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屈季宁 周涛 明伟
气管狭窄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大多数是由于喉、气管创伤所致,包括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喉气管外伤等[1]。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是耳鼻咽喉科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基本原则为切除管腔内瘢痕,移植物重建缺损,提供一个完整的支架,以产生足够张力,来抵抗正常呼吸和吞咽产生的腔内正负压[2]。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扩张支架是T形硅胶管,其质地柔软,易于固定,价格低廉,患者耐受性好,已广泛应用于喉气管狭窄的治疗。2011年1月~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T 形硅胶管扩张术治疗喉气管狭窄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6年1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了32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9~60岁,平均32.6±0.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0.5个月。32例患者中颈部钝性撞击伤6例,切割伤3例,气管切开术后9例,气管插管后14例。24例患者入院前已行气管切开术,带有气管套管,其余8例患者有二度呼吸困难,无声嘶。32例患者均于术前行电子喉镜及喉气管CT检查,以明确喉气管狭窄的部位和范围,狭窄部位: 声门下狭窄8例,颈段气管狭窄6例,声门下加颈段气管狭窄18例;喉气管狭窄程度:按Cotton气道狭窄分级标准[3],Ⅰ度 (狭窄< 70%) 6例,Ⅱ度 (狭窄70%~90%) 25例,Ⅲ度 (狭窄> 90%)1例。喉、颈段气管内的狭窄长度为0.6~2 cm。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未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插管麻醉后,颈前正中依次切开皮肤、颈阔肌,分离颈前带状肌, 纵形剖开狭窄的喉气管段,术中见声门下、气管内瘢痕肉芽组织增生,管腔狭窄,除1例患者因气管外伤后气管软骨环有缺损外,其余31例患者喉气管软骨支架完整;切除瘢痕及肉芽组织,置入大小合适的T形扩张管(济南晨生医用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并调节T形管上端位于声带与室带之间,下端超过狭窄远端,缝合固定T形管。1例患者因气管外伤后,气管软骨环缺损范围较大,在行T形管扩张的同时行颈前带状肌带蒂移植修补气管前壁缺损。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内立即堵塞T形管外支,恢复经口鼻呼吸。
1.3随访 32例患者随访1~5年,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及拔管后一周、1、3、6、12个月时行纤维电子喉镜检查观察T形管位置、管腔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肉芽增生等,术后观察喉及气管上端有无再发生狭窄等。
2.1T形管扩张后的疗效 30例患者T形管放置10~12个月,平均11.6±0.4个月;其中,28例患者经T形管扩张10个月后顺利拔管; 2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T形管上端位于声门下,致声门下肉芽生长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予以手术切除肉芽组织并调整T管位置使其上端至室带水平,术后再随访未见瘢痕或肉芽生长,于扩张10个月后拔除T形管。30例患者拔除T形管后未再出现呼吸困难,但有轻度声嘶,经雾化治疗两周后嗓音逐渐恢复正常。另外2例因气管插管致声门下狭窄患者,术后因无法耐受T形管,术后第三天拔除T形管后戴气管套管出院。
2.2术后并发症
2.2.1术后T形管堵塞 术后T形管下段干痂堵塞导致呼吸困难1例,开放支管,使用吸痰管从支管伸入至主管,清除干痂后,呼吸困难缓解。
2.2.2术后吞咽疼痛、呛咳 T形管位置过高引起饮食呛咳、吞咽疼痛1例,重新调整T形管位置后症状消失。
2.2.3喉气管腔内肉芽增生和瘢痕再形成 术后喉气管腔内肉芽增生6例,发生于会厌根部4例,声门下2例。发生于T形管上端的会厌根部肉芽,多由于T形管上端放置过高或末端不光滑所致,患者无呼吸困难或饮水呛咳等症状,因此未做处理,扩张10个月拔除T形管后,肉芽组织逐渐缩小消失。2例声门下肉芽增生者,是由于T形管上端距声门下不足1.5 cm,磨擦声门下粘膜所致,患者有呼吸困难,再次手术切除肉芽组织、调整T形管位置后症状消失。
2.2.4拔除T形管后嗓音改变 30例患者拔除T形管后有短期声嘶,喉镜下见双侧声带水肿,部分表面附有伪膜样渗出物,经雾化吸入等治疗两周后,声带水肿及分泌物逐渐消失, 嗓音逐渐恢复正常。
2.2.5术后切口感染 1例患者术后颈部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经局部切开每日换药一周后感染控制。
喉气管狭窄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外伤以及医源性损伤,其病理基础为喉气管软组织和软骨支架结构损伤,喉气管腔内粘膜、软骨缺失,组织病理性修复使管腔内瘢痕、肉芽形成致管腔变窄[4]。喉气管狭窄常见的主要症状有气短、咳嗽、反复肺部感染、喉部喘鸣音以及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5]。喉气管狭窄的早期症状通常比较隐匿,气道直径小于正常的50%以上时才会发生呼吸困难,当气道直径是正常值的25%时,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发生呼吸困难和喉喘鸣[6]。本组32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颈部钝性撞击伤6例,切割伤3例,气管切开术后9例,气管插管后14例。颈部外伤致喉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瘢痕修复;气管切开致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气管切开位置偏高;气管插管导致喉气管狭窄主要是因为气管插管的球囊压力过大,持续压迫导致喉气管粘膜下血管灌注不足,黏膜缺血坏死后局部组织纤维化修复,瘢痕或肉芽组织增生所致。
目前国内外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众多,包括气管内支架置入、球囊扩张、CO2激光切除瘢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瘢痕、瘢痕狭窄部分气管切除端端吻合术等[7~9],开放式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喉气管狭窄的首选。与内镜下治疗相比,开放式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更广泛、成功率更高,特别是远期疗效较好[10]。贾弘光等[11]应用CO2激光联合T形管置入治疗11例声门下喉气管狭窄的患者,9例患者于术后6~12个月顺利拔管,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佘志强等[12]用等离子刀切除术结合T形硅胶管置入治疗16例声门下喉气管狭窄的患者,15例患者均于术后半年顺利拔管,1例患者在拔管半年后,瘢痕增生再次狭窄,再次行T管置入手术,术后12个月顺利拔管,随访两年未见再狭窄。邓毅等[13]应用T形管扩张术治疗7例喉气管狭窄的患者,6例患者于术后1 年顺利拔管。本组32例患者中,28例患者经T形扩张管术后10个月顺利拔管;2例患者术后三个月随访时发现T形管上方肉芽生长影响呼吸及吞咽功能,再次手术切除肉芽组织,调整T形管位置后顺利拔管;2例患者因术后无法耐受T形管,术后第三天拔除T形管后戴气管套管出院。32例总体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喉气管内T形管置入术已是公认的治疗气管狭窄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国内已用于治疗声门上、跨声门区及声门下、气管狭窄[14]。T 形管扩张具有以下优点:手术置入和术后拔管方法简单;T形硅胶管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质地柔软具有弹性,可塑性强,可按照喉气管病变的范围裁剪;T形硅胶管内壁及外壁光滑,喉气管壁及分泌物与T形管不易粘连,若气管内分泌物过多不易咳出或出现呼吸困难时,还可开放T形管外支,使用吸痰管从外支伸入至主管进行吸痰或清除干痂,恢复呼吸道的通畅;患者易于接受。喉气管狭窄的患者在进行T形管置入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应完善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狭窄程度、狭窄范围及喉气管支架的缺损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组病例31例为Ⅰ-Ⅱ度狭窄,仅1例为Ⅲ度狭窄,且喉软骨支架完整。因此根据病情采用喉裂开喉气管内瘢痕切除术+T形管置入术,术后拔管率达93.75%(30/32)。1例患者因气管外伤后气管软骨环缺损范围较大,在行T管扩张的同时行颈前带状肌带蒂移植修补气管前壁缺损,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②T形管大小选择:要根据气管内径选择大小合适的T形管,管径太小不能起到支撑作用;管径太大则会造成气管壁缝合困难,以致张力过大而压迫气管粘膜,导致粘膜、气管软骨环缺血坏死,也会摩擦损伤气管壁,引起肉芽增生。术后应定期行纤维喉镜检查,如果发现T形管下端有肉芽增生,范围较小时应及时予以去除;肉芽增生明显则说明T形管管径偏大,应及时更换,防止拔管后再次形成新的瘢痕狭窄。③T形管的位置:对于声门下狭窄患者,T形管的上端应位于声带与室带平面之间, T形管上端削成向后的斜面,应前高后低,后端不超过杓状软骨平面,上下端均要削薄并保持光滑;若T形管上端太高、超出杓状软骨平面,则易引起误咽。若气管狭窄位置偏低,T形管上端位于声门下,其距声门不得少于1.5 cm,如距离不足则上端必须超出声门上,否则易摩擦、损伤声门下粘膜,导致肉芽增生。本组即有4例患者由于T形管上端位置过高、末端不光滑导致会厌根部肉芽增生,拔除T形管后,肉芽组织逐渐缩小消失;2例患者由于T形管上端距声门下不足1.5 cm,磨擦声门下粘膜导致肉芽增生,再次手术切除肉芽组织、调整T形管位置后症状消失。④T形管外支的处理:T形管外支只起固定和取出T形管作用,因此术后24小时内务必堵塞T形管外支,使患者经口鼻呼吸,防止分泌物形成干痂堵塞T形管而导致呼吸困难。⑤喉气管重建术是在相对有菌环境下进行的,再加上瘢痕周围组织血运及愈合能力较差,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喉气管成形术后要密切观察全身及局部伤口情况,发现局部感染迹象时应尽早处理。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颈部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经局部切开每日换药,一周后感染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喉气管狭窄的患者,T形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撑器,然而若使用不当易引起并发症,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对拟行喉气管狭窄成形术的患者,术前应全面检查、充分评估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T形管及加强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