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让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因为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理解文章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以及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极其重视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让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因为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理解文章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以及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有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经常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手持教学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依次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层次划分,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等等,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是生硬地肢解了文学作品。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所接受的全部是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自主阅读。实际上,这样的语文教师在当今开放的语文课堂中仍大有人在。我们知道,学生是语文课中阅读的主体,如果他们对阅读不产生兴趣,你的这节课也就称之不上阅读课了。我在课前经常通过成语故事来创设情境,很自然地引入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当中,学生一旦对文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把读书看成乐事,就会自觉主动地阅读并释放巨大的潜能,如果我们的学生达到对文章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去读,这就说明他们的阅读兴趣来了,有了这样的兴趣加之日积月累,我们还愁学生语文知识不丰富吗?还愁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吗?在阅读教学中,我始终要围绕文本的编写意图,不断地向学生抛出问题,使学生不断地思索并产生阅读的愿望。当我们的学生怀着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的时候,他们的整个阅读过程中就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和探索,从而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结束的时候,我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激发他们阅读课外相关内容的兴趣,这样就会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教师更应该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来教,这就说明教材只是我们的工具、例子。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开学初备课时我会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将教材内容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古诗”等几大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这些类型的文章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如,“写人记事”的课文,我会让学生按照这几步去学习:步骤一,精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必须了解文章中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步骤二,细读课文,掌握文章记叙顺序,厘清课文的脉络,把握好记叙文六要素;步骤三,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有关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语句,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和感知文中人物和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学生阅读习惯的好与坏,会对这个学生的阅读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和一边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时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心多用,要静心来阅读和思考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之产生共鸣。
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我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好的词句进行积累。在学习文质兼美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对特别生动形象的词句进行朗读训练和背诵,并且要求学生分类摘录,并把这些词句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另外,我教育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遇到美文或佳句,也要进行归类整理并摘抄。这样,学生的语言就会随着词句的日益积累而愈加丰富,这种积累对阅读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阅读就是学生吸收知识、积累知识、内化并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有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当中,加之老师有效的指导,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思索、感悟和表达,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