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发
【摘 要】基于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诱发中学生的阅读灵感等方面,探讨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效果;提高途径;中学生
前言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语文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营造氛围、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等等。为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谈如下几点体会。
1.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中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养中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中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中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中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中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中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发展,让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2.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地阅读
阅读教学不是让中学生盲目地阅读,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指导中学生制订阅度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发现问题,明确阅读目标,中学生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在阅读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才能够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的效果;其次要指导学生详细阅读文章,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中学生要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问题,筛选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再次要组织中学生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教师可以指导中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中学生的自主性,运用他们各自筛选的相关信息进行讨论,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不要去干涉中学生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教师组织中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反馈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先叫一个学生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肯定和鼓励中学生的优点,指出天门的不足,以此提高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科学引导,厚积薄发
除了让中学生保持兴趣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对中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却是蕴含着父爱情深的散文,学习这篇课文,主要一点是就是要培养中学生做一个百善孝为先之人。但面对当今物质生活较为优越的中学生,他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量父母劳动的艰辛与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笔者在引导中学生学习《背影》这篇散文时,在课上先让同学们仔细聆听崔金浩的催人泪下的歌曲《父亲》与满文军充满深情演唱的歌曲《懂你》,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再请中学生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并叙述一件最令其感动的一件事,通常好多中学生会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以此导入课文,中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也形成了,本节课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營造氛围,诱发中学生的阅读灵感
良好的氛围,可以诱发中学生的阅读灵感。第一,采用多种方法,诱导中学生入境:讲个小故事,谈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讲一段小幽默等。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因为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中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读该文之前,我们给中学生设置一个在“义”和“利”相冲突的生活例子,让中学生谈谈自己的处理办法,再转而进入本文阅读,中学生就能领悟孟子的观点了。第二,语文教师要善于开辟“比较”渠道,让中学生在比较中寻找阅读灵感。其实,我们阅读的很多文章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在比较中阅读。例如在学习《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时,就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两文的主人公同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其遭遇有何区别?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又有何不同?经这一比较,中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对文章的主题就能很好地把握了。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使中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艺术欣赏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5.培养中学生独立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我感悟,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中学生,要鼓励中学生突破教参的束缚,发散思维,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独立阅读,自主体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欣赏和鉴别阅读的内容,培养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作品名称,让中学生独立阅读的时候,认真思考,产生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独特见解,然后组织中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不同见解,从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再通过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自主体会、发散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写出具有创新水平的作文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震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严永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3]聂跃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微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