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2016-11-18 16:14管学理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机制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更应结合行业,密切联系企业,通过合理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校企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包括合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搭建较为完善的基于网络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和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际工程技术项目和专业教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带动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企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况分析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大量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职业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

高职院校是非营利单位,追求教学质量最优化,而企业是营利性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企业相互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各自潜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国内各职业院校大多进入职业角色时间长、教师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高校难以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对接,校企合作很难向深层次发展,职业院校应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将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项目、科研项目与教学结合起来,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机制。

2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深度的校企合作能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为专业可持续发展确立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学校教学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需求、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为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和智力支持,也能促建学校办学特色化。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源、设备资源、场所资源等,为专业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

3 校企合作动力分析

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主要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利益所产生的动力和由合作产生的动力。动力来源于双方的利益驱动、发展推动力、环境诱导推动力和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需求动力。最为基本的动力包括经济利益、科研成果、社会影响等。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方向和强度。校企共同发展所产生的动力与高校教学、企业的生产及双方的技术创新相关且互相交织,需要校企双方互相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环境的诱导主要包括技术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企业技术需求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技术方向。校企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也影响校企合作的规模与速度。同时国家的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都会影响到校企双方向政府指导的方向发展。校企双方需要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规模发展,得到社会认同,实现自身价值。

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收益、文化价值、沟通交流、风险与投资等,首先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不论是企业成果推广、高校研究开发还是学生培养都和经济收益有着联系,如何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剩余价值,如何将剩余价值进行利益分配是合作成败的关键。其次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高校和企业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差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首要目的,崇尚自由、最求真理,在学术方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而企业更加联系市场,追求产品效益、利润最大化,高校和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高校注重社会效益,重视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企业主要重视经济效益,如何通过合作形成协作性、共享性的合作文化是合作中考虑的重要问题。

4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策略

通过对行业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项目需求进行深度调研,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进行分析研究,在“ 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下校企共同进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合作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深入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企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项目资源等资源共享。

4.1 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选择合作对象、选择合作项目十分重要,校企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成果收益共享。促进知识、技术创新。校企资源投入的质与量是校企双方话语权的重要依据,产学研合作企业的选择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选择合作伙伴是要资源互补、文化相融、战略协同,资源互补性越强,合作效果越好,技术力量需要能相互利用、匹配。同时校企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时,才能合作更紧密更成功。合作风险和成本是产学研伙伴选择的考虑因素,对合作伙伴的合作成本和风险的合理评估并最小化有利于最总合作收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应选择信任度高的企业,双方的了解与信任能加快交流,降低风险。

4.2 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

建立包括专家咨询、培训、实训教学、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产学研知识、技术、成果转移机制是否完善是影响合作的重要方面,知识转移是指受控环境中进行的知识由拥有者到接受者的传播,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创新知识转移是指发生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从合作一方到另一方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转移,主要指企业的知识运用和高校的知识创造。通过知识转移可以提升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在高校和企业中动态流动,将知识产业化。

4.3 校深度融合,实现人力资源、场地、设备、项目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企业通过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 利用学校资源、交通行业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

4.4 通过合作,校企共同建设校内设计、研发、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设计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等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企业和学校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素质 ,促使学院和企业都得到益处 。

4.5 形成协作性、共享性产学研合作文化

通过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价值融合,校企进行联谊活动、校企共同进行企业实践、技能竞赛、互相邀请企业精英、高校教师进行专业讲座等。将课程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完成项目促进文化融合,在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上深入交流与沟通。

5 结语

高职院校应尽快进行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选择合适的企业,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形成共享性合作文化,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赵精兵,等.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 李国屏.建立高职教育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作者简介:管学理,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