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刘晓蕾,郭伊纳,苏 宁,黄志剑
正念心理训练干预武术套路效果评价研究
——以香港武术队为例
刘 涛1,刘晓蕾2,郭伊纳1,苏 宁3,黄志剑3
本文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结合在香港武术队备战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期间开展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长期运动心理服务工作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工作开展的过程和武术套路项目运动心理工作的主要特点,重点讨论了正念心理训练理论与武术项目特点的结合,长期的运动心理服务与运动队实际情况的结合等问题,试图为在运动队长期系统地开展正念心理训练工作提供借鉴。
正念心理训练;武术;世界锦标赛;长期运动心理服务
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2015年11月14日至18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该项赛事由国际武术联合会(WUF)主办,自1991年起,每2年举办一次,包括套路和散打等两个大项。目前已经成为参赛代表队最多和最为重要的专业赛事,代表了国际竞技武术运动的最高水平[1]。
作为香港精英运动项目代表队的中国香港武术队(仅套路项目,以下简称香港武术队)于2014年即开始了此次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与历届比赛不同的是,本届比赛的准备和参赛过程中增加了运动心理干预的内容。在从2014年11月开始直到2015年11月比赛结束的12个月时间里,本文研究者在香港武术队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系统开展了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线,配合其它干预内容的运动心理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与国内外现有的,将正念心理训练单纯作为一种心理技能加以使用的常见作法不同,本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心理服务工作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各项干预。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系统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得各项干预内容与措施在为期12个月的运动心理服务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和渐进的影响。使看起来零散的日常下队工作以及碎片化的信息得以在一个统一的语境里被解读,传递和接受。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运动心理工作者向运动员传递的信息,也包括运动心理工作者与教练员,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传递的信息。正是因为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才保证了本次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此次为期12个月的运动心理干预进行介绍和讨论,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影响因素,希望对今后更好地开展长期系统运动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1.1 正念心理训练概述
正念(mindfulness)心理训练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被作为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替代手段运用于竞技体育领域以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体系与方法手段也不断丰富[2-3]。正念心理训练概念的提出和思想根源借鉴了传统东方宗教哲学思想,而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视角出发,这一概念至少包括“注意”和“态度”两个核心。在正念心理训练体系中,“注意”主要指关注当下活动的内容,不纠结于过去,也不担心未来,即“活在当下”的思想;“态度”主要指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及注意的内容不做主观判断,以接受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即“如其所是”。正念就是将上述两个核心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对当下发生的内容(外部的和内部的)进行不判断,不评价的注意。
随着正念心理训练理论体系与手段方法的快速发展,正念心理训练的概念也被不断丰富和扩充。如“去自我中心”“投入”“觉悟”等次级概念和内容被不同学者提出,并派生出众多实践模型或方法体系[4-6]。
1.2 武术套路项目训练竞赛的心理特点及规律
目前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比赛主要包括长拳,太极拳和南拳三大类和部分传统拳种以及对练项目。而在日常训练中,则多以长、太、南为主进行分项练习。三个拳种在表现形式、动作特点以及难度动作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但经过与教练员、运动员的长期交流和观察比赛训练,本文研究者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总结出该项目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以及对武术项目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共同挑战。
第一,作为难美表现类的比赛项目,武术套路以关闭型运动技能为主。也就是说,在武术套路训练比赛过程中,外界环境特征基本稳定不变,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主要由运动员自身内部线索加以控制。因此需要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保持内部注意指向,在动作各环节之间合理分配注意。
第二,作为评分类比赛项目,武术套路比赛一方面需要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按既定序列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同时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又要接受当场裁判对运动员表现的相对主观的打分评判。已有研究表明这种评判受到运动员辨识度、认可度、出场顺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7],从而使运动员面临更加依赖外界因素的可控性知觉偏低的心理压力[8]。
第三,作为以关闭性序列技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武术套路的日常训练多以成串技术动作或难度动作的重复性练习为主。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寻找改进空间,习惯以苛刻、挑剔的眼光对动作完成质量和表现效果进行评价,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导致教练员和运动员形成了以批判、否定的思维习惯对待演练。使得运动员在枯燥重复的训练中又难以得到积极的反馈和自我评价,容易出现对训练的倦怠。也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关系趋于紧张。
第四,随着近年来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竞赛水平的快速发展,现代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与传统套路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跳跃,转体和单腿支撑为主的难度动作的不断增多,完成难度不断加大,而且对动作稳定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9]。因此难度动作的稳定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武术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武术比赛的重要限制因素。
上述对武术套路项目训练竞赛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总结与正念心理训练的观念有着很高的契合程度:一方面武术套路训练竞赛对运动员的注意和身体内部信息的觉察体验有着极高的要求和依赖,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在受到他人(裁判)评价的同时力争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另一方面,武术项目本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文化基础和思想脉络上与受到东方宗教哲学启发的正念心理训练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武术运动中的核心概念“精、气、神”在表达与表现上也可以在正念心理训练体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
1.3 正念心理训练的实施
基于以上对武术套路项目训练比赛心理特征和规律的理解,结合正念-接受-觉悟-投入(MAIC)模型的主要框架[6],由研究者为香港武术队进行了为期1年左右的系统运动心理干预。现将该项工作的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1.3.1 内容
MAIC是姒刚彦等人在已有正念MAC(正念-接受-投入)模式的基础上,融入逆境应对有关理论和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思想,设计开发的更加适应东方文化心理特点的正念心理训练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当下行为过程,提高行为有效性,从而提高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模型的内容主要包括彼此联系的7个环节(见表1):
表1 MAIC模式的主要环节及内容Table 1 Mai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MAIC
续表1
1.3.2 形式与阶段
自2014年12月开始接触和准备工作,至2015年11月第1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结束,在香港武术队开展的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运动心理服务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见表2)。
表2 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运动心理工作阶段划分Table 2 Stages of mindfulness-based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阶段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该时间段内的主要工作目标进行的相对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各阶段内开展的活动存在一定的延续和交叉。如从第2阶段前期结合正念概念的讲授,连续3次课进行了由研究者引导的正念呼吸练习。等队员熟悉了正念呼吸的操作后,制作了相应的引导录音文件(4分钟),每周3次由指定教练员在武术队下午的训练课准备活动时播放,供运动员集体练习。持续到第3阶段后期运动队离港外训为止。
1.3.3 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实施过程评价
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运动心理服务在香港武术队的实施开展较为顺利,与本项工作的设计初衷基本符合。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操作层面有关,如运动员对讲授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和出勤率不尽相同,因队员外训部分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等等;另一类问题与正念心理训练体系如何与运动项目更好契合有关。下面尝试结合具体事例对第二类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效果进行介绍(见表3)。
表3 武术套路训练比赛典型问题与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解决思路Table 3 Classical problems in Wushu training and mindfulness-based solutions
在各方面努力和配合的基础上,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运动心理干预在香港武术队备战及参加第13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全队总体竞赛成绩取得了显著提高(见表4),另一方面得到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接受和认可。
2.1 近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比赛成绩比较
重大比赛运动成绩的取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训练竞赛的各个方面。从近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香港武术队所获各项成绩可以看出,本届锦标赛取得的成绩明显优于前两届。主要体现在代表项目最高竞技水平的金牌数量明显高于往届,使得奖牌总数和总排名的“含金量”有了显著提升。虽然比赛成绩的显著提升有众多因素影响,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次长期运动心理干预工作的有效性。
表4 香港代表队近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项目成绩Table 4 Medal list of recent 3 World Wushu Championships of HK China
2.2 运动员训练情况反馈
在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运动心理干预过程中,就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质量及训练态度对相应主管教练员进行了前后共3次含2项里克特式问题的简单问卷调查。请教练员就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训练态度进行从1(非常不好)到5(非常好)的评价。从表5和表6可知,参与正念心理训练干预的运动员与非参与组运动员有显著差异,且在时间维度上有较显著地提升。
表5 运动员训练态度反馈表Table 5 Coaches'feedback on athletes'training attitude
表6 运动员训练质量反馈表Table 6 Coaches'feedback on athletes'training quality
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正念训练组的训练态度(F=9.70,P=0.0057)和训练质量(F= 13.57,P=0.0016)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时间维度上,可以看到正念训练组在训练态度和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持续提升(但不显著),而对照组运动员则表现较不稳定。在与教练员的交谈过程中,同样获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心理训练干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专注于当前任务,对教练员的各种反馈和评价的接受程度提高,表现为烦躁和消极情绪减少,与教练的配合意识提升。
总结而言,以正念心理训练为主的长期心理干预在香港武术队备战第十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得到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接受和肯定。今后,运动心理服务工作还将在该队继续深入开展,在提高运动员竞赛表现稳定性以及训练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和具体的干预。总结已经开展的工作,可初步得到以下经验和结论。
3.1 正念心理训练技能和理念与运动项目的契合
与其它心理学理论和干预策略的实践过程一样,正念心理训练的有关概念、技能和理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以达到与具体运动项目的契合:
首先,对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不同运动项目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内部文化和语境。正念心理训练的开展一方面需要适应和融入项目,另一方面又需要为该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工具去思考和理解他们所熟悉的问题。
其次,为了避免上述理论解释的工作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层面,需要两个条件:(1)与教练员和运动员保持良好持续的工作关系;(2)与理论解释相对应的有效的干预方法。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运动心理实践者必须长时间投入某一运动项目,并且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善于将抽象心理学理论观点与项目训练竞赛特点规律相结合[10-11]。
3.2 长期心理建设与短期心理干预都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在运动心理实践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法在表面上看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运动心理工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则很容易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面对不同的运动员和不同的问题给出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解释和意见,失去了运动心理干预的统一性。因此,在下队实践工作中,运动心理工作者应该注重该运动项目的长期心理建设工作,使用统一系统的理论解释和处理问题。在下队初期这些心理建设工作可能显得无足轻重和多余,但随着工作的持续和深入,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断收到性质一致的信息并开始内化,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1] 世界武术锦标赛[EB/OL].https://zh.wikipedia.org/zh-cn/世界武术锦标赛,2016-05-06.
[2] Baltzell,A.,&Akhtar,V.Mindfulness meditation training for sport(MMTS)intervention:Impact of MMTS with division I female athletes[J].The Journal of Happiness&Well-being,2014,2(2):160-173.
[3] Birrer,D.,Roethlin,P.,&Morgan,G.Mindfulness to enhance athletic performance: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possible impact mechanisms[J].Mindfulness,2012(3):235-246.
[4] Moore,Z.,&Gardner,F.Taking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Integrating empirically supported interventions into a self-regulatory model of athletic performance[C].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1,Orlando,FL.
[5] Kaufman,K.,Glass,C.,&Arnkoff,D.Evaluation of Mindful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MSPE):A new approach to promote flow in athletes[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2009(4),334-356.[6] 姒刚彦,张鸽子,苏宁,等.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7] Tenenbaum,G.,&Eklund,R.C.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M].London:John Wiley&Sons,2007.
[8] 李佳静,刘敏,杜寿高.优秀武术运动员个性特征初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108-110.
[9] 张茂,冯瑞,桑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1):78-81.
[10] Moore,Z.E.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f Sport Psychology[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2007(1):9-22.
[11] Pensgaard,A.M.,Abrahamsen,F.E.Poentials and Pitfalls:Short-Term Involvement versus Long-Term Involvement in Sport Psychology with Olympic and Paralympic Athletes[J].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in Action,2012,3(2):119-127.
Effect of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on Wushu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The Case of Hong Kong Wushu Team
LIU Tao1,LIU Xiaolei2,GUO Yina1,SU Ning3,HUANG Zhijian3
The experience of mindfulness-based long-term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ractice with Hong Kong Wushu team's preparation for the 13th World Wushu Championship was reviewed with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 The process,form,and content of the sport psychology practice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combination of mindfulness theory/method and Wushu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the adaptation of long-term sport psychology practice with the team was emphasized.It is hoped that this success experience could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further mindfulness-based training program in elite sport.
Mindfulness Training,Wushu,World Championship,Long-term Sport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G804.8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5-0088-05
G804.8
A
1001-9154(2016)05-0088-05
10.15942/j.jcsu.2016.05.015
(编辑 马杰华)
刘涛,副教授,香港武术队总教练,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E-mail:LT@hksi.org.hk。通讯作者:黄志剑,E-mail:hzj@hksi.org.hk。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3.香港体育学院,香港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41;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3.Hong Kong Sports Institute,Hong Kong
2016-05-20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