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宁鲁燕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直接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多元文化的勃兴演进,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多重考验。本文基于对西安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入党动机等情况的调查,直面现实,在系统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方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党建平台;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49-04
引言
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指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担负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党员再教育和培训等诸多任务,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大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受到普遍重视,高校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以高度责任感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第一,大学生党员的数量结构更加优化。大学生党员在不同年级的比例更加合理,基本消除了过去那种“低年级无党员、毕业突击发展”的情况。各年级优化党员数量,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二,在培养发展阶段教育模式更加合理。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阶段就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并发挥榜样作用。第三,高校党员教育和组织发展制度不断完善。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制定本校大学生党建的具体办法,从党课培训、积极分子考察到党员发展答辩和党员年度考核,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发展教育机制。第四,大学生党建效果明显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德育的龙头,通过组织提升和重点推进,有效完成了学生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将一批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第五,党务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各高校都有一支熟悉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人员活跃在广大学生中,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成长,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随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各种社会思潮日益涌现,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形式单一等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直面新时期国际、国内及高校环境的变化,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立足现实提出对策,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从实证研究入手,对西安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大学生这三类不同学生群体分别进行了随机调研,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本次调研共发放《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调查问卷》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16份,有效率92.3%。从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了解程度、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进性评价以及党课培训等多个维度开展研究,旨在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参鉴。
一、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现状——基于问卷结果的分析
1.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性。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者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的思想和社会实际的影响,因此在入党动机方面,也产生了多重的考量。笔者分别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多项选择结果表明,无论哪个类别学生,“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发展”都是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之一(见表1)。信仰动机和贡献动机也占有一定比例。此外,还涉及受到周围模范党员的影响、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父母或老师要求、看见别人申请了自己跟着去申请等其他因素。
面对以上结果,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入党的功利性心态时,41.3%的积极分子认为这种现象与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相违背,对党的形象影响很大;35.2%的积极分子认为如果不损害集体利益,觉得没什么;而23.5%的积极分子认为不影响,为自己着想最重要。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虽然选择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信仰共产主义等选项的比例也不小,但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入党动机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样一种大学生的入党功利心态,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一些人却不以为然,抱着模糊不定甚至错误的态度,这给高校党建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2.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与群众联系的主动性、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足。大学生党员对自己入党前后的要求调查显示,45.6%的人表示入党前后均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49%的人选择入党前没有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入党后逐渐加强对自己的要求;4.1%的大学生党员承认入党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入党后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1.4%的人认为自己入党前后都没有很好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于党员这一身份,26.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能够在任何时候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 48.3%的人只有在参加组织生活时才明确身份,21.8%的人是在交纳党费的时候明确自己身份,还有3.4%的大学生党员承认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党员。
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评价中,有14.6%的人认为大学生党员各方面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5.7%的人认为党员发挥了一定的表率作用,30.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差不多,19.4%的人认为大学生党员与党员要求相差甚远 (见图1) 。
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显示,70.4%的人认为入党积极分子比普通同学在各方面更积极主动,能起到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21.8%的人觉得区别不大,个别入党积极分子能在某些方面起到表率作用;7.8%的人觉得没什么区别,有些积极分子态度不端正,表现还不如普通同学(见图2)。
提问普通同学是否了解班内党员的情况,有86.8%的表示明确知道,还有4.5%的学生完全不知道,8.8%的学生不感兴趣。对于积极分子如何确定,47.6%的普通同学认为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47.2%认为是学习成绩优良,30.1%认为是学生干部,28.2%认为是广泛征求了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后确定,15.9%认为是由党支部酝酿讨论决定,11.0%的人认为是个别负责人指定。
普通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素质的评价显示,有5.4%的人认为很高,有28.9%的人认为比较高,50.9%的人认为一般,有8.6%的人认为比较低,4.8%的人认为很低。对于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8.6%的普通同学认为大学生党员各方面都能够起到带头作用,37.9%的人认为大多数都能够,46.8%的人认为一些方面能够,6.7%的人认为不能。同题对党员的调查显示,46.9%的大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做得很好;46.9%的人认为做得不够好,有带头意识但没有严格要求自己;3.4%的人认为做得不好,并没有因为是党员而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2.7%的人表示没有想过这个方面。普通学生认为大学生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做事原则性不强,对同学的不良现象不劝阻、不教育,甚至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对集体的事态度不积极;在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学习不认真,成绩下降。
以上数据表明,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对于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定,还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表现,都较为欠缺,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评价不高已经影响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
3.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党务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够,党课培训效果不明显。在对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来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比例有所侧重,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把党课培训和网络作为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讲,其了解党的知识主要通过与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的交流,其次才是党课培训、书刊报纸、网络信息以及组织生活。
在对大学生党员是否了解党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的调查中,尽管19.7%的人表示非常清楚,64.6%的人表示基本了解,却仍有15.6%的党员不太了解。对普通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6.8%的人表示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党员的各项义务和权利;而对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等,则有37%的人表示不了解。
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关心国家时事政策、党的会议精神等方面的调查显示,有26%的人表示不太关心或从不关心。经过党课培训对党的知识掌握程度调查显示,14.2%的积极分子表示非常清楚,59.3%的人表示基本了解,23.2%的学生仍不太了解,3.2%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其对党课培训的满意度则分别为,22.1%的积极分子非常满意,54.7%的积极分子基本满意,20.3%的人认为一般,2.9%的人不满意。在党课课程安排的建议方面,59%的积极分子认为培训方式不要太过单一,39%的人认为培训方法缺少层次性,希望加强实际交流,25.6%的人认为培训缺少系统性、知识结构有待完善,2.3%的人认为培训师资可以更好。
由此可见,在党建工作中,无论对于哪个群体,在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同时,缺乏对于已入党学生的再教育,以及在党课中对相关理论问题和党务程序等的有效性讲解。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归因
1.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为大学生入党功利心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信息网络高度发达、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的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之中。面对互联网纷繁错杂的信息和社会中某些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不良风气,其价值导向容易产生偏差,出现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同时,在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为了增加竞争法码,一些毕业生也产生了不正确的入党动机。比如,在调查访谈中就有毕业生辅导员向我们反映,一些学生在毕业时为了考公务员等公共事业单位,不惜托关系、送礼品,希望能够突击入党,给低年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2.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评价教育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大学生党员素质提高和先进性作用发挥。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误认为党建工作仅仅是发展党员,却没有考虑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前教育培训和发展后教育引导的问题,导致了在党员发展中出现重数量轻质量、强化管理疏于教育、重发展轻过程等现象,造成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呈现松散状态,缺乏必要的教育机制和培训内容。而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教育过程性的重视不够,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入党前后不一样、入党功利性强、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削弱了学生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同时,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优秀团员推优、发展对象考察、群众评议、党内评议等发展程序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优秀团员推优时,对政治态度、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综合素质、群众基础等考核指标的比例分配不科学,甚至出现“唯成绩论”的现象;比如群众民主评议过程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党员只注重自我发展,班级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主动性不强;“三会一课”敷衍了事,未到严格转正日期提前表决等。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党建工作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性以及对广大共青团员的带动作用。在对入党后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和继续教育方面,制度也不够健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和约束制度,如评先评优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综合测评制度等,无法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
3.组织建设不完善、党建队伍不齐备阻碍了党员辐射作用发挥及党课培训效果。中央要求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党支部建在哪里最科学”这个问题。然而无论是班级支部、年级支部、专业支部,还是公寓支部、研究生实验室支部,都没有能够形成全面的党建工作模式,大多还停留在就某个阶段完成任务的水平,割裂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各个阶段的内在联系,导致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上,对其他学生的积极带动和榜样辐射作用较小。党支部在开展组织活动时,大多以党员发展和转正开会为主题,虽然在制度上可以做到定期、定主题、定计划,但形式多以理论学习和报告为主,内容也偏重读领导讲话等,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需要开展讨论和思考,与学生发展脱节,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入脑入心。党课内容更新较慢,主讲人不能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没有形成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工作模式,因此产生了上过党课的积极分子仍然对党史党务没有清晰认识、“一问三不知”的尴尬情况。加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专职队伍人数少、流动快、理论和实践业务不熟、网络技术生疏等原因,也使得教工党支部、教师党员参与和支持学生党建的主动性不强,未能形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合力。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新时期解决高校党建工作弊端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1.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使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许多经济和社会生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也发生着变化。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于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把思想引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明确入党动机。
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和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通过“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认识到个人前途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另一方面,要结合核心价值观、党课培训内容以及青年党员特点,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建立长期与短期、受教育与做贡献相结合的党员实践活动体系。如组织学生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面向低年级新生开展党员联系宿舍活动、在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宿舍中设立党员示范寝室、开展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等等,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凝聚激励作用,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帮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和模范带头作用。
2.坚持网络党建平台与传统教育阵地相结合,帮助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进作用。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渠道。新媒体具有快捷的群际传播和社会动员能力,既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拓展了新载体,但也会使网络流言的传播产生“蝴蝶效应”。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坚持传统教育阵地与网络管理平台相结合,积极发挥网络文化正能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做到现实与虚拟双管齐下,网上与网下齐头并进。
首先,要重视“三会一课”和党组织生活,做好前期调研、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活动形式、充分讨论交流。尤其在党课培训中,一方面应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党的中心任务,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党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应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宗明义,解决青年学生思想发展中的困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忌照本宣科。其次,要注重网络党建在提升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中的重要性,既在内容上坚持党建工作的完整性,把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党建工作流程、师生互动等相关方面纳入网络管理,为党建工作拓宽平台,又注重网络的可操作性和人性化设计,方便师生实际运用。尤其是高校的党建工作,应在网络上营造“处处可得、时时可及”的学习和讨论氛围,覆盖校院两级网站、博客、微信等多个网络平台,可以设置讨论议题、树立党员先锋、辅助学习指导等,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对学生加以引导。当然,在保证网络党建常态化的基础上,也应制定工作规范,明确责任人和实施细则,防止网络言论混乱和不可控因素。总之,网络党建应与传统教育方式一起,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全过程。
3.坚持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党建促育人的良好效果。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都是育人,工作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必须突破以往工作的单向性、片面性,通过二者互动,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建促育人的工作局面。
一是要实现工作内容互动。学生党建主要针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三观”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入党愿望、端正其入党动机,而党员思想的提高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更高层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可以交互进行;二是要实现工作主体互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大多是辅导员,既承担学生工作,又承担党建任务,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综合考量。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党员和青年团员则可以通过党建带团建,开展思想交流,发挥模范效应;三是要实现工作渠道互动。学生党建工作主要通过党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等载体完成,学生工作主要通过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实施,新时期,二者在网络、社会实践等渠道中存在交叉性和共通性,为工作协同开展提供了基础。
4.坚持抓好党建队伍与完善评估体系相结合,为党员教育发展打造长效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应充分贯彻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导手册》《大学生党员培训教程》,对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程序、规划、教育培养、组织生活、民主评议、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服务体系、党建工作体系、工作条件保障等内容进行系统部署和政策明确。另外,应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着重抓好以组织员、辅导员、党支部书记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建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和考核机制,加强培养和指导力度,使他们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最后,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党员发展科学评估体系,把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教育、培养、发展、管理、实践以及日常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估范围,作为推优和转正的参考因素,打破“唯成绩论”,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正确认识自我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入党动机。
参考文献:
[1] 唐佳海,宋元林.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特点、现状与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2] 冯刚.抓好贯彻落实着眼提升质量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2013年全国部分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J].思想教育研究,2013,(3).
[3] 孙丁贺.高校辅导员创新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3).
[4] 刘灿娟,赵文春.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J].科技视界,2012,(5).
[5] 陈福刚.试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12).
[6] 吕忆松,李莹莹.党建联合会: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学生党建工作为例[J].党史文苑,2013,(4).
[7] 郑珺珺.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
[8] 王昭,张俊.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9] 王雁,李月颖.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J].前沿,2012,(1).
[10]贾妮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1,(3).
【责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