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鹏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基于沈阳38家大型企业的调查与研究
代鹏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加入WTO以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趋频繁。为全面分析当前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以沈阳3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走出去”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政策法规(如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研发水平是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而东道国文化传统(如宗教、风俗)对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决策的影响最小。
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东道国
沈阳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兴建的老工业基地,被称为“共和国总装备部”,沈阳是中国装备工业特别是重大成套装备最重要的基地城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沈阳为国家重点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一大批先进的工业技术装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沈阳装备制造业已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加入WTO以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骄人成绩。未来,如何推进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力开展国际化经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是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此,本文以38家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就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以便全面客观了解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各种因素,并阐明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就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沈阳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本调查问卷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所调查企业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为调查企业的“走出去”现状,第三部分是影响企业“走出去”决策的因素。通过第一部分调查可使我们基本了解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态势,通过第二、三部分的调查,我们能深入全面地了解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现状及决定其实施“走出去”决策的影响因素。
2.发放范围。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主要为八大类: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各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样本企业为38家,这些企业均是沈阳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了当前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最高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将这些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有利于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
为全面了解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我们分别从公司级别、公司的经济类型、公司全日制员工、公司最主要的出口产品类型及公司的功能等五个方面对调查公司展开了问卷调查。
由调查结果可知,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级别大都为独立企业、公司总部或子公司,其功能主要是进行生产、销售、市场采购和研究实验和开发,它们的经济类型主要以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国有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为主,且规模一般都较大,全日制员工的人数超过1 000人的公司占比为52.78%,调查公司大都开展出口业务,出口产品类型主要以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为主,其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
(一)调查企业的“走出去”状况
本文从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出口产品占总产出比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贵公司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占公司资本总量的比重等五个方面展开调查,以图全景式地展现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就过去三年内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低于5%的有14家,占总数的38.89%,在5%-10%的有7家,占总数的19.44%,在11%-20%的有7家,占总数的19.44%,在21%-30%的有4家,占总数的11.11%,在30%以上的有4家,占总数的11.11%。从过去三年内公司出口产品占总产出比重来看,低于10%的有21家,占总数的63.64%,在11%-20%的有4家,占总数的12.12%;在21%-30%的有3家,占总数的9.09%;在30%以上的有5家,占总数的15.15%。另外从调查结果还发现,所调查的38家企业中,有21家企业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占总调查企业数的77.78%。大多企业青睐于使用跨国并购方式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使用该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企业占比57.14%),且对外直接投额占公司总资产的份额均相对较低(大多低于20%)。
以上分析表明,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过半数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于10%,且出口占总产出的比重大多较低,63.64%企业过去三年内的出口占产出的比重低于10%。从外资的视角来看,大多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都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且对外直接投额占公司总资产的份额均低于20%[2]。
(二)影响调查企业“走出去”决策的因素分析
我们把影响企业“走出去”决策的主要因素分为7个类别:东道国政策法规、东道国基础设施状况、东道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东道国自然资源状况、东道国文化传统、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研发水平、东道国政治稳定状况。其中,各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1-7个等级,1级表示“根本不重要”,7级表示“非常重要”。
从东道国政策法规来看,大部分企业均认为东道国政策法规是影响“走出去”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有8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4级,占比25.81%;有7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占比22.58%;有7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6级,占比22.58%;有8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7级,占比25.81%。仅有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根本不重要。
从东道国基础设施状况来看,有6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4级,占比19.35%;有1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占比35.48%;有6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6级,占比19.35%;有6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7级,占比19.35%;仅有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1级和3级。
从东道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来看,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及以上的企业共有24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0%;仅有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的重要程度为1级和3级;此外,还有4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4级,占比13.33%。
从东道国自然资源状况来看,共有2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的重要程度在3-5级之间,约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5.8%。可见,大多企业认为东道国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其“走出去”决策重要因素,但并不是非常重要因素。仅有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根本不重要,有2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非常重要。
从东道国文化传统来看,共有24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在1-4级,占比80%;而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6级和7级的企业分别有3家、2家和1家。可见,东道国文化传统并不是影响企业“走出去”决策的重要因素。
从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研发水平来看,共有23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及以上,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7.28%;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1级和2级的分别只有1家企业。可见,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习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大都属于技术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从东道国政治稳定状况来看,只有1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1级,占比3.33%;有5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4级,占比16.67%;有6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5级,占比20.00%;有12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6级,占比40.00%;有6家企业认为该因素重要程度为7级,占比20.00%。
通过对“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东道国政治稳定状况是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最为重要因素,可见,东道国政治环境的稳定状况直接决定本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母国自然资源状况(土地、能源、矿产)、母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工资、人力资源水平)、母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工资、人力资源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如交通、通信、电力、水利)、东道国文化传统(如宗教、风俗)等。从重要性来看,影响“走出去”决策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走出去”决策时更关注的是母国的相关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3]。具体见上表。
影响“走出去”决策因素的调查统计表
以上我们以沈阳3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对外直接投资多以跨国并购为主,且投资金额较少,从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程度大小,东道国政治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后依次为母国自然资源状况(土地、能源、矿产)、母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工资、人力资源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如交通、通信、电力、水利)、东道国文化传统(如宗教、风俗)等。为此,沈阳应建立健全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设立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专项资金和健全“走出去”服务促进体系,以助推装备制造业企业更快更稳地走出去。
[1]丁平,楚明钦.中国企业“走出去”: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3):46-52.
[2]尹晓波,刘姝姝,黎小花.中国企业“走出去”区域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产业选择分析[J].发展研究,2013(3):25-28.
[3]时英,袁其刚,张力珂.山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经济,2004(6):6-9.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Going out”Strategy——A Case Study of 38 Large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Dai Peng
(College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activit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with the strategy of“Going out”.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going out”strategy in Shenyang,this study provides a questionnaire taking 38 lar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as samples.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such as tax policy and rate of bank loans)of the host country and levels of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f the host country.The less important factors are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s(such as religions and customs)of the host count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the strategy of“going out”;the host country
F276
A
1674-5450(2016)01-0133-03
【责任编辑 赵践】
2015-09-26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5CJL004);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lslgslhl-056);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201509)
代鹏,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国际贸易理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