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2016-11-16 09:15:49周颖王姣
关键词:贸易条件计价增长率

周颖,王姣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周颖1,2,王姣2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至今已五年有余,到底其实施效果如何?因此,有必要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分析。首先,从三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即辩证论视角、博弈论视角和一般均衡论视角,得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贸易存在正效应的结论;其次,基于统计数据,采用三个考察期对比方式,对进出口贸易总效应进行分解分析,即,分别分析了进出口规模效应、进出口结构效应、国际贸易条件效应和对外贸易依存度效应,其结论同样验证了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贸易的正效应;最后,对其进行总结并展望。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

自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5年有余。该业务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双重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则是以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为中心,研究对与其关系最密切的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效应。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总效应的理论分析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轫点以来,对其所产生效应的研究较多,主要都只限于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的成本收益角度展开。本文在此基础上,概况总结了之前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而从多视角进行理论分析。

(一)基于辩证论视角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解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我国进出口贸易客观状况决定了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必要性,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反作用。本文研究相关效应,不可忽视两者之间这种辩证关系。

1.进出口贸易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决定作用

没有强劲的外贸支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是无源之水。从货币史的角度,货币的最初功能起于便利经济的运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何种货币则是对客观经济状况的反映。当一国经济实力提升、对外贸易扩张,则会带动其货币走向国际化。随着该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以及贸易收支的顺差,其货币必然趋向升值,因而国外出口商也乐于以该币计价、结算。因此,随着该国外贸的拓展,该国货币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接受性将不断增强。

由此,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收支顺差的出现将推动其货币迈向国际化。据计算,一国贸易规模每提高1%,该国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提高2.5%以上。因此,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有助于该国货币国际化[1]。

2.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贸易的反作用

合理有序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适时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就是对对外贸易形势和市场需求情况的自然反应。但从此政策可持续推进的角度而言,如果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使用得当,可以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相反,则可能阻碍其发展[2]。

以上的反作用,主要在于货币权力使用情况。如果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中发挥作用,就相当于赋予了人民币及其发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货币权力。所谓货币权力,是指发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大国(或国家联盟)具有的影响力。一国政府通常会积极推广本国货币的国际使用,创造其他国家对该货币的需求,保证世界其他国家在贸易和金融活动中对该货币的使用,从而使得该货币发行国能够享受货币权力带来的收益[3]。

如果能合理地把人民币的货币权力推到国际舞台上,可以从降低汇率风险、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这也是我们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初衷。但是,如果滥用货币权力,甚至演变成货币霸权,则可能会再次使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出现国际货币体系混乱,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这些都会扰乱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进而间接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增长。

在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包括杨琦、王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分别对上海市、四川省以及全国进行研究,都一致得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对外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4]。

(二)基于博弈论视角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将人民币引入跨境贸易计价结算,使得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博弈中多了一个策略空间,从而大大提升获利的可能性。

在将人民币引入跨境贸易计价结算之前,我国进出口企业贸易计价结算可选择的币种多是美元、欧元等主导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论主导货币汇率如何变化,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策略空间就只限于美元、欧元等。由于这种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不灵活性,往往使得进出口企业收汇付汇时遭受损失。但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以来,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策略空间又多了一维,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状态,选择适当的货币进行结算[5]。

在使用不同计价结算货币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方面,苗子清就进行了相关研究。他在借鉴了Stephen P Magee(1973)关于货币贬值与贸易合同签订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使用简单的博弈矩阵分析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不同的计价货币对本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其结论表明了本币可以参与计价结算,通过进出口企业选择权的扩大可以实现对国际贸易收支的调节[6]。

从博弈论视角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蔡涛的研究则更为深入。他使用了严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我国进出口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其研究表明,由于人民币可以作为结算货币,使得纳什均衡并不是唯一的。我国进出口企业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下,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不同的纳什均衡,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7]。

(三)基于一般均衡论视角

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的问题,具体包括所有市场的均衡、所有价格机制的运行等。而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符合该理论的研究范畴。本文把一般均衡理论简化如下:假设社会中有两个市场,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均衡可以表示为:Y=C+I+G+(X-M)⑴。货币市场均衡可以表示为:Md=D+R⑵。在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之后,货币市场均衡应考虑境外对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故将⑵式调整为:Md=D+R+(Ms*-Md*),Ms*、Md*分别表示境外对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随着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⑵式中的Ms*-Md*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从而使利率、汇率等货币市场价格发行变化。货币市场进行调整的同时,相应地,经济中的另一个市场——商品市场会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经济重新达到一般均衡状态。其中货币市场中的汇率变化会对⑴式中的X-M产生显著的影响。

张青龙就是基于一般均衡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应。其研究涉及到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构建三个地区、三个市场、三种资产模型分别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经济效应。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而言,结论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会使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中国的利率、财富和产出等。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阶段,进出口贸易属于经济的一个方面,所以张青龙的研究结论也适用于本文的研究[8]。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分解分析

通过上文,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总体上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正效应。下文通过分别分析国际贸易指标——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结构、国际贸易条件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总效应进行分解,深入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三个重要的事件。本文采用数据对比的方式,分析这三个历史性事件所涉及的三个时间段中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以考察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效应。所选取的时间段包括:2001年至2005年(以下简称“入世期”,考察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效应),2006年至2009年(以下简称“汇改期”,考察人民币汇率改革效应),2010年至2013年(以下简称“人民币结算期”,考察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效应)。

(一)进出口贸易规模效应分析

1.进出口贸易总额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除了2009年之外(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如图1,从2001年到2013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都是按照同样的趋势在增长(故本文只考察进出口贸易总额),其中都是在2009年出现了下降。关于所要考察的人民币结算期与其他两期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本文通过各期内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进行简单的统计比较分析。通过计算,入世期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5%,汇改期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8%,人民币结算期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8%。

从以上各期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人民币结算期的效应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如果将各期的经济背景和人民币汇率考虑进去,则人民币结算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在入世之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基数较小,同时人民币汇率相对于汇改期和人民币结算期较低,这些都有利于入世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提升。而对于人民币结算期,在其之前有次贷危机遗留下的不利影响,在其之后有人民币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可谓是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图1 2001—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2.进出口贸易差额

如图2,从2001年至2013年,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差额以及对三个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差额都主要呈现出顺差的特点(日本除外),但顺差的幅度在缩小,所以只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差额来考察各时期的效应。分析各时期总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通过计算,入世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5.6%,汇改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1%,人民币结算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3%。

图2 2001—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变化趋势(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以上年平均增长率实际为顺差的增长率,该增长率在各期间是大幅缩小的,这正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向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在经过汇率体制改革,特别在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之后,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增速在放缓,顺差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和风险。这也初步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实施的初衷,其效应得到了显现。

(二)进出口贸易结构效应分析

如图3、图4,我国各种进出口贸易方式总值逐年增加,且由三种贸易方式构成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占比较高。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一般贸易出口总值超过了加工贸易出口总值,这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方式正发生积极变化。具体到三个考察期,本文将通过对比各期各种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增长率(纵向比较)和年平均占比(横向比较)来分析人民币结算期的效应是否显著。

图3 2001—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变化趋势(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图4 2001—2013年我国进口贸易方式变化趋势(亿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表1 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增长率(%)

表2 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占比(%)

通过计算,各期各种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增长率见表1,该表分别描述了三种贸易方式进口年平均增长率和出口年平均增长率。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三种贸易方式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所以本文就以出口为例进行分析。从出口方面看,三种贸易方式的增长率在三个时期,都是先高,接着降低,最后在人民币结算期又有所升高。可见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各种贸易方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因可参看上文有关进出口总额效应的分析)。就一般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增长率而言,从第二期,即汇改期以后就远远超过加工贸易。此外其他贸易增长率也呈现迅猛的势头。这些都表明我国不断的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直至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确实对进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型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通过计算,各期各种贸易方式的年平均占比见表2,该表分别描述了三种贸易方式进口年平均占比(即一种贸易方式进口额占进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和出口年平均占比(即一种贸易方式出口额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对该指标也以出口为例分析,理由同上文关于年平均增长率的分析。一般贸易出口占比逐年上升,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则逐年下降,但在前两个时期占比都高于一般贸易。自第三个时期,即人民币结算期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则高于加工贸易。此外其他贸易出口占比也在逐期上升。可见不论一般贸易年均增长率在人民币结算期是否是最高的,但是可以肯定其占比在此时期是最高的,这也充分证明了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于调整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国际贸易条件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条件分为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以相应的指数表示。而在具体研究中,选取的国际贸易条件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海关总署和世界银行。其中,我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是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和价值指数,没有确定基期,各指数是通过同比计算出来的;世界银行的是净易货贸易条件,且以2000年为基期。根据本文研究的特点,故选取世界银行的数据,原因有二:一是该数据基期是2000年,与本文研究的起始时期较一致;二是该数据,即净易货贸易条件等于出口单位价值指数与进口单位价值指数之比,剔除了汇率等因素,更能反映一国的进出口竞争力。

如图5,2001年至2013年,我国的贸易条件总体呈现恶化趋势,这与目前普遍的研究结论一致。如王桂梅研究2001年至2013年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在波动中趋于恶化[9]。具体到三个考察期,本文乃年度平均指标,入世期、汇改期和人民币结算期的年平均贸易条件指数分别是96.5、80.4和72.8。虽然在人民币结算期贸易条件仍在恶化,但相比汇改期对入世期的恶化程度而言,人民币结算期的恶化程度在放缓,且从图5的图线中可以预测未来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在王桂梅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在研究2001年至2013年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中,2009年以后该指标的恶化趋势就有所改善;在研究2010年至2013年我国的月度收入贸易条件中,2013年7月的数据比2010年1月上升了63%,收入贸易条件也是在改善。

图5 2001—2013年我国国际贸易价格条件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效应分析

如图6,从逐年的数据看,三个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都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即都是在2006年达到最高,之后逐年降低,在2009年形成拐点,从2010年起又稍有回升,总体上形成了先升后降的趋势。

图6 2001—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

通过计算,三个考察期中的三个指标年平均值,几乎都是人民币结算期的数据最低(除了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在三期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4.5、26.6和25.5)。表明在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降低了,我国的经济结构更加的合理、健康了。

三、结论及未来效应趋势

(一)结论

本文深刻剖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根据上文分析,通过对其总效应的分解,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如下:

1.进出口贸易规模效应。在进出口贸易总额方面,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在进出口贸易差额方面,贸易总差额仍是连年顺差,但差额数额增长放缓,趋于平稳。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进出口贸易结构效应。在贸易方式结构方面,在人民币结算期都得到了促进,同时一般贸易占比也显著提高。在商品结构方面,人民币结算期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升级。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3.国际贸易条件效应。虽然我国的贸易条件总体呈现恶化趋势,但在人民币结算期有所改善。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扭转我国贸易条件恶化起到了正效应。

4.对外贸易依存度效应。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人民币结算期最低,可见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降低经济对外的依赖性,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向着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调整。

(二)未来效应趋势

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从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既然是必经之路,而且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之步,那么就应该认真规划设计,适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主体业务需求适当进行完善。只要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稳步推进,就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全方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袁谊.货币国际化进程规律的分析——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启示[J].武汉金融,2002(6):8-11.

[2]蒙震,李金金,曾圣钧.国际货币规律探索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66-73.

[3]施箐.货币权利——以美元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杨琦,张峻,郭树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29-139.

[5]王领,张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0-25.

[6]苗子清.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基于跨境贸易计价货币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1(8):74-75.

[7]蔡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纳什均衡[J].国际经济探索,2013(6):84-93.

[8]张青龙.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44-48.

[9]王桂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J].吉林金融研究,2014(10):4-5.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Trade RMB Invoicing and Settlement on Import-Export Trade

Zhou Ying1,2,Wang Jiao2
(1.College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110142)

Since July,2009,there are more than 5 years for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How much does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 strategy perform?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 on import-export trade.At first,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mad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which ar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game and general equilibrium.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effect of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 on import-export trade.Secondly,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to apply the comparative method of three periods,the general effect on import-export trade is studied through decomposed effects including import-export size,import-export structure,trade terms and trade dependence,which makes the same conclusion as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At last,there are the general conclusion and trend outlook.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import-export trade;effect

F832

A

1674-5450(2016)01-0089-05

【责任编辑 赵颖】

2015-10-30

周颖,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沈阳化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王姣,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化工大学副教授,金融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计价增长率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53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