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2016-11-17 19:17董海仙田扬
今日健康 2016年12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诊断

董海仙+田扬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30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醛固酮腺瘤4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稍大,边界清,等密度或略低,增强呈轻中度强化,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能腺瘤4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嗜铬细胞瘤6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实性部分显著强化;转移瘤10例,密度均匀,轻度强化;节细胞神经瘤1例,密度不均匀,内见结节状钙化灶。结论 肾上腺肿的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肾上腺肿瘤CT表现部分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CT平扫、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生化检查,可以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

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6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30例。3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其中男19例,女11例。发病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0岁。多数患者表现为伴有高血压,周期性软瘫,肢体麻木;向心性肥胖、多毛、皮肤紫纹;腰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为体检发现,程长短不一。醛固酮腺瘤及皮质醇腺瘤分别表现为Conn综合征及Cushing综合征,无功能性腺瘤无任何症状。嗜铬细胞瘤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伴周期性麻痹。肾上腺转移瘤多伴有原发病灶。节细胞神经瘤偶有腹痛或腹部包块等症状。

1.2 扫描方法

收集病例所用机型西门子128排CT和Flash64排双源CT机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增强扫描。

1.3 分析方法

根据肿瘤的病理性质,对各类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2 结果

2.1 皮质腺瘤:14例,醛固酮腺瘤4例,皮质醇腺瘤6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左侧6例,右侧8例,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滑,呈均匀低密度,CT值在7-26HU之间,可见同侧正常肾上腺部分,增强扫描时仅有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其中醛固酮腺瘤4例,肿瘤大小约为,0.9~2cm,密度低、均匀,平扫CT值为4~23Hu,增强CT值为6~33 Hu,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皮质醇腺瘤6例,肿瘤大小为2.5 ~5cm,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2例,平扫CT值21~42Hu,增强CT值为36~70Hu,接近于肾密度。

无功能腺瘤4例,肿瘤大小为3~4.5cm,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1例,平扫CT值11~30Hu,增强CT值为18~50Hu。

2.2 嗜铬细胞瘤: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直径为3.2~8.0cm,均为囊实性混合性肿物,平扫CT值为20~50Hu,增强CT值为50~118Hu,呈不均匀强化,其内坏死区不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2.3 转移瘤:10例,双侧3例,单侧7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瘤大小约2~5.4cm,平扫CT值约14~40Hu,增强CT值为36~62Hu,呈轻中度强化,6例由肺癌导致,2例直肠癌导致,1例胰腺癌导致,1例肾癌导致。

2.4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发生于右侧,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大小为5.8cmX4.7cm,其内见结节状钙化灶,平扫CT值为30Hu,增强CT值为36Hu,呈轻微强化表现。

3 讨论

肾上腺肿瘤的种类包括来自外胚层的腺瘤,内胚层的神经性肿瘤和中胚层的间叶组织性肿瘤,除此之外,转移瘤也较常见。肾上腺位于腹膜后,如果肿瘤为功能性腺瘤,通过特有的临床表现可以考虑诊断。非功能性肿瘤,体积较小,无任何症状时难以发现(3-4)。本次研究,肾上腺皮质腺瘤病例中,肿块均边缘光滑,醛固酮腺瘤肿瘤较小,直径多小于2cm,因富含脂类物质,密度较低,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比正常肾上腺实质低,较具特征性。有文献报道(6),以肿瘤平扫CT值≤20HU作为诊断肾上腺腺瘤的阈值标准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优点。嗜铬细胞瘤在本组病例中,肿瘤多数大于3.0m, 而皮质腺瘤大都小于3cm,可见肿块的大小有助于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纤维瘤为的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密度一般高于腺瘤,由于无功能,肿块较大,由于血供不丰富,故强化不明显,本组病例中儿童一例5岁,右侧肾上腺区一巨大肿物,呈软组织密度,内见多发钙化点,与神经母细胞瘤不易鉴别。肾上腺转移瘤多来自于肺癌、乳癌、甲状腺癌、肾癌的转移,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本组肾上腺转移瘤为近似椭圆形或为梭形,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中心密度低,增强扫描见呈轻中度强化,结合病史有助于诊断。一般而言,轮廓清晰的较小的肿瘤,增强前后密度较均匀的通常为良性;反之,直径大小5cm的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轮廓不清楚的,要考虑恶性或者是潜在恶性的倾向,CT可显示肿瘤本身密度及血供情况以及其对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侵犯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据此可较准确的诊断恶性肿瘤。MSCT在肾上腺肿瘤的检查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和态,显示肿瘤内成分及肿瘤的强化表现等,通过对肿瘤各种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析,能够对肿瘤在定位、定性上做出诊断,同时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清楚显示肿瘤来源以及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7)。

参考文献

[1].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下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346

[2].徐绍斌.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2008,6(4):42-45

[3].张旭升.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分析: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4):50

[4].庞大勇.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10

[5].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9

[6].苏丹柯.谢东,金观桥.肾上腺肿瘤的CT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207

[7].李耀波.肾上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8):1183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诊断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