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璐
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用于文化传递的一种全新理论。这种全新的理论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启发。本文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讨论和叙述了模因论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在接收信息材料并背诵的基础上开展听力材料的模仿与创造,对英语听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模因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32-2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把模因(meme)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保真性、多产性和长久性。模因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其他个体需要经过4个生命周期:同化阶段,记忆阶段,表达阶段和传输阶段。其中,同化阶段指个体接触到模因并有了相关的记忆,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所接触到的模因需要具备凸显性,从而方便个体理解和接受它。记忆阶段指个体大脑中的模因保留的时间。保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阶段指模因由记忆模式转化为个体能够感知的有形体的过程。这样模因将得到广泛的传播。传输阶段指模因的传播方式。一些具有稳定性的物质载体将模因从一个个体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个体,它需要有很强的稳定性来保证表达的传递不会失真或变形。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循环路径[1]。
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
语音作为有声系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手段。听、说、读、写、译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五种技能。Wilga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别人说话的能力[2]。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将教学材料中的听力练习做完即是完成了听力教学。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听力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教法单一,教师只从单方面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对学生的听力方法与策略的指导不足。教师遵循学生听听力材料——完成选择题——核对答案这样的单一教学程序。学生在听听力材料之前,教师既没有介绍背景知识,也没有说明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听力训练,违背了听力训练的规律,自然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听力材料数量少,质量低。
从听力材料的选择上看,学生的大部分听力练习来自于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同时,全体学生听同样的材料,完成同样的练习,无助于分层次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词汇量少,发音不准确。
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很多具体问题: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词汇量太少,难以听懂对话的意思。有些学生受当地语言发音影响,自身英语发音不够准确,对于重读、爆破、停顿、连续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无法适应,便难以把握听力材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加上初中英语听力材料越来越长,语速越来越快,学生容易对听力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2)学生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语言承载着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民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如果听力里出现了学生较为陌生的语境,学生便会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了听力内容的把握。
(3)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现象影响较大。
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较大,他们脑海中的中式英语的思维方式降低了获取听力中信息的接收速度和准确度。学生听到材料后先翻译成汉语帮助自己理解,再翻译成英语完成练习,从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4)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很多学在听力过程中试图听懂每个词、每个句子。每当遇到没有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便会产生焦虑心理。这样一来会造成无法听懂之后的材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理解全文大意,抓住重点细节,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听力习惯。
三、模因论在初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同化阶段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大量接触诸如初中英语听力材料,听力技巧与策略,知识文化背景等模因,并通过努力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它们。这就是初中英语听力模因教学的同化阶段。为了实现模因的高效同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三方面:
(1)教授听力策略。
学生具备的听力技巧和策略直接影响到模因的同化效果。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听力策略,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策略训练。如果学生能在听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计划、预测、联想、推理、记笔记、合作等策略,便会加快模因的同化,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精选听力材料。
在进行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时,教师应确保材料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所选择的材料应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的那些生动有趣且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热门话题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其中的语言模因进行注意、理解和接受,实现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确保语言模因被学生所同化。
(3)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缺乏背景知识会使听者的思维在听力过程中的形成障碍,从而降低听力理解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以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他们介绍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弥补信息差,以此来加快新旧模因的同化。
2.记忆阶段
从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感觉器官如眼、耳等不断帮助个体接触的大量模因信息,这些信息便会在脑子里形成印象,从而产生了感觉记忆;随后,记忆系统会将感觉记忆材料的模因信息在个体大脑中进行筛选,那些被筛选出来的能被接受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储存在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再通过反复加工理解,形成长期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强化初中听力教学中模因记忆效果。
(1)模因与感受记忆。
应利用多重感官采集模因信息的听力教学,一定能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模因在个体记忆系统中保留的时间会更长,更深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善用视频与音频同步的教学资源,展示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图片。如此,学生便可利用听觉来捕捉音频信号所呈现的模因信息;用视觉捕捉相关的动态模因信息。这样的话,听力教学语音环境将愈发生动、有趣和真实。当然,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亲身体验,强化对模因的记忆。
(2)模因与短时记忆。
相关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只能储存几个没有关连的词,却能储存许多意义上有联系的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模因复合体,加强短时记忆的效果。Blackmore认为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作为复合体的整体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简单模因更大的影响[3]。鉴于此,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将听力材料的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模因复合体来记忆。使用模因复合体式记忆法的记忆,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3)模因与长时记忆。
在进行听力时,单纯依赖人脑的记忆明显不够的,而“记笔记”则是提高学生听力准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记笔记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在听听力材料时,应选取最重要的信息,记下关键词。对于有些较难拼写的单词或时间地点等,可以记录下缩写和符号等。同时,记录听力材料时,不能毫无顺序,应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以便让人一目了然,利于牢记。背诵是实现长时记忆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听力教材中的经典名句是语言文化的积淀,教师应鼓励学生熟背这些材料。背诵的语言材料越多,复制记忆的语言模因就越多,对语言材料的量的积累能最终实现质的飞跃,意即会有更多的语言模因得到同化与记忆,并为其表达与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4]。
3.表达阶段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表达阶段,表现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的输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场景,为模因的表达创设良好的氛围。如教师可以针对听力材料设计一些问题,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模仿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语调应鼓励学生在所记笔记的提示下,尝试复述听力材料,甚至根据听力材料进行话题论述或角色扮演。模因的不同表达形式通过语言输出,使模因不断地被复制并交流,达到语言传播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4.传输阶段
初中英语听力模因教学的传输阶段是对表达阶段的延扩。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因通过听力题型这一模因载体表现出来并进入传播阶段,即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听力知识模因对听力题型进行训练。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问答、讨论、演讲等各种方式将所获得的模因信息以声音和文本的方式加以表达,教师要将所反馈的模因信息加以研究,纠正其中的错误,讲解其中的重难点,诠释其名言警句,确保模因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模因生命周期的顺利完成。具体来说,在学生做题、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作出适当的归纳总结,及时对听力教学进行课程的分析整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模因论启示听力教学者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系统学习模因理论,积极地理解模因的不断复制和持续传播规律,重视模因的积极作用,积极促使学生的语言模因的正确复制和传播,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的教学效度。经由模因的持续传播方式在现实教学环境中的运用,倡导朗读背诵,提倡复述,激励创新模仿,建构模因教学模型的教学方法,来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英语听力能力,推动英语听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炳文,张崇.模因的动态生命周期[N].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WilgaM.Rivers. 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M],1981.
[3]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杨香玲.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N].水天师范学院学报,2012.9.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