不同时间段综合发展速度不同。1998-2008年,受西部大开发与向西开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影响,国家加大对新疆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新疆经济环境极大改善;另外,新疆积极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业方面,随着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农业科技的应用及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新疆农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新疆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而受2009年金融危机及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新疆经济增速放缓,仅有8.1%,在全国排第30名,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展开,且相继确定喀什、霍尔果斯为经济特殊开发区,新疆经济增速又重返两位数。

从空间范围来看,新疆经济中心不断向北疆集聚,地域差异日趋明显。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逐渐集中在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交通沿线附近,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依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取得快速发展;而南疆三地州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三)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

根据前文运用DEA模型测算的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熵值法测算的新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结果,运用公式(3)(4)测算新疆15地州市4个时间点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耦合度越大,说明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越协调;反之则不协调。

根据表2数据,利用Excel、ARCGIS10.2可绘制 1998、2003、200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图3)以及空间分布图(图4)。根据聚类原理以及新疆的实际情况,将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划分为4种类型(表3):低度耦合,中度耦合,较高耦合,高度耦合。

从时间维度分析,新疆15地州市1998-2013年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呈现缓慢上升(1998-2003年)——迅速上升(2003-2008年)——缓慢下降(2008-2013年)的趋势。新疆15地州市在1998、2003、2008、2013年4个年份年的耦合度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5173、0.52550、0.58104、0.57432。在1998-2008年期间,新疆经济快速发展,首先,一系列的重大基础设施密集建设,对当地经济带动效应明显,增加了当地就业,城镇化投入形成规模经济,促进了城市化效率的提高。另外,新疆在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业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工业对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农业领域,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纯技术效率水平提高。新疆经济发展极大地影响当地城市化效率水平,城市化效率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占新疆产业比重较大,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效率的促进作用下降。2009年新疆积极推进兵团城镇化建设,截至2013年底,新疆建设兵团城镇化水平已达62%。新疆城镇化受政府主导影响较大,且2009年受金融危机及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新疆城镇化效率受社会因素影响日益明显。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下降(1998-2008年)——急剧下降(2008-2013年)趋势,地域差异明显。1998、2003、2008、2013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5062、0.5013、0.5019、0.4603,说明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彼此促进的质量呈下降趋势,并且日益明显。

从空间维度分析:(1)乌鲁木齐市最早出现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城市、亚欧大陆桥重要的城市节点,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更多依赖商贸物流、产业集聚等其他因素,城市化效率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权重相对较小;另外,乌鲁木齐1998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82.7%,其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很难再快速提高,所以乌鲁木齐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水平较低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2)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在此期间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原因是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区属于资源密集型地区,资源性产业占其GDP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单一,其经济发展受资源开发的影响较大,受城市化影响较小,故这些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低。(3)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迅速提高。喀什、和田地区属于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来受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影响,喀什、和田地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城市化水平,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二者相互促进。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地区、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期,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不断提高。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石河子市在2013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都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前4个地州与石河子市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悬殊。前者属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的高度耦合,石河子市属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高度耦合。

四、结论、对策与讨论

(一)结论

1.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综合效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DEA有效的地州数下降明显。新疆城市化的扩张主要靠增加投入,而技术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并且纯技术效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综合效率下降。从空间格局来看,北疆城市化效率明显优于东疆与南疆地区。

2.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的趋势。从空间格局来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日益扩大,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其他地区。

3.1998-2013年,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呈现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格局来看,(1)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首先摆脱城市化效率带来的促进作用。(2)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地区其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相对较低。(3)在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相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不同。

(二)对策

1.增加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协调区域经济差异

新疆现阶段有11个地州市的城市化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并且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条件等还比较薄弱,新疆应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尤其是在南疆地区,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加强教育发展

技术不仅是制约新疆城市化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动力。新疆劳动力丰富,但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应加大新疆教育投入,加强技能培训,如普及中小学双语教学、增加南疆地区高等学校数量等。

3.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大多聚集在绿洲地区,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建设生态城市。在自然资源丰富地域,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应延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4.大力维护边疆及社会安全

近期世界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猖獗,新疆与多个国家相邻,易受恐怖势力影响,应大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为新疆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讨论

1.新疆地处西域边陲,多民族聚居,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期,研究其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对类似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研究发现,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与东部发达地区明显呈倒“U”型发展趋势略有不同,新疆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未来趋势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2.新疆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地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不是很高,别的区域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应加强对资源型地区或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的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

[2]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型式:1950-1970[M].李 新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3]方创琳,关兴良.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J].地理学报,2011(8).

[4]孙东琪等.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3(7).

[5]刘雷,张华.山东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2015(8).

[6]韩桂兰,孙建光.新疆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0).

[7]李广舜.对新疆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8(5).

[8]刘雅轩,肖逸,段祖亮.基于DEA的新疆城市化效率研究[J]新疆财经.2014(4).

[9]李红锦,李胜会.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化效率实证研究——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比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0]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

[11]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5).

猜你喜欢
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怀念新疆
怀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新疆:60年春华秋实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