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
摘要: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产值的重要贡献者。制造企业所得税负高低不仅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税后利润,还会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是制造企业的主要税负,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制造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文章就制造企业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为制造企业合理控税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 所得税负担 影响因素
一、制造企业所得税负担及衡量指标
制造企业指以生产、流通、服务为主,以满足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的经济实体。我国制造企业主要分为食品加工、烟草制造、纺织业、化学制造、医药制造等类型。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企业。从本质来讲,企业所得税是政府调节企业盈余水平、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它是政府利用征税的形式对企业利润规模的繁育,是确保企业税基标准化的方法。企业所得税在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低税率为20%,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本着宏观调控目的,政府针对企业所得税制订了一些税收激励和限制措施。企业所得税负担衡量指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名义所得税负担和实际所得税负担,其中,名义所得税负担=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所得税负担在计算中要涉及递延所得税费用处理。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合理控制企业所得税负,是提高企业税后收益的重要方法。
二、影响制造企业所得税的负税因素
(一)税制结构
不同的税种共同组成了税制,单个税种收入相加就是税收总收入,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政府会施行不同的税种。税制不合理,税种增减水平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税负。目前,我国共有17个税种,税种结构体系以流转税为主,以所得税为辅,以财产税、行为税为补充。我国税制结构是不断变化的,2008年之后,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也被提上日程。随后,以减轻整体税负为主的结构性减税改革方案出台。结构性减税所减的税种是有选择性的,它关注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其中,营改增是政府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营改增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于资本有机成本较高的行业来说,营改增有效解决了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并且,增值税进行抵扣政策,为下游企业、企业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新设备购买进项税额抵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于上游企业来讲,企业实际税负却增加了。因此,可以说,税制结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企业所属的税负水平。
(二)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控制贫富分化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经济策略。在不同的时期,我国政府所制定、施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有所不同。近年来,为了鼓励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施行的优惠政策有: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产品的费用可以直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如医药制造企业为了研制新产品而购置的测试仪器和关键设备,只要单台价值在10万元之下的,可以税前直接扣除,但是不能再提取折旧;企业利用废水废气等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少征、免征所得税。如化工企业如果利用企业以外的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进行建材生产,自生产之日起五年内可以少交、免交所得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进行国产设备、技术改造时,改造投资可以用来抵免企业所得税;符合政府投资抵免所得税特殊规定的企业,可抵免部分企业所得税。总之,企业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通过企业执行税率体现出来,制造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资源性企业和低技术企业的税负高于高技术企业。
(三)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实施的征收和管理活动。税收征管的依据主要是税法和征管法,税收征管的主体是政府或地方税务机关,其根本目的是为国家税收调控政策提供帮助。税收征管方式会影响国家税收分配导向,还会影响企业税负。因为企业所得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由国家和地方机构共同征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税收征管尺度变得更加复杂。而从企业的角度来安静,税收征管尺度,制造企业对税收征管的遵从情况,都会影响企业所得税负。税收部门的征管效率越底,企业所得税负水平也较低。大企业在纳税和融资方面要接受更加严厉的审核,企业生产规模变大时,企业实际利润增长可能会与企业税负相抵消,因此制造企业要避免盲目追求规模而不关注报酬递增效果的做法。
三、制造企业所得税负非税影响因素
(一)公司资本结构和规模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融资,还会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方、更大的成本输出来扩大规模。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企业会运用一定的负债融资政策来节税,企业所得税负水平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企业规模越大,所要担负的实际税负率也较高。因此,可以说企业资本结构和规模对企业所得税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企业资本结构越底,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而负债有时候可以成为税收的挡板,因此,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财政杠杆对税收的影响,积极发挥负债的税盾效应,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资本增值能力和企业获利能力的总和。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意味着企业净资产净利率较高,也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而纳税人的利润差距正是国家税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经济水平相当的纳税人来说,他们所要承担的税负是等额的。但是,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同,政府会根据权衡理论推理企业所得税负,政府对他们征收的税费肯定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获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税负率也较高。究其原因,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为了不断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经常要寻找和实施保证企业税收利润最大化的措施,企业所得税负水平也较低。
(三)企业资本密集度与股权集中度
企业资本密集度多会通过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来反映出来,企业资本密集度反映了企业的投资策略。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能产生一定的税盾收益,而税法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在税前扣除,这必然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企业实际税负与不同种类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有关,固定资产所占比重不同,企业实际税负也会有所不同。国外许多学者很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即资本密集度会给企业实际税负带来直接的反向的影响。我国学者王延明也得出了与此有关的论断,即企业资产密集度与企业实际税负的关系是反向相关关系。不过在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滞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在当期允许抵扣。如此一来,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折旧处理关注度也会有所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比率会不断上升,企业资金密集度也会变大,企业税负情况也会有所变化。在同一纳税期内,总税收中增值税所占比重越大,企业所得税负则较低。资本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时,税收会有所增长。企业股权集中度指企业股权分布和集中状况,企业股权集中度有高度集中、分散和相对集中三种,股权集中度会影响企业稳定性及企业所得税负。相对来说,国有股权比重较大的企业,其实际税负水平也较低。企业股权越集中,企业选用积极的纳税方式时所遇到的阻力也越小,企业税负也较少。
综上所说,税收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自从我国政府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行绿色税制以来,许多企业都借助合理的税制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这也为制造企业摆脱发展困境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国家法定税率稳定的基础上,制造企业要及时关注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动向,积极迎合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合理控制自身组织形式、分支机构,结合自身特征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融资决策。一方面要走高技术、低成本发展道路,利用各种非税因素合理避税,以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制造企业所得税负担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李婷婷.制造业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3]刘红娟.企业所得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