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真人图书馆”,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书

2016-11-19 14:16金凤
女士 2016年11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

金凤

真人图书馆,是指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交谈,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情感回馈。“阅读”的内容千奇百怪,可能是一段奇遇、童年趣事,亦或是青春年少的一段感情。

2016年3月,女孩何泛泛成立了重庆第一个“真人图书馆”。她说,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坐下来面对面地交谈、眼神与眼神交流。坐下来读读另一个人,你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种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生命热度,一定会温暖你的心。

坐下来“读读”人,交换彼此最难忘的记忆

何泛泛,1981年出生,广西梧州人。2000年,她考入重庆西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计算机类的杂志社当编辑。后来,她辞去工作,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2015年,何泛泛应聘进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专门负责做人物专访。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故事都让何泛泛感动,内心感触颇深。她觉得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手机不离手,人们根本静不下心来和朋友、亲人谈谈心,陌生人之间更是难有交流的机会。时间久了,人们会失去诉说的欲望,同样也会失去倾听的欲望。

何泛泛在参加一个公益项目时,听说了“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就是几个人约定一个地方,约定一个聊天主题,分享各自的一个故事,我“借”你来读读,你“借”我来读读,分享彼此不同的人生经历。这种“读人”的形式相比一般的读书,更加生动和有趣。

2016年3月,何泛泛成立了一家女性创业促进中心,而“真人图书馆”则是她要做的第一个公益项目。她在微信、论坛上发起倡议:“我们每天经历重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过久了,会感到一丝疲倦,想吹一吹新鲜的风。在这里,你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只要你来,只要你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耳朵。”

前期宣传过后,便是招募“真人图书馆”的“真人书”和志愿者,之后再确定活动主题,然后进行登记收藏,这便是基本的流程。

何泛泛第一次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阅读”地点选在一家安静的茶楼。包括何泛泛在内,5个从未见过面的年轻人坐在一起,品着茶,“读”起身边的每一个人。

女孩王佳更喜欢别人叫她“听风”。之所以会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她小时候家里很穷,窗户都是用塑料纸糊的,一到冬天总能听见“呼啦啦”的声音,这种声音几乎伴随了她整个童年。长大后,她对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坐在家里听着外面的声响,她能猜出外面的风有多大、从哪个方向刮来。

“听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段称不上艳遇的“艳遇”。20岁那年的冬天,她从重庆去广州,乘的是普通的绿皮火车。因为没有买到坐票,她便站到了车厢的接头处。凌晨时分,很多乘客都睡着了。她靠在车厢上,打着哈欠。这时,她看见对面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本散文集。

“听风”也爱看书,便忍不住盯着对方多看了几眼。小伙子感觉到注视,轻声问她:“你要看吗?”说完,便把书递到了她手上。两人便从一本书开始聊起,聊到了很多事。安静的车厢里,似乎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下车后,小伙子把那本散文集送给她,之后消失在人群中。

“听风”笑着说:“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柜里。或许是我把当年的那一幕幻想得太美好,但我总觉得,如果换到现在,我肯定会鼓起勇气找他要联系方式,而不让自己抱有遗憾。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做什么事,一定要立刻去做,因为谁也不知道,当年的彼此将会散落到世界的哪个角落。”

叫醒沉睡的过去,千帆过尽总有一点痕迹

2016年5月4日,青年节。何泛泛举办了第二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前来参加的都是重庆市有名的女企业家,12个人坐在上面,底下是几十名“读者”,话题就是聊一聊藏在心里最深的一件事。

聊到一半时,有“读者”点名说道:“刘姐,我想借你这本书来读读,行吗?”“刘姐”名叫刘宗玲,是一家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的老总,也是2015年度重庆“十大新生代女企业家”。

刘宗玲很荣幸自己被人借出来“阅读”,她说起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2003年,刘宗玲当时是重庆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每天过得忙忙碌碌。“非典”爆发后,医院进入了戒备状态。连日的劳累让刘宗玲病倒了,她感冒发烧,住进了隔离病房,接受24小时的全面观察。从喧闹中猛然间静下来,刘宗玲精神上有些受不了,想到自从在医院上班后,她就很少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觉得真心愧对父母……

在病房里浑浑噩噩地待了几天后,刘宗玲被确诊只是普通感冒。从隔离病房出来的那一刻,她感觉生命重来了一次。她辞去工作,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带着父母去旅游。躺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听着浪声,她从心里感谢这场“疑似非典”,因为经历过极度的恐惧,她才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生活。

后来,刘宗玲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妈妈。特别是有了“二孩”后,她经常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旅游。她说:“这辈子,不管事业做得多大,你需要的只是一碗饭、一张床和一个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

何泛泛也主动“借”出了自己这本书。她说,几年前她还在报社当编辑,一次外出采访返回的时候,她去看望了一个老朋友。朋友的父母都健在,一直跟着儿女住,可这次,她并没有看见两位老人。

朋友告诉她:“我妈喜欢安静,嫌城里太闹腾,嚷着要去山上生活。我爸没办法,只能陪她去了。”刚好朋友要去看看父母,便邀请何泛泛一同前往。在一处山上,有两间简陋的房子,那便是老人的家。

见有人来了,老人高兴地拿出了瓜果招待大家,都是自家地里长的。到了饭点,她扯着嗓子喊道:“老头子,快点做饭,留两个孩子吃顿饭。”说完,两个老人就忙开了,你生火,我做菜,相互配合着在厨房里忙碌。

四处打量着这个简陋的家,看着墙上的老照片,何泛泛的眼睛潮湿了:两个老人,在安静的山上,相濡以沫地过一辈子,也许这就是爱情。

在场的“读者”听到这样的故事,心里都涌现出无限的美好。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面对面坐着,不管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一起聊聊天,回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可以让人寻味良久。

静下心读一读“真人书”,体会百味的人生幸福

两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后,何泛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那些曾当过“真人书”的小伙伴也都意犹未尽:“大家在一起的那种氛围让人觉得很温暖,好像交换了彼此的人生一样。”

这些鼓励成为何泛泛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一心想把“真人图书馆”做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阅读百味人生,品尝百味生活,从中汲取力量。

2016年5月12日,大学同学来找何泛泛帮忙。同学有个闺蜜,原本很活泼,也很健谈。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变得郁郁寡欢,害怕跟人交流,人多的地方几乎不去,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同学无奈地说:“我就希望她能走出来多听听别人的故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幸的一面,总揪住那些苦难不放,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考虑到同学的闺蜜怕见陌生人,何泛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找了几个熟人,办了一次小型的“真人图书馆”借阅活动,让每个人说说“最恐惧的一件事或经历”,地点就在她家里。

同学的闺蜜来到后,何泛泛热情地走上前打了个招呼。对方叫小沁,很文静的一个女孩,长发披肩,气质很好。刚开始,小沁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边,听别人说话。见在座的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最“恐惧”的心态表现出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的胆子似乎大了一些,脸上有了些许笑容。

何泛泛笑着问:“长这么大,你最恐惧的事是什么,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小沁点点头。

“有一次,我去外地办事,迷了路。车子开到郊区,我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走着走着,我看见远处突然出现一点微光,一闪一闪的,还有奇怪的叫声。在那样诡异的夜里,我吓得手脚发抖。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开始数数,从1数到100,到了100后再继续从头数。数到第5遍的时候,我看到了路灯。”

大家听后都说小沁很勇敢。何泛泛趁机总结道:“其实很多看着害怕的事情,一旦我们走近了,敢于面对它了,也就不害怕了。有些痛苦,我们以为我们过不去,可是只要你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能行,那些痛苦就都不算什么。”小沁听后,若有所思。当晚,同学给何泛泛打来电话,说小沁的心情好多了。

2016年7月初,何泛泛特别为毕业的大学生举办了一场“真人图书馆”活动,聊在学校里遇到的最温暖的事。或许是即将走出校门,每个学生都有很多话说,何泛泛和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十分投入。大家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温暖和勇气,从而向新的生活出发。

编辑 魏光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图书馆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真人图书馆与高校教师第三年龄人力资源开发
何泛泛和她的“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调研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