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张艺凝
作者简介:李颖(1961-),女,吉林长春人,学历硕士,职称正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张艺凝(1990-),女,吉林省通化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摘要:课堂沉默是当今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产生原因也多种多样。本研究通过对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和研究使师生能够认识到产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以便学生自觉调整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互动;任课教师也能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实施任务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乐趣,让课堂任务更加人性化,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97-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英语课堂上频频出现的沉默现象越来越关注。英语是一门交流的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沉默现象会导致英语学习受到阻碍。笔者认为引发中国学生课堂沉默可能受传统文化所影响。例如人们怕受到其它学生的关注,觉得太过张扬。有些学生认为上课的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接受知识,学生不可以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问题,那样会让老师没面子,同时也会使自己没面子。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而被大家和老师笑话所以保持沉默。还有一些学生是没有认真思考老师所提问题,认为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没有必要参与回答问题等等原因。
二、课堂沉默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沉默现象在英语实践课堂上已屡见不鲜,这种对英语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现象早引起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们的注意。
Saville Troike(1982)在对交际行为进行划分中提到过沉默现象,他指出沉默是指“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因此,课堂沉默则可解释为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Amy B.M.T sui (1996)在香港的一所中学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课堂沉默主要由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够;无法理解老师的问题,老师对学生沉默的容忍度不够。最重要的是,学生害怕犯错而使自己陷入尴尬。Hamidah Yamat,Rosalind Fisher,Sarah Rich(2013)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沉默是由于文化和个人个性决定的。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学生英语课堂沉默成因进行了研究。陈晓棠(2000)认为当今亚洲(特别是东亚)外语学习者被认为是沉默的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不愿意去回答问题并且也不问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的依赖老师。顾晓乐(2005)认为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是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将其总结为重和睦、重集体、强调顺从和重面子。因此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也意识到了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实验班级进行实验,在课堂上使用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四、研究方法及实验步骤
本研究结合吉林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课教学现状及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阐述英语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原因。同时详细阐述任务型教学法是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的。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课堂一直面临学生沉默被动的尴尬局面,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从课堂沉默的定义入手,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对课堂沉默现象的影响。随后分析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外界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实施问卷调查并采访实验班的学生若干。访谈分析方法步骤如下:1.预先设定好访问提纲;2.随机抽取学生采访;3.在采访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4.音频转化为文字并编号;5.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实验步骤
该实验选取吉林大学金融与经济专业大一两个平行班作为对比实验对象,其中一个为控制班,一个为实验班。控制班仍然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而控制班则采用TBLT(任务型教学法)。两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任课,以便合理地控制教学进度,更真实地感受课堂差别及最终教学效果对比。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任务的设定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课堂中任务的设定是否清晰准确,任务内容是否能够实现将课堂教授内容与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此外选取合适的任务和形式也十分重要,应该尽量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合理任务内容以及生动有趣的任务情境。最后调节任务的难易程度也十分关键。
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步骤如下:
1.任务前阶段:
第一步:教师在布置具体任务前要介绍所学课文或话题的背景信息,让同学们对文章大意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试图将其与同学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联系起来。使同学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具体在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步:让同学们根据课文主旨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明确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此外,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势必会应用到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一系列表达方式。第三步:以生动创新的新方式教授单词。除了单词本身以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记忆单词的高效方法,单词的词源,词根,词缀,衍生词,以及他们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常用、地道的应用句型和表达方式。第四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试着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一部分。
2.任务中阶段:
第一步:让学生假设遇到陌生人时是要如何交流,旨在用形式的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第二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组内复述文章大意,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步:向学生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呈阶梯状由易到难分布。不同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不同,所以对应的问题也应有适当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在语言上鼓励学生。然而对学生回答问题是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提醒并加以改正。
3.任务后阶段:
分析并讲解文章后,教师布置跟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应用联系。例如,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小型辩论。在娱乐和轻松的氛围下应用语言知识效果势必远远超越死板、传统的单词、句子替换练习。
(三)数据的收集
除了教学实验,教师还对控制班和实验班同时进行了前测、后测、问卷调查以及访问。通过前测可以大概掌握控制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英语水平基本持平,实验班不具备水平优势。后测可以充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此外问卷调查的意义在于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沉默现象的大体看法。结合访问,学生的很多主观想法也可以被纳入进来,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信度。
五、结论
前测中,教师通过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口试发现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分别为63.7和64.2,两个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基本持平。经过一个学期的任务型教学,在后测中,两个班的成绩产生很大差别,实验班以平均分72.5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66.8。此外,通过实施调查问卷以及对实验班同学的访问结果可看出,同学们对英语课堂上任务型教学法十分喜欢,表示课堂更具生动性、实用性,能够跟真实生活场景相关联。实验结果说明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课堂上对提高学生英语表达及交际能力有显著效果。
然而该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九零后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都与从前的学生不同,所以资料中呈现的课堂沉默的形成原因是否还适用于现在的英语课堂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次,问卷、访谈是否能真的调查出课堂沉默的所有原因,学生是否愿意毫无保留说出真实想法,是否真正了解其自身课堂沉默的真正原因仍待考证。最后,本文提出的任务型英语教学建议是否适用于大范围课堂,以解决课堂沉默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Hamidah Yamat,Rosalind Fisher,Sarah Rich.Young Malaysian Childrens Silence in a Multicultural Classroom[J].Elsevier Journal,2013.10.464.
[2]Savile-Troike.Perspective on Silence[M].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operation,1985:128.
[3]T sui,A.1996.Reticence and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Xiaotang Cheng.2000.Asian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SYSTEM.28:-435.
[4]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顾晓乐.中美言辩观之差异对中美语言学习课堂参与的影响[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5(1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