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继永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周边人员密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群众越来越多。在现有条件下,农村学校无论从师资、器材,还是场地等方面看,都是乡村体育锻炼的最佳场所。因此,学校体育应和群众体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開放运动场馆,开发民间体育项目,发扬传统体育优势,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方面的技术指导,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通过在学校阶段学习体育技能和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新编的体育教材也已经开始注重吸收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内容,强调校内外体育的互补作用,为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指明方向。
一、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
国家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现今学生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现在有一句口号:体育就是让男生更像男人,让女生更健美。这个口号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学生的状况!现有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过于专业化,结构单一,缺乏趣味项目、传统项目;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上学时的课间活动和现在相比,多种多样,如,弹球,丢沙包,跳皮筋,各种球类,满操场全是活动的学生。反观现在的课间,楼里要慢步轻声,墙上贴着各种禁令,上趟厕所,回来差不多上课了。而恰恰体育最专业的老师在学校,最齐全的器材在学校,最完善的场地在学校,但学生学习得少,器材利用率不高,教师有劲使不上。各种所谓的课改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百家争鸣也让一线教师缺乏统一的指导,学校体育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最终造成经费不足,场地器材开放率不高,不能被充分利用。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学生按照学校编排好的项目,不分兴趣爱好、不分体质强弱,整齐划一地操练。
二、乡村体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始普及,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全民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各种群体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乡村体育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科学锻炼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知识指导;内容虽多,技术比较单一,主要为慢跑、散步、登山,少部分人踢毽球、打篮球、打太极拳等;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尤其是青少年,业余时间用来锻炼身体的时间锐减。安全问题的担忧、课业负担沉重、网络游戏和交友的吸引都是当前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重要原因。而乡村群众的主动锻炼意识还比较淡薄,乡村体育文化的氛围比较薄弱,乡村干部缺乏体育宣传意识,缺乏专门的体育组织,缺少专业的指导员;体育设施简陋、不足,其器材主要来源于体彩,缺少自建设施;场地的利用率低;资金投入很少,谋求体育经费积累意识差;乡村体育理论建设滞后,缺乏理论指导;乡村的基础体育设施普及性不强,大多只针对中老年和儿童,而忽略了乡村体育的生力军——青少年。其次,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体育运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来丰富生活,改变社会风气。
三、学校与乡村互动发展
从以上概况来看,学校体育有条件,乡村群众有需求,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校体育真正走向“终身体育”。那么如何互动发展呢?我认为:学校资源要走出去,把有需求的群众请进来。专职体育教师能够提供较专业的技术指导,学校提供丰富的场地器材,既满足了乡村群众需求,又发挥了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的应有价值。群众的参与能丰富学校体育科研和改革内容,便于进一步搜集、指导、开发农村传统的体育项目。多样化、复杂化的体育人口组成,成为“终身体育”的活教材,让孩子从小切实体会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体育锻炼的行列,锻炼者之间相互带动,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互动发展的措施
建立校乡体育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指导方案,广泛进行运动技能和安全防范方面的文字、图片宣传,多方筹集资金,购置、维护场地器材,组织各级各类的多样化的以趣味性为主的体育竞赛,开办群众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利用和培养,协调好学校教学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好协调管理,抓好各种宣传工作。
总之,乡村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是促成乡村群众“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找出结合点,把乡村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起来,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卢平,马映宝,杜霞.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