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真人图书馆,不同于一般图书馆出借的是纸质书籍,它借出的是一个个有“故事”的人。“阅读”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有可能是一段奇遇、童年趣事,抑或是青春年少的一段感情。从别人淡淡的叙述中,去品味不同的人生,体会生活的酸涩和幸福。
2016年3月,广西女孩何泛泛,成立了一个“真人图书馆”。她说,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坐下来好好说话了。面对面的交谈,眼神与眼神的交流,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也许,坐下来,去读读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声叹息还是一丝开心,你都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种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生命热度,一定会温暖你的心。
交换彼此最难忘的记忆
真人图书馆现场
何泛泛,1981年出生,广西梧州人。2015年,她应聘进了重庆某报业集团,专门负责做人物专访。跟人聊天,听别人说他们的故事,一直是何泛泛最喜欢和最擅长的,这份工作她做得很开心。工作中,何泛泛脑海里积攒了许多不同的人生故事,他们的故事,都让何泛泛感动,也让她感触颇深。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手机几乎不离手,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根本静不下来谈谈心,陌生人之间更是难有交流的机会。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失去诉说的欲望,同样,也会失去倾听的欲望。
无意间,何泛泛在参加一个公益项目时,听说了“真人图书馆”这个概念。“真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简而言之,就是几个人约定一个地方,约定一个聊天主题,每人分享自己的一个故事,我“借”你来读读,你“借”我来读读,分享彼此不同的人生经历。2016年3月,何泛泛辞去工作,利用手中的资源,在重庆成立了一家女性创业促进中心,而“真人图书馆”则是她要做的第一个公益项目。
何泛泛在微信、论坛上,发起了创立“真人图书馆”的倡议:每个人每天大多经历重复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过久了,我们会感到一丝疲倦,想吹一吹新鲜的风。在这里,你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只要你来,只要你说,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耳朵。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未听过“真人图书馆”这个词,听说还有这种“阅读”方式,都觉得新鲜,很支持何泛泛的行动。
前期宣传过后,便是招募“真人图书馆”的“真人书”和志愿者,之后再确定活动主题,等一切结束后,登记收藏,这便是大致的流程。第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阅读”地点选在了一家安静的茶楼。包厢里,包括何泛泛在内的5个此前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坐在了一起,品着茶,开始“读”起身边的每一个人。这5个人中,一位名叫“听风”的女孩让何泛泛感触颇深。
女孩说她要跟大家分享的,则是一段称不上艳遇的艳遇。有一年冬天,她那时只有20岁出头,从重庆坐车去广州,坐的是普通的绿皮火车。上车后,因为没有买到坐票,她便站到两车车厢的连接处。凌晨时分,很多乘客都睡着了,她靠在车厢上,打着哈欠。这时,她看见对面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本散文集。“听风”也爱看书,便忍不住盯着多看了几眼。小伙子感觉到注视,轻声问她:“你要看吗?”说完,便把书递到了她手上。两人便从一本书开始聊起,聊了很多很多事,安静的车厢里,似乎只能听见他们的声音。下车后,小伙子便把那本散文集送给了她,之后,消失在人群中。
“听风”笑着说:“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柜里,或许是我把当年的那一幕幻想得太美好。但我总觉得,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会鼓起勇气找他要联系方式,而不让自己抱有遗憾。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做什么事,马上、立刻去做。谁也不知道,当年的彼此,会散落到世界的哪个角落。”
叫醒沉睡的过去
5个人你说说你的故事,我说说我的故事,聊了好几个小时才结束。大家兴致也都很高,嚷着要报名参加下一次活动。回到家,何泛泛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其实只要给大家一个能说话的地方,每个人都愿意去分享生命中的精彩。
2016年5月4日,青年节这一天,何泛泛举办了第二次“真人图书馆”活动。这次来参加的都是重庆市有名的女企业家,12个人坐在一边,底下是好几十名“读者”,聊起了大家藏在心里最深的一件事。聊到一半的时候,有“读者”点名说:“刘姐,我想借你这本书来读读,行吗?”“刘姐”名叫刘玲,重庆一家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的老总,更是2015年度重庆“十大新生代女企业家”。自己被人借出来“阅读”,刘玲很荣幸,说起了一件自己很少对外人讲的经历。
2003年“非典”爆发的那一年,刘玲还是重庆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非典”爆发后,医院进入戒备状态,有些病人被隔离,有些病人被观察,每个人都很紧张。连日的劳累之下,刘玲累倒了,感冒发烧。要知道在那个特殊时刻,一旦有人发烧,无异于猛兽,谁都会敬而远之。刘玲病倒后,住进了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24小时的全面观察。从喧闹中猛然间静下来,刘玲精神上有些受不了,头脑一片空白,想到了家里的父母亲人。在医院上班后,她很少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甚至没能陪他们出去玩一次,假如就此染病,她真心愧对父母把自己养大。而且这两年,她也一直想自己出来创业,这个愿望总是等了又等,浪费了一年又一年……细想起来,一件也没做。在病房里浑浑噩噩地待了几天,刘玲最终被确诊只是普通感冒。从隔离病房出来的那一刻,她感觉重获新生。
出院后,刘玲第一时间辞去了工作,她要去做自己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刘玲先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带着父母出去玩了一圈。他们躺在沙滩上,听着海浪的声音,她从心里感谢这场“疑似非典”,只有经历过极度的恐惧,才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生活。旅游回来后,她就做好了创业的准备。刚开始创业,她什么都不懂,吃了很多苦头,好多次一个人偷偷哭鼻子。但哭过之后,她又告诉自己要坚强,因为明天会比今天好。凭着这一股韧劲,刘玲的公司越办越好。
事业稳定后,刘玲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了妈妈。虽然公司的事情很多,但她却把生活和事业分得很开。刘玲说:“这辈子,不管事业做得多大,你需要的只是一碗饭、一张床和一个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我的家庭还重要。”
刘玲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开始你“读”我,我“读”你,彼此借阅,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见大家聊得那么开心,何泛泛也有了叙述的冲动,主动“借”出了自己这本书。
几年前,她还在报社当编辑。一次外出采访,回城的时候,她去看望了一位老朋友。朋友父母都健在,一直跟着儿女住,可这次来,她并没有看见两位老人。朋友告诉她:“我妈喜欢安静,嫌城里太闹腾,嚷着要去山上生活,我爸只能陪她去了。”“两位老人年纪那么大了,在山上能习惯吗?”朋友摇摇头:“我妈还好,我爸不太习惯,老爷子一直是个爱热闹的人,平时喜欢下棋,喜欢打打太极拳,去了山上,生活太静了,反倒不自在。不过几年下来,也适应得差不多了。”刚好朋友顺道要去看看父母,便邀请何泛泛一同前往。
在离朋友家不远的一处山上,两间简陋的房子,便是老人的家。见有人来了,老人高兴地拿出了许多瓜果,都是自家地里长的,城里吃不到。见到了饭点,她扯着嗓子喊道:“老头子,快点做饭,留两个孩子在这吃顿饭。”说完,两位老人就忙开了,你生火,我做菜,相互配合着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四处打量着这个简陋的家,看着墙上的老照片,何泛泛突然生出相濡以沫的感觉。两位老人,在安静的山上,你陪着我,我陪着你,过完这一辈子,这也许就是爱情。
朋友告诉何泛泛:“我爸以前在家从不做饭,住到这里后,他开始学着做饭。他说我妈辛苦了一辈子,以后该他来照顾我妈了。”说完,朋友神神秘秘地拽着何泛泛来到屋后的空地,“你看,这些花都是我爸种的,送给我妈的。”
听着这样质朴的爱情故事,感受着彼此话语间的温度,每个人心里都涌现出无限的美好。大家心里有着同样一个想法:这样面对面坐着,不管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聊聊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事,不管是一声叹息,还是一个笑脸,都让人回味良久。
体会百味的人生
两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办下来,何泛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和她一样,那些来参加过活动的小伙伴也都意犹未尽:“大家坐在一起,那个氛围让人觉得很温暖,好像交换了彼此的人生一样。”这些鼓励,都是何泛泛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一心想把“真人图书馆”做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阅读百味人生,品尝百味生活,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2016年5月12日,大学同学来找何泛泛,听说她是“真人图书馆”的发起人,便想请她帮个忙。同学说自己有个闺蜜,原本性格很活泼,也很健谈,可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变得郁郁寡欢。最让人担心的是,她开始害怕跟人交流,而且人多的地方几乎不去,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家里人想尽办法跟她聊天,希望她把心里的不痛快都说出来,可她什么都不说,亲朋好友都怕她憋久了会出事。同学无奈地说:“我就希望她能走出来,多听听别人的故事。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幸的一面,总揪住那些苦难不放,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何泛泛答应帮这个忙。考虑到同学闺蜜怕见陌生人,何泛泛便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找了几个熟人,办了一次小型的“真人图书馆”借阅活动,让每个人都说说“最恐惧的一件事或经历”,地点就在她家里。相比之前的两次,这一次更像是一个朋友聚会。
“有一次,我去外地办事,半路上迷了路,车子开到了郊区,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走着走着,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点儿微光,一闪一闪的,还有奇怪的叫声。在那样诡异的夜晚,我吓得手都在发抖。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开始数数,从1数到100,到100后重头再来。终于,数到第5遍的时候,我看到了路灯。”大家听后都说她很勇敢。何泛泛趁机说:“其实很多我们看着害怕的事情,一旦走近了,敢面对它了,也就不害怕了。有些痛苦,我们以为我们过不去,可是只要你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能行,那些失去的都不算什么。”当天晚上,朋友给何泛泛打来电话,说闺蜜心情好了很多,破天荒地跟她聊了很多事。能给别人帮助,何泛泛很开心。
2016年7月初,在大学生走出校门之际,何泛泛特别举办了一场“大学生真人书”,只聊你在学校里遇到的最温暖的事。或许是即将走出校门,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那温暖的故事,那些平凡而有趣的细节,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十分入神。何泛泛想,这或许就是她坚持开办“真人图书馆”的目的,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温暖和勇气,再次出发。
(除何泛泛外,均为化名)
(张丽丽荐自《时代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