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2016-11-16 09:27刘中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的四大基本经验是: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牢牢地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地把握中国实际;群众基础,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化基础,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界定;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随着党领导着的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在中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即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及文化基础四大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界定

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准确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很重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观点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科学化、大众化相并列的,并且这三化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清楚这三化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由此他们没能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其实是没有弄清楚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普遍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二者的含义。也有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其大众化是密切相联系的,认为它们之间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关系。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将中国革命、改革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普遍适用的理论的过程。

二、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1、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相信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主义的前提,同时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南针”。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始终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指导着中国的革命、改革不断的一步步迈向成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毫不动摇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切勿以静止眼光看待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而不能生搬硬套,当年忽视自身国情照搬苏联经验失败的教训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后来结合本国具体国情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也恰好证明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2、实践基础:牢牢地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地把握中国实际

牢牢地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基本国情是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1]如果让马克思主义脱离了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具体实践,脱离了不断变化的中国国情,那么就无法科学的把握中国的的实际情况,更不能很好的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改革建设的实践切实的结合起来。故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就难以实现。因此,牢牢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并科学地把握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一方面,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牢牢地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是从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的、具有共性而不是个性的理论。对无产阶级的革命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因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此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应将其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本国的发展,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科学的把握中国的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来源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同时又是检验中国具体实践的标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准确地把握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科学的把握中国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具体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前提;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具体国情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科学的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国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前提;科学的把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具体情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有利前提。

3、群众基础: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否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最大区别之所在。因此,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基础。

一方面,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工作路线。在中国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奉献终生。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群众观点、路线。坚持群众观点与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现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强调坚持群众观点、走路线的重要性。也只有坚持一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才能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文化基础: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相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文化基础。所谓辩证的看待是指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要分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与糟粕部分。

一方面,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相结合起来,要求我们正确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也并不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也有腐朽的成分,如果不辩证地看待,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则结果可能不仅不会推动社会发展,反而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相结合,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有部分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落后文化,因此,应辩证地去看待它们,应批判的继承。

【参考文献】

[1] 刘先春,杨志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根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J].理论学刊,2011(2).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刘中艳(1993-)女,陕西平利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