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6-11-16 16:23李天鹏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营改增影响对策

李天鹏

摘要:“营改增”影响分析及措施应对。

关键词:“营改增” “影响” “对策”

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这势必对建筑行业生产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建筑企业如何从容应对国家财税政策的诸多变化,充分挖掘政策改革红利,化解涉税风险,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探讨。

一、“营改增”带来的机遇

(1)“营改增”有利于解决建筑企业重复纳税。

(2)“营改增”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规范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

(3)“营改增”有利于建筑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创新发展。

(4)“营改增”有利于建筑企业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二、“营改增”产生的影响

(一)组织架构

建筑企业拥有数量众多的子、分公司及项目机构,管理上呈现多个层级,内部层层分包和资质共享的问题普遍存在。多重的管理层级和交易环节,造成了多重的征收及业务管理环节,加大了税务管理难度及成本。

(二)招投标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内容将修订完善,招标概预算编制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相应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也要按新标准执行,对外发布的公开招标书的内容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将变得复杂化,施工预算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内部定额也要重新编制。

(三)总分包

《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他人”。建筑企业如果存在承揽到工程后全部转包他人,并按协议收取承包单位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利润的工程项目,即便将来工程结算过程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四)税收负担

建筑企业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租赁费、其他费用等大量成本费用进项,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取得增值税进项专用发票,从而难以或无法抵扣。表现在:一是人工成本特别是劳务分包成本难以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二是施工用的很多二三类材料,因供料渠道多为小规模。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及当地老百姓个人,通常只有普通发票甚至只能开具收据,难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五)资产及现金流量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外购工器具及原材料因可以抵扣增值税进行税额,导致资产计税原值发生变化,期末资产存量将低于预期,且盈利能力短期内呈下降趋势,资产负债率有可能将逐步上升。由于业主单位通常计价结算在先,拨付款项滞后,为配合业主单位的结算,多数建筑企业先开具增值税发票交税,待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业主单位才能付款到位,致使建筑企业先期垫付大额增值税税款,造成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短缺,面临的资金刚性支付风险加大。

(六)财务会计核算

增值税核算体系比营业税复杂,需加强增值税会计核算管理,合理设置建筑企业会计账务核算体系;财务人员面临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发票和后期管理的工作量加大;纳税申报日趋复杂,日后发生跨县市的异地建筑安装服务,不但在建筑安装服务发生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税款手续,而且还要在企业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税款计算难度加大,财务人员需要合理记录工程项目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方可准确予以匹配并申报缴税,一旦操作不当极易产生涉税风险。

三、“营改增”政策应对措施

(一)全面开展政策宣贯

建筑企业应结合国家近期出台的“营改增”实施细则,以及后续的建筑行业管理办法,督促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读和学习,财务部门应主动跟进主管税务机关的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收集“营改增”第一手权威资料,实时传达给企业各业务部门,确保政策宣贯不留死角,为税收政策顺利交割和落地实施打好基础。

(二)全面优化组织架构

梳理各子、分公司及项目机构的经营定位及管理职能,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梳理下属子公司拥有资质的情况,将资质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子公司变为分公司;在未来新的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中注重推动专业化管理并尽量采用分公司模式设立下级单位。

(三)全面推进技经管理

建筑企业应尽快落实责任划分,建设和完善工程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指定专人推进工程项目全过程技经管理工作。对于“营改增”后企业承揽的各类工程,分门别类的对工程项目运作模式和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全面推进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准确预测“甲供材”工程、“清包工”工程,以及企业自建项目和专业分包项目划分比例等。

(四)全面加快工程结算

建筑企业应在全面做好工程项目技经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原有资金收支结算脱节的管理现状,与业主单位全力对接,做好税收政策解释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把握业主单位的工程结算时间节点要求,对于重点、大额工程项目要倒排施工工期,加快工程物资采购、专业分包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在尽量满足业主单位工程结算进度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与业主单位和专业分包商结算齐头并进的态势,努力走出工程项目收支跨月、跨年结算的“怪圈”。

(五)全面优化财务核算

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对所有工程项目,在工程中标或签订合同后,应指定专人及时创建和维护工程项目原始信息,为财务部门建立工程会计核算奠定基础。各业务部门应进一步对分包工程的管理进行细化,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无收不支”的原则,对分包工程支出追本溯源、按图索骥,稳步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施工分包,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专业分包及法人管理三环节闭环管控,从而促使工程项目单项会计核算全面推行,提高建筑企业工程财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营改增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