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跃茂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与发展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打造最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擅于动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情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他们与书本知识背后的情与理沟通交流的过程。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那么,如何创设体验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学习材料“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
如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抽象,其原因在于理性分析社会和生活的程度较高,远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更不用说让学生去体验了。如果我们能尽量将学习材料生活化,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来选取素材补充到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去,使空洞的哲学原理、经济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使学习活动更加有趣、生动、容易感受,那么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体验到知识的发生过程,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滋养和提升。
2.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将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师生协作探讨,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得到熏陶,促进其思维方式的日臻成熟。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引申拓展体验的时空
创造源于实践,体验源于实践,仅仅满足于课堂中模拟的体验还很不够。生活中很多直接的、真切的体验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并使之形成认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也可以进行社会访谈、考察式的活动,即走向社会,丰富社会阅历、生活积累。我们从开放式的话题中捕捉问题,或者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话题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无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会有极大的收获,真正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以致用。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的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主动钻研。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渐多元化、简捷化,学生们可以随时得到各类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与此同时,随着“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形式的普及,教师的身份应该逐步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审视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是“表现”还是“思维”?学习是“知识输入”还是“思维产出”?课堂教学是“展示”还是“反馈”?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水平。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用情、用智参与到课堂改革中,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