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晨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QOL( 生存质量评估表)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QOL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2.0.02
引 言
生存质量评估(QOL)是一个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概念,从医学角度而言,与生活质量健康关系较大[1]。随着我国生活节奏加快与老年人增多,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生活质量。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可预防性疾病,若加以重视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本文以我院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60例,年龄分布69~84岁,平均年龄(73±4)岁;其中冠心病绞痛91例,心率失常30例,高血压22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脑血管后遗症2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理解困难、语言障碍、重症病况。两组患者无论是性别、年龄、病症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事项包括: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安抚好患者情况,按时喂药,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时做好日常健康指导。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事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要素;例如,奉劝患者远离烟酒,提醒患者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第二,为患者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的发展史,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第三,提醒家属定时测量患者血压,出现血压问题及时处理。第四,建立科学的饮食方式,避免在食物中放入过多的盐。第五,在患者内心焦虑烦躁时,家人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并积极安抚和鼓励患者。第六,每周两次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忧心理想什么,最大程度消除患者忧虑。
1.3 评估方法
本次研究,运用生存质量测评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身体功能:患者是否能独立生活起居,洗澡,饮食。社会功能:患者是否关心新闻事件,是否能主动与人交际。心理功能:患者是否出现无故发脾气,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物质功能:是否能够为家人分担责任,是否能正常工作。评估分数由医护人员记录,每个问题记4分。评分标准:1分最高,4分最低,逐级打分,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本次研究共发放180份评分表,共收回175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最新的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x2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无论是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还是物质功能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概率大、复发率高的特点。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300万人死于该病。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多种不同因素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3]:第一类,家族遗传病史;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很多患者患病是由遗传所致,而遗传性是不可改变的。第二类为可以改变的因素,例如:戒烟戒酒,控制患者饮食,增加适量的体育活动,保持愉快的身心。研究发现,正确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的药物治疗,可起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同时大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若配合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另外,社会环境因素对于患者至关重要,和睦的家庭环境,子女贴切的关怀,都能改善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诊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大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延锦.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25-26.
[2] 郭克锋,曹义战,杨文清,等.综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1):10-11.
[3] 李楠,张德铭,李莉,等.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