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发展动态设置职院机械专业的探究

2016-11-19 06:34周伏玲
工业技术创新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院动态校企

周伏玲

基于产业发展动态设置职院机械专业的探究

周伏玲

(大连市技师学院,辽宁大连,116100)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与岗位呈现多元化趋势,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已明显滞后产业发展需求。基于产业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设置职院专业的研究,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群方向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动态设置职院专业,体现专业前瞻性、科学性、发展性的思路和方法,为地区职院专业设置提供参考。

产业发展动态;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群;专业设置

引言

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随着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一批特大型工业项目集群陆续建成投产,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相关调研显示,当职业院校(以下简称“职院”)学生步入社会之初,会猛然发现所学专业技能无法适应与满足产业与岗位的变化与需求。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轨,呈现明显的滞后倾向[1]。同时,随着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岗位也由单一性向复合性方向发展,所需专业不仅要求专,更要求广,社会急需伴有技能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2]国家深化科教体制改革方针与政策,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我国的重点是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行业在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可见,预测产业发展方向,布局师资力量,联系实践基地,探索职院专业设置研究非常重要。

1 深入行业调研,找准专业发展方向

在学、产、教结合趋势下,产业与教育联系的粘合剂是行业,行业成为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不可缺位的主体。因此,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必定需要大量职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深入行业进行调研,从而指导专业的设置与调整。

1.1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专业设置是职院适应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院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然而,职院在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时,显然前瞻性预测不足,易导致专业发展出现结构问题[3]。新专业增长缓慢,盲目跟风,并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生产需求状况而合理的架构专业设置,存在“名称多,设置乱”的突出问题[4]。缺少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结构调整间互动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1.2动态配置资源

这些都迫切需要学校积极融入产业行业发展,并随时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设置专业或调整专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专业间的互动、参与和共享教育,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依据以笔者所在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为例,在大连市内机械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及有关主管部门中进行大量调研,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大专院校专家在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研究学生就业后的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信息,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系部,指导、促进专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及时找准专业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根据产业的动态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同步。

2 构建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院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职院综合能力,加大学校的社会贡献,以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建设的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建立和完善职院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一体化合作新机制,是动态设置职院专业的必由之路。

2.1探索“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与大连市周边10余家大、中型合作企业进行机械设备维修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做、研、产”五位一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教学场景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生产合一的“四合一”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生产性实践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校与大连机床有限公司建立“现代学徒制”,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参与学校制定和完善符合生产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现“工学交替[5]”的人才培养模式。

2.2探索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

顺应社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适应”的人才需求变化,将人才培养分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层层推进的能力模块。聘请企业的“大工匠”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结合企业生产设置实训项目,按照岗位的要求与变化及时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出集技术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培训、工作实践[4,6]、职业素质培养为一体的专业化、系统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学交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实践证明,及时把握产业的动态调整,设计并完善课题教学实习内容,选取相关产品与课题内容有关的工序进行产品课题化的教研,可以避免与现实生产相脱离之窘况,从而形成生产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动态专业设置。在产品课题化教学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实际的车间产品生产全过程,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研,做中产”,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并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真实写照。

2.3巧借企业优势,磨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在产业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巧借企业固有的资源,以笔者所在学校国家重点示范校建设为突破口,实行校企双向互聘制度,完善校企学科双带头人及校企双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重点示范建设专业为平台,引领与带动各系部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整体提升,磨砺及打造一支适应行业动态发展及专业调整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教师团队的素质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根据专业设置与调整需要,诚聘合作办学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和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7]。通过参与专业设置、精品课程建设、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学术交流与进修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构建校企互动、身份融通、适应产业动态调整的教学团队。

3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解决校企合作中的校企深度融合是基于产业发展动态设置职院专业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院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深度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8]和职业性,实践中长技能,学习中悟素养。以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根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使学生在心理认知度、技能储备量、企业适应性及工作能力的养成等方面向一个准职业技能型人才过渡。

笔者所在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在机械行业的时代变迁中,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方向与教学内容。在与企业合作中,开展“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及技能培训等途径,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亲身实践产品加工全过程,感受产品价值的实现,领悟技能立业的重要性。不断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拓宽校外实习基地,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层面,在社会动态发展的大环境下,使职院的专业、企业的岗位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群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机械维修实训基地”;与大连船舶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焊接实训基地”等。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与做合一、教学内容与产品合一、实训场地与生产车间合一。在满足专业教学及实训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体现实训基地的应用价值,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4 结论

职业教育必须依赖于社会发展,并且服务于社会经济。因此,职院的专业设置也必须紧跟产业发展的脚步,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应市场需求而变,围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

基于产业发展动态设置职院专业的研究就是在以“就业为导向,技能是根本”教学目标引领下,在校内通过教学实训、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校外根据产业动态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有效途,径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帮助其顺利就业,提升其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同时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输送优秀人才。

课题项目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中的一般课题,课题编号为201406Y30。

[1]朱翠苗.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研究[J]. 软件工程师, 2014(12): 19-20.

[2]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工作平台[OL]. (2015-05-16) [2016-07-26]. http://jycg.nvq.net.cn/ htm/8541/191224.html.

[3]周开俊, 曹洪其, 谢玥, 等. 基于产业调整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1):10-13.

[4]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 62-63.

[5]侯晓方.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5(4): 259-260.

[6]赖华清. 简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1):4-6.

[7]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1): 27-29.

[8]牛一帆. 印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7): 47-50.

周伏玲(1972-),女,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计。

E-mail: zfl726@163.com

Study on Mechanical Major Setting for Industrial Dynamic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Fu-ling
(Dalian Technician Institute, Dalian, Liaoning, 116100, China)

With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multi-variant changes and demand of the occupation and post,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obvious lag issues. In view of the mechanical major setting for industrial dynamic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example, the major and professional group of the mechanic equipment service are discussed about the mode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dynamic adjustment of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course,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contingent,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operation scheme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etc.. It reflects the forward-looking,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on the professional idea and methods. Moreover, 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major sett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area.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Professional Group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Service; Major Setting

G718.1;G718.5

A

2095-8412 (2016) 05-1024-04工业技术创新 URL: http://www.china-iti.com

10.14103/j.issn.2095-8412.2016.05.053

猜你喜欢
职院动态校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职院辅导员商业化趋向文化心理转变成因——从晚明士人精神裂变中反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