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数学,需要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比一比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教师教学时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融会贯通起来,突出比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自主和合作探索比长短
教师先设计悬念:你想怎么比两根跳绳哪根长?然后提供学习材料请同桌两人先试着比一比,在自主和合作探索中摸索出要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要把两个事物的一端对齐,再拉直比较另一端。(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学生在一次次的摸索中自己得到比较的方式。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初步学会了基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如我们认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又如,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请同桌一人拿一个的小朋友图片,进行比较。然后请同学展示: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头高的那位比头矮的高。也可以,头顶对齐,脚长的比脚短的高。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深的情况,转变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师生和生生的互动,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本位学习的自由摇篮。
二、展示和生活实践比轻重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良性互动的教学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说:请孩子们注意了,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课件操作)?柿子说:我比你重。石榴说:我比你重。在争执不休的情况下,天平支架说话了:让我当裁判。于是柿子和石榴跳到天平支架两端,出现了倾斜情况。教师把生活中的天平支架判断轻重的方式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孩子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多媒体展示的比轻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师为了把抽象事物具体化,还特意设计了生活常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標准》指出: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请看一段教学片段:
教师:老师带来两位新朋友。(出示实物:柿子和石榴)你们喜欢它们吗?
教师:它们要请你们判断出谁比谁重,谁比谁轻。谁愿意试着说说看。
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跑到讲台说:让我试一试。(于是,从老师手上先拿柿子在手心掂量了一下,又从老师手上取来石榴掂量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说)我觉得柿子比石榴重。
教师:你的手都可以当秤用了,太厉害了。谁还想试一试。
(教师又请了一个学生上台掂量了两个物品。)
教师:除了用手掂量,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说:我经常吃柿子和石榴。我发现柿子的水分比石榴的水分多。所以柿子比石榴重,石榴比柿子轻。
教师风趣地说:你吃得有价值,善于观察。教师又说:看你们这么厉害,老师也请来一位助手来帮同学们准确判断轻重。(出示天平支架)谁愿意来用这个判断轻重。(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天平的变化:两个孩子分别把柿子和石榴放在两端,位置交换再重新放一次。)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柿子一端往往下沉,石榴一端往上翘!
……
教师一步一步地把比较方法从生活运用到数学中。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说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生活常识调动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抽象和迁移推理比变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从具体到抽象,推理等比较方法才能体现当下的核心素养教育思想。在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思考并操作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教师又在此基础上,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想:你刚才是怎么比三枝铅笔的。学生从具体的比较操作到闭眼回想操作过程,在抽象中内化了比较方法。(先取其中的两个比,再和第三个比。)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图画中的和生活中的事物,寻找比的对象,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情境图为学生预留了许多比长短、轻重的内容,教师请孩子们自己寻找说给同桌听,看谁说得多。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里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天平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如何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时,教师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师引导孩子们闭眼想象: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把胡萝卜先拿走一个,再拿走一个,从而感受到天平支架会发生倾斜。教师告诉孩子们:当我们遇到数学问题时,要合理运用自己的想象。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本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会学能力,以点带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