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王夫之与湖南近现代文化的崛起

2016-11-17 13:54王泽应
船山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湖南人王夫之周敦颐

王泽应

近读美国学者裴士锋著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深为其从湖南在近代中国的崛起而论王夫之思想之精神价值的学术视野及建树所感奋。在裴氏看来,湖南人之所以能够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为民族、国家和中华文化作出杰出的历史性贡献,是跟王夫之思想的发掘与复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该书的主线就是围绕近代湖湘学者如何复兴王夫之的思想,如何重新解读王夫之的著作,又如何在数个世代的岁月里把王夫之转变为令人仰慕的“现代湖南精神象征”而展开的。近代湖湘学者发现王夫之,既是夫之学说的幸运,也是湖湘精神和学术文化的幸运;既是夫之学说的重光与价值再现,也孕育了三湘四水一代又一代进步青年,从而整体提升了湖湘文化在近现代的创化力。

与裴氏一书观点相映成趣的是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中所表达的思想。钱基博先生认为,在近代以前的湖湘文化发展史上,有三大杰出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一位是楚之屈原,第二位是宋之周敦颐,第三位则是明之王夫之。钱先生比较了周敦颐和王夫之学术及精神的独特基质,指出:“周敦颐以乐易恬性和,王夫之以坚贞拄世变;周敦颐探道原以辟理窟,王夫之维人极以安苦学”。进而认为“湖南人而有此,非仅以自豪乡曲,当思以绍休前人”。这种“自豪乡曲”和“绍休前人”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强在近代湖湘诸子那里化为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观自觉和学术自为,由此演绎出了“千百年湖湘人才导源于此”的学术活剧。近代史上,湖南人致力于研究和弘扬船山学术思想,产生了一批湖湘文化的大师与巨人,邓显鹤、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郭嵩焘、王闿运、刘人熙、谭嗣同、杨昌济、章士钊,他们对船山思想的推崇与多方面发掘、研究,不仅使自己的思想获得了源头活水的支持,而且也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注入了一种人生和价值的动能。王夫之的思想还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的学术旨趣和人生追求。

裴氏和钱先生对王夫之之为湖南人的精神领袖及其所包容的巨大智慧予以了深度探究,发觉王夫之其人、其学多有扎根历史而又面向未来的精神潜质。他那种“立乎其大”,意在从道统学理上为我们民族建纲立极的学术旨趣及其价值追求远远超越了他的学术本身,他那种“残灯绝笔尚峥嵘”的风骨和旨在复兴我们民族伟大伦理精神的志节始终具有感动人心的勃然力量。夫之思想既有着“坐集千古之智”传承民族伦理文化的历史主义情怀,更有着“推故而别致其新”开创中华文明新局面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所以,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节义德操自然会有一种跨越历史风云的品质。

2019年是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置于这一历史时令,我们发觉,掘发与弘扬夫之学术仍然是一件未竟的事业,夫之思想的开掘与研究仍然是一件特别富有意义的工作。近现代湖湘学子因研究夫之学说而使自己卓有建树的时代和善机并未结束,“广船山于天下以兴天下”的宏旨仍在进行中。让我们更好地在研究夫之学术中创新学术,在弘扬夫之精神中砥砺自身的精神进而为中国精神效力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南人王夫之周敦颐
我是湖南人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周敦颐教子:立于诚信,懂得仁爱
周敦颐:左手莲花,右手阴阳鱼
心送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湖南人
心送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