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幸玲
在教学中把握认数过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一、注重数形结合,建立数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无形时少直觉。”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的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对数的敏感,从而建立数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具体可感的物象来体验和理解,将数概念与物象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
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并引出四个不同的画面,通过比较体验,学生真实体会到10根捆成一捆方法的优越性。教师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对数位的具体认识,在比较中,学生领悟到10根捆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更方便,通过实际的操作,构建起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经历这样的认数过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得清,头脑中的“十”不再是抽象的一个概念,为学生形成清晰的数感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十进制”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接着,让学生用计数器数,将抽象的数字用具体的形象表示出来。在数与形的不断反复中感悟发展数感。
让学生在具体认数情景中经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感受和体验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形成、建立数感。
二、注重沟通联系,增强数感
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数,就会寻找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找数、说数、用数,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儿童思维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正是形成良好数感的关键。让学生从同伴表达的数据信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用数描述和交流,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在交流沟通中增强数感。所以,数概念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关系,从而强化数感。
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猜一猜”比赛奖品的价格的游戏情景。猜数游戏中,借助“多了”“少了”等词汇,根据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让学生逐步逼近玩具小飞机的价位,最终准确报出玩具小飞机的价格。这个估价游戏活动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报出正确的结果,而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感觉,初步感受到数的大小相对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这正是发展数感的关键。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量的相对大小关系,学生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觉得有“量”可感,从而对数建立起直观的表象,准确把握数的大小,使得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培养,这样就能够数学地思考,增强对数量之感的敏锐性。
三、注重实际应用,发展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发展、升华数感。
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后,教师以“请你参谋”为话题将学生引进“购物”天地。为了当好参谋,学生不仅要灵活运用知识在“降价30%”、“按原价的75%”和“打七折”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更要结合经验用数学的眼光去剖析“买满1000元送300元”的现实意义。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不断加深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不断构建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认识,在生活实践的背景中感悟和体验数的意义,发展了数感。
数感的建立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这样,学生在学完这一部分知识后,已经把它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升华,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只要教师把数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到认数过程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数境”中加深对数的感知、体验和应用,让数感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生根发芽,根深叶茂。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