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晴天

2016-11-17 10:57张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误区历史情感

张晓艳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惊喜的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现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提高有效性的对策分析如下。

误区之一:活动——重表现,轻体验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历史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也就是说“活动”要有实效性,否则,“活动”就成了摆花架子,就成了课堂作秀。

那么,要将活动落到实处,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一是在备课时,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二是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现实生活和身边历史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三是活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唤起学生的一种感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误区之二:合作——重形式,轻实际

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

针对上述现象,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分工明确,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二是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三是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误区之三:探索——重主体,轻主导

新课改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要是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使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让学生去探索。

针对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听其自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等种种弊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明了:一是教师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将那些中等难度的、与学生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有效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二是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三是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空间上的便利。

误区之四:效益——重效率,轻育人

各位同仁们,我们在要求学生在背下来《马关条约》的时候,是否发现学生在漫不经心,是否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民族责任感?记得有的学生在嬉皮笑脸,他们没有为割地赔款而愤恨,却无动于衷的死记硬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这个时候,我常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一个民族没有了民族精神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现实,为了分数、为了中考,教师们也许很难顾及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在新课程中怎样把三维目标有机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学目标呢?教师必须做到:一是每一节课所涉及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都要仔细分析,找准切入点;用史实说话,回归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本真,达到育人无痕却有效,润物细无声,切忌大而全的口号式说教。二是不做道德的卫道士,用真实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让“教师真实的情感”发挥教育作用,随心共舞。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全身心投入,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方法和活动,获得知识与现象的内在联系,并体验到探究过程中的各种感受,激发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价值观。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遵循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改变历史教育过分突出其工具性的偏缪,将历史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能力、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回归人文教育的本质。要学会扬弃,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联系,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真正做到拨开云雾见“实效”,求真、务实、有实效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误区历史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冬季洗澡的误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新历史
情感移植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