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利
补写记叙文片段就是将提供的情节或内容残缺的文章,进行补充说明或拓展延伸,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人物更形象、情节更动人的一种写作形式。根据补充内容所在位置,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二是根据文章的中间环节,补写开头或结尾。如:1998年要求根据给出的开头和结尾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相关内容;2014年湖南卷的19题,“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记叙文补写,篇幅不长,但分量不轻,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再造能力,在注重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地位绝对不容小觑。那么怎样在片言只语间,将看似简单的文字写文采飞扬、魅力独具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准备:
一、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记叙文的补写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审题时必须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补入的位置、写作的对象、表达的方式、限定的字数等。同时,我们还需明白补写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因为阅卷时,正是根据各项要求的侧重以及达到各项要求的难易,规定相应得分。比如:1998年全国卷,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题目简短,但设题者的要求却是一目了然:
1.写一段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记叙文片段,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2.应紧扣“洗鞋子”这个话题来展开,要与材料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
3.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200字左右的文字。
设题者的要求,便是得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得分点,把各项写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研读文本,衔接自然
记叙文补写属于情境式作文,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行文时并不能任我们肆意驰骋,天马行空。因而,行文之前,我们应认真研读文本,弄明白材料的大致内容,然后再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依据,来推导事情的前因后果、构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勾勒人景物的动人形态。
比如,2014年的湖南卷19题,请续写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那么在行文前,我们就要读懂原文,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续写才有依据,才能符合人物身份。像文中“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短短几句中,足可见阿必的可爱与天真;“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则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两岁的小孩的那份稚嫩和顽皮。所以,我们在补写必须尽力表现阿必的这些特点。
如果说与材料的前后连贯,可以让补写做到行如流水;那么,与生活的紧密相连,则可以让补写的内容妥贴自然。补写的内容无论是人物、事物、情节,还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还是有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的生活画面,都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这样才能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要合情合理。像阿必“不肯睡觉”,如果光写阿必一人是难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行文时,还要注意设题情景,设置相关的对象,让阿必不肯睡觉有见证者和参与者,这样才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还是就上面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道题来说,从给出的开头,我们得知:同是一双鞋,一只洗了,一只没洗,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显然是违反常理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做,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自已的事应自己做。“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一个“但”字,揭示了其反常性。“没有洗”,分明不是“忘了洗”或“还没洗”.暗示其中必有隐情,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即由小乐洗。可不少考生没有领会命题的含义,导致思想性不强。
领会了这层含义,这道补写题就容易完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乐纳闷了。眼前的两只鞋,一只雪白的,一只却灰不溜秋的。“平常,妈妈总是将两只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穿啊!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夸我最爱清洁呢!难道……?”小乐突然明白了。“原来,妈妈是在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要爱清洁就得自己动手。”于是,小乐拿起那只没洗的鞋,打好水,放到盆里,刷起鞋来,一下,两下,三下……小乐忙得满头是汗。“原来,刷鞋也是不容易的事啊!”小乐明白了平时妈妈给自己刷鞋是多么劳累。鞋刷好了,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但小乐心里仍旧美滋滋的。
此外,在记叙文的补写时,我们还要不能忽视所补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如果在篇首,补写时就应注意衔接下文,或与后文的某一点相照应;如果在篇尾,就应注意承接上文,或与前面部分的某一处相互呼应;如果在篇中,则应注意瞻前顾后,接榫自如。
三、叙中含情,小中见大
叙述无情,文章纵使华词丽藻,读来也终寡然无味,更不用说能打动阅卷的老师。我们要写出好的记叙片断,在叙述客观的生活时,就要有所寄寓;在记人叙事时,就应饱含真情。所以,有目的、有情感地对人物、情节、场景进行描绘,哪怕片言只语,也能亲切自然,真实感人。像作者杨绛对阿必“不肯睡觉”的描写:“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Sweet and 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无锡话:‘快睡!)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正是因为杨绛饱含着对这个顽皮机灵小朋友的喜爱,所以描叙起来流畅而不失诙谐,让人读后,不禁莞尔一笑。
同学们要让补写的内容在精简的文字中出彩,还要有精彩的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才能达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的效果,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根据补写的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描写分为:写人、绘景、状物三类,每一类在具体描写时,又有着不同的手法。
比如补写的是对人物的描写,就可以从正面入手:采用工笔,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加描绘;或者运用白描,在三言两语间简单地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也可以从侧面切入:通过与其它的人物的对比烘托、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等方式,来呈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果补写的对象是景物,那我们则可从景物安排的顺序(远近、高低、内外等)、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和绘景运用的手法(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和烘托、渲染、动静、虚实、点面、情景等)三方面入手进行描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过了好一会儿,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原来电梯停电了,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我终于明白,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要求:①根据前后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补充出中间情节。②侧重对人物进行描写,至少运用2种描写手法。③200字左右。
这道题的要求题干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侧重对人物的描写,而构思情节的重点在结尾处:“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所以我们要描写的是细微处的善良如何温暖人心,要在描写中带着对人物的赞美和对小善的褒扬之情,这样更能打动读者,也才能与结尾处的感慨自然地衔接起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描写,若能掌握恰当的描写手法,再加上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那么,即使篇幅不长,也能让补写的内容栩栩如生,意蕴深刻。
英国诗人布莱克曾说:“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上看天堂。”微写作中记叙文的补写,文字虽短,却足以反映學生整个记叙水平。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加积累,勤于训练,同时,也要掌握方法,注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