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人物描写的心理学分析

2016-11-19 09:46王淑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学科教学审美

王淑珍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学习障碍严重的现状,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扶正。本文通过语文教学中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润物无声、入情入理地实现对学生情感、审美、心理的梳理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人物描写,内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物描写;心理;审美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从来不仅仅是人物本身的纯客观呈现,它注定是间接的呈现着作者本人的心理态度。所以,一个人物走入作者的视野,它必将带来两个信息:人物的心理,作者的心理。在中职课堂上,基于中职学生普遍的学习障碍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机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审美心理的成长,对于顺利完成学科教学目标、完成来自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的情感育人手段不能靠说教,而应该蕴含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以知识的载体完成学生心理机制发展的推动。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作文指导的范例中,进行人物心理、作者心理的分析,从而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审美能力发展的引导和干预。

一、人的心理反应尤其独立性,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

学会尊重自我的感觉,悦纳自我的感受。充分地了解自我,从而充分地把我自我。《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二人的肖像描写中,黛玉眼里的宝玉,是一个翩翩美少年。“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然在此之前所有人都对黛玉说他是一个混世魔王,但是真人相见,宝玉却给了黛玉似曾相识的美好印象。返过来,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也是宛若故人相见,绝无生疏。而曹雪芹对于此两人的描写,用了精巧的比喻,用了工整的对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的喜爱、疼爱、怜爱。“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既有对人物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二人命运的关怀和唏嘘之慨叹!

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对美好事物有本能的追求

这种本能的追求,是人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对于美的事物,产生心理的波动、向往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的。对于美好事物的毁灭或者逝去,产生哀伤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会不断地去讴歌美、寻求美、创造美。契科夫《美女》中,描写了一个亚美尼亚的农家少女。这个少女的美貌令作者无比的震惊,继而生发出难以名状的哀伤。“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作者的描写富于想象力,充满了动感,极精致地写出了少女五官的和谐之美,相得益彰,一张脸孔宛如一张美丽的风景画。全段对少女肖像的整体描写:“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既描摹了静像的轮廓,又写出了少女的灵动的活泼的动态美,用作者的话说,成为一个旋律。在这些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美的欣赏态度和非凡的描写功力。在指导中,可以一方面让学生保持一个理性,学会写作上的一个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对美的感受力。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更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对这种非凡美丽所引起的忧伤情绪。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到这里,作者的感受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莎。”

在这个姑娘身上发现的这样的美,使得作者感受到了他们生活中原本存在的空白,这使他们感到了一种遗憾;发现了这样的美,而注定要知道时间终将会带走这样的美丽,这该让人多么痛心。同时给读者这样的启发:真正的美,是带来精神层面的深沉的情感的震撼,而不是激起身体的欲望。

还有德国诗人海涅的《你就像一朵花》:“你好像一朵花,/这样温情,美丽,纯洁;/我凝视着你,我的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悲切。”也同样表达了青春和美的易逝,在一种深沉的爱之下,人会充分地感觉到这种流逝的存在和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追求和欣赏,无论多么坦率和直白,都是美好的,甚至是可爱的。在这一点上,一个经典的例子,当属马尔克斯《睡美人的飞机》

“她真是美丽动人,麦色细嫩的肌肤,绿宝石色的杏仁眼,长达腰际的黑色直发……”“她踏着母豹式的轻盈脚步走过来,我就想:‘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只是瞬间超自然出现,很快又消失在前面的人群中。”作者的描写也是充满了鲜亮的色彩,写出了这个美丽的女子带给他的视觉冲击。“超自然”一词写出了美女从天而降带给他的神秘感和惊喜。“美人的睡眠真是厉害,飞机已开始降落,她还是不醒。我必须设法晃醒她,即便她会气恼,因为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唯一想做的就是看看醒着的她,以恢复我的才华,也许还有我的青春。但我没能这么做。”作者传神地描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超自然出现”又“超自然消失”的美女,以及这位美女所带给作者的难以平静的激动和波澜。读来没有任何亵渎之意,相反,作者单纯的对美的欣赏和毫不掩饰的赞美,恰恰反映出作者的童真与善。

四、美与文化、与民族性格不可分割。在文化的熏陶下,美达成了民族的共识,也即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民族审美认同

(清)张潮《幽梦影》:“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这里的花、鸟、月、柳,玉,冰雪,很明显,已经承载了固化了的象征精神,成為一个个意象。美的外在,洁的精神,坚的风骨,形象地表达了东方文化对“美人”标准的阐述和要求。

文学从来都是人学,人学自然充满了人的心理表现。通过作文课上人物描写手法的归纳和集中呈现,一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如何来描写;一方面,给学生以引导:描写当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正确的积极的。中职教学,当把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才会完成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导和学科知识的优质高效的传授。

【参考文献】

[1]许自强.美学基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7)

[2]蒋长好.教育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学科教学审美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