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 傅玫
初中化学溶液导电性实验教学反思
赵红傅玫
(南京市高淳区第二中学江苏南京211300)
针对溶液导电性上实验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经过反复实验,作者对此进行了改进,创新点是:一是将装置制作得更小巧,二是实验现象的呈现用声音信号代替光信号,三是利用高科技的分贝仪测量声音的大小,将实验现象的呈现由肉眼定性观察光的强弱改为由分贝仪定量测出声音的大小。
初中化学;导电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7页【实验10-9】如图l所示,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在教学实践中,现象虽然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使用仪器较多,要用到学生电源、灯座、灯泡、导线、电极等,且导线过长,装置部件零散,显得很凌乱,实验时需连接电路,操作比较烦琐。其次药品用量大,并且花费时间多。
图1
评价:很多教师在教学演示中都感到烦琐,影响课堂效率。我想能不能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物质导电性的改进装置。
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已经有许多教师针对此实验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一种方法是使装置体积变小,用干电池或纽扣电池代替学生电源(图2),虽然装置简便了,但由于电池电压小,灯泡、溶液电阻大,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灯泡不发光,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图3),实验能成功,但由于发光微弱,演示实验效果不佳。
图2
图3
另一种方法是使装置的功能性增强,设计成可同时试验多组溶液的导电性。但在实际制作使用中,还是较烦琐,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评价:教材实验设计和许多教师的实验改进都是通过光现象试验物质的导电性,让学生通过视觉刺激感受溶液是否导电。我想设计一个通过声音试验物质导电性的改进实验。
针对以上实验的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反复实验,用干电池或纽扣电池代替学生电源,我发现用蜂鸣器代替小灯泡(图4),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再将两根导线做电极插入溶液中,使用效果颇佳,很快就可检测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等物质是否导电。
图4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实验仪器装置图(如图4所示):将导线、干电池、蜂鸣器连接成电路,导线末端铜线裸露,用于插入待测溶液中。
2.装置检测
(1)分别取蒸馏水、自来水、溶质质量分数为2%、10%的氯化钠溶液、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并分别盛装在5个烧杯中。
(2)先用分贝仪测量环境噪音,再把导线末端分别插入五组液体中,用分贝仪测量蜂鸣器发声来判断该溶液是否能导电及导电性强弱。
图5
(3)检测结果:经反复试验,导电性实验装置在蒸馏水中蜂鸣器不发声,在自来水、溶质质量分数为2%、10%的氯化钠溶液、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分别为77.1分贝、80.5分贝、88.0分贝、88.0分贝、93.5分贝(表1)。溶液的导电性越强,蜂鸣器发出声音越响,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1)分别取20mL盐酸、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并分别盛装在6个烧杯中。
表1 不同液体的导电性
(2)使导线末端分别插入六组溶液中,通过蜂鸣器是否发声来判断该溶液是否能导电。
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点:装置部件整体连接,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现象明显。可以从听觉反映物质的导电性,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把此实验由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该实验的改进突破了原先的设计思想,实验现象的呈现由光信号改为声音信号,由定性改为定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008-0546(2016)11-0092-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