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堃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2015年专利授权情况分析
田堃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1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2015年授权专利的数量、分类、第一发明人、专利的维持和转化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近年来医院专利的数量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但是专利转化率非常低,建议医院管理层树立专利是知识资产战略核心的意识,完善医院专利管理制度,加强专利管理机构和专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科技人员专利知识的培训,紧密结合临床,促进具有实际意义的专利的授权和转化。
医院;专利管理;转化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经济的基础和经济核心利益[1]。医疗技术一直是专利申请的主要学科领域之一,欧洲专利局发布的2011、2012和2013年度报告中显示,医疗技术连续三年成为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技术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可以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权具有独有性、排他性和在保护期内非专利权人付费使用的特点。专利是衡量知识资产的重要指标,是实现科技经济价值的重要形式,也是医疗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有专家认为,衡量一所医院是否符合一流医院的水准,其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可以从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中体现,而专利的拥有量则是衡量医院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6年以来医院为鼓励科学研究的开展及科技成果的产出,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该文将对医院2006—2015年各类专利的授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希望对医院专利的培育、申请、保护及转化提供参考。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网址http://epub.sipo.gov.cn)检索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公告的专利权人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授权专利。对专利的数量、分类、第一发明人、专利的维持和转化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
2.1 专利数量情况
2006—2015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获得专利授权23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占总数的52.18%,实用新型11件,占总数的47.82%;外观设计0件。从年份上来看,2006—2009年期间为专利授权的空白期,2010年开始有专利授权,2013年起专利授权有了较快速的增长。见表1。
表12006 —2015年各类型专利授权数量统计(件)
2.2 发明专利分类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因此我们将发明专利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在12件已公告的发明授权中,产品发明为5件,占总数的41.67%;方法发明为7件,占总数的58.33%。
2.3 第一发明人情况
2.3.1 第一发明人所在学科分析在23件获得授权的专利中,有19件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来自于临床医学学科,占总数的82.61%;有3件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来自于医技科室,占总数的13.04%;有1件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来自于护理学科,占总数的4.35%(见表2),临床医学学科在专利的申请和授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表22006 —2015年第一发明人所在学科统计(人次)
进一步分析,19件临床医学学科专利中第一发明人来自于9个临床科室(见表3),这些科室多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体现出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2.3.2 第一发明人学历分析统计显示,12件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占总数的100%;11件实用新型的第一发明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为4人,占总数的36.36%;第一发明人具有硕士学位者为4人,占总数的36.36%,具有本科学历者为3人,占总数的27.28%。在所有23件授权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为16人,占总数的69.57%;具有硕士学位者为4人,占总数的17.39%;具有本科学历者为3人,占总数的13.04%(见表4)。由此可见,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者在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3 临床医学学科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科室来源统计表(人次)
表42006 一2015年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学历分析统计(人次)
2.4 专利的维持和转让情况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技活动奖励条例》之规定,对专利权人为医院的专利,医院可报销前三年的维持费用。根据统计,在12件发明专利中,有1件放弃缴纳年费专利失效;在11件实用新型中,有2件放弃缴纳年费专利失效,均为公告授权已超过3年的专利。另根据统计,23件专利中,无一转让,见表5。
表52006 一2015年授权专利维持和转让情况(件)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医院专利管理的研究还很少,专利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缺少独立的制度和组织构架,多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3.1 轻视专利管理工作
长期以来,科技评奖和人才评价体系中都将论文和科技成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这就导致了科技人员更重视论文的发表和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奖,而忽视了专利的申请及转化。目前多数医院有针对专利申请的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专利申请的数量,但是在专利的考核、维持、转化、转让等环节较少涉及,这就使得很多专利在获得授权后无法真正进入市场获得转化,既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也造成医院知识资产的流失。以该院为例,10年来所有23件专利无一转让,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2 缺乏专职专利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
缺乏专职的专利管理机构和高水平管理人员是当前医院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3]。医院专利管理工作多由科研管理部门兼管或多部门分段式管理。专利信息资源建设与获取、专利情报分析、专利申报与审核、专利维持与实施等一系列工程被拆分到多部门,缺乏系统而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导致专利管理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同时,多数医院专利管理人员多由科研项目管理或科技成果管理人员兼任,他们对专利的相关知识掌握还很薄弱。这就使得对专利的管理只能停留在申请、合同保管和费用交纳等低层次的日常事务上,无法完成培训、咨询、指导、参谋、转化、维权等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科技人员常抱怨专利转化无门,无头绪可循,这正反映出专利管理工作的缺位。
4.1 应树立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资产战略
在开放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通常只承认专利而不承认科技成果。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所体现的法律权益为国际所通用并认可。医院是卫生系统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专利创造、应用、转化、保护的主体。专利的申请和授予既是体现医学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4]。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以及专利的实施量是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指标,通过专利的保护与实施许可,可以实现医院和个人知识资本的巨大商业价值。专利作为核心知识产权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因此医院应该树立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资产战略。
4.2 加强专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专利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加强管理水平的首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医院专利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熟悉各项专利制度和相关法律,能够辅助科技人员撰写专利申请书,能够对科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教育,能够完成医院专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根据《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百千万工程”培养计划的要求,南京市知识产权局每年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工作,培训合格者将获得“知识产权工程师”资格证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专利管理人员的途径。
4.3 加强专利管理制度建设
专利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为了更好的调动科技人员投身发明创造,维护医疗机构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管理部门应整章建制,完善各项关于专利管理的规章制度。除专利授权后的奖励政策外,还应对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职务发明的申请权和所有权归属、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与义务、合作申报专利的条件、专利的保密、专利费用的支付、专利档案和信息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5]。还可将管理阵地前移,在项目申报时建立专利检索、分析、申请的论证机制;在项目中期建立监督机制,在科研管理预算中设立专利管理基金,在专利的检索、评审、维护上给予政策辅导和经费支持。一方面加大对发明团队以及管理团队的奖励力度,鼓励专利的申报和转化;另一方面可将转化情况纳入到科研评价体系,以此来提高专利转化率[6]。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帮助科技人员实现发明创造、促进成果转化并从中受益。
4.4 加强对专利的宣传以及和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作
医院专利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科技人员专利知识的培训,以该院为例,自2010年起在南京医科大学、下关(鼓楼)区科技局以及所在街道的帮助下,每年组织两次专利知识培训,受到了广大临床一线科技人员的好评,帮助他们和相关专利代理公司建立了联系,为后续专利申报工作做好了铺垫。借助专利代理机构的力量也是加强专利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代理人具有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背景、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工作经验,能够较好地把握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关键环节,综合能力比较高,有能力针对特定问题提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议[1]。他们在和医院科技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将专利知识、法律法规等灌输给科技人员,培养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同时也可以规范专利申请材料的书写,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缩短申请周期,这无疑为科技人员减轻了负担,树立了申请专利的信心。
4.5 依托临床,搭建平台,促进转化
201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明确提出,要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酝酿全面推动和发展转化医学。临床问题是医院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灵感的源泉,科技人员应该着眼于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把解决临床问题、为人类健康服务作为医学科研的终极目标。产学研一体的模式,是今后医学科研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也决定着今后医院的软实力[7]。
而还有一些专利是为了应付考核或完成某些任务而完成,并不能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类专利基本都无法进入转化环节。这种为了指标而产生的专利不应提倡。
4.6 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宣传和推广
在专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多利用互联网、会议等各种媒介收集、发布专利信息。目前各医院的官方网站上多是对医院、学科和专家个人的介绍,很少有对专利信息的介绍,而国外医院网站上相关的宣传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同时医院专利管理部门还应该多关注各级政府搭建的知识产权平台、技术转移大会等,为科技人员提供专利实施转化的信息,与投资机构、产业机构牵线搭桥。医院专利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与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专利的产出和转化效率[8]。如与大型医药企业签订科技孵化合作协议,定期组织科技人员与医药企业进行学术交流,让企业了解科技人员的创意,让科技人员了解市场及企业的需求,让专利更加贴近市场,更具有实用性及转化价值。
医院的专利管理工作还刚刚起步,管理层应尽快树立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资产战略,培养专利意识,加强专利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完善专利规章制度及政策导向,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发明创造氛围,加快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人类健康服务。
[1]许畅,嵇承栋,朱明.上海市医疗机构专利获得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6(12):454-456.
[2]单志桂,单晓红,俞婧.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促进医院专利申报[J].继续医学教育,2014,2(28):108.
[3]薛莲,鲁鸿.医院专利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3(23):174-176.
[4]徐继承.江苏省卫生系统专利工作现状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7):301-304.
[5]姜红,程蕾蕾,徐梁,等.为医学专利管理构筑便捷桥梁[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4(25):258-259.
[6]彭丹丹,梁文公,王兵,等.大学附属医院专利转化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5,1(28):60-62.
[7]程蕾蕾,姜红,徐梁,等.借助各种渠道利用有限管理人力资源积极推进医院专利转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4(27):414-416.
[8]陈飞,王玥,王德丰,等.加强医院的知识产权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6(b):117-120.
Analysis of Patent Granting Situation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5
TIAN Ku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11 China
The paper carries out the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number,classification,first inventor,maintain and conversion of the granted patents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5,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the hospital patents has obviously increased,bu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patents is very low,therefore,the hospital management is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n awareness that the patent is the core of strategy of the knowledge assets,improve the hospital patent management system,enhance the patent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patent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enhance the training of the patent knowledge for the scientific staff,and promote the authorization and conversion of patient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
Hospital;Patent management;Conversion
R19
A
1672-5654(2016)10(c)-0187-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0.187
2016-07-29)
田堃(1977.10-),陕西米脂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