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氨气喷泉实验改进
姜建华
(新疆石河子八师第二高级中学新疆石河子832001)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效果欠佳,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探索改进方案,寻找到了一种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的新方法供参考。
氨气;喷泉实验;改进
1.实验室制备氨气时无法控制化学药品用量,浪费比较大。
2.课前事先收集氨气,很可能发生泄漏而导致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失败。
3.若有多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则需准备多套实验装置,比较麻烦。
4.在课堂上制备氨气时,耗时较长,氨气易泄漏而污染空气。
U形管,50mL注射器5mL注射器,一根带橡皮管的导管,带铁夹的铁架台,两个橡皮塞,烧杯。
蒸馏水,20%~25%氨水,酚酞试液,氢氧化钠固体。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增大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促进可逆反应NH3+H2O⇌NH3·H2O⇌NH4++OH-平衡向左移动,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加速浓氨水挥分解,迅速放出氨气。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组装好仪器后,将导管插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5mL注射器注射空气,如果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出现,则证明装置气密性比较好。
2.5mL注射器抽取1mL20%~25%氨水,50mL注射器抽取50mL滴有酚酞的蒸馏水。
3.在U形管一端加入0.05g氢氧化钠,与5mL注射器相连,另一端与50mL注射器相连。
4.将仪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
5.在烧杯中放入一张红色石蕊试纸。
6.将1mL氨水注入U形管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溢出,并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U形管中已充满了氨气,夹住止水夹,50mL注射器中的蒸馏水就会自动进入U形管,形成美丽的喷泉,且水成红色。
1.让学生学会了实验室另一种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和原理。
2.实现氨气制备、收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一体化,功效高。不需要老师上课前事先收集氨气,也不会造成氨气泄漏,影响实验。
3.仪器简单易取,操作轻松快捷,现象明显,课堂耗时短,非常适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4.整套实验无气体泄漏,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5.所需实验药品少,节省药品。
注意事项:
1.两个橡皮塞塞紧。
2.氨水1mL足已,氢氧化钠不易太多。
1008-0546(2016)11-0093-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