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旋律-体育社团的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

2016-11-16 06:24程玉柱宁郑小龙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陕西西安70000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团体育

□程玉柱 王 宁郑 小龙 赵 千(.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陕西西安70000;.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0000)

新时期对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旋律-体育社团的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

□程玉柱1王 宁2郑 小龙1赵 千1(1.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陕西西安710000;2.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高校体育社团是新时期高校落实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发展健康和有序的体育社团,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建立学生团结与合作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加速他们成为社会人的进程,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品牌知名度建设,大力推动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服务。提高体育社团管理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体育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的凝聚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体育社团将引领高校体育的发展,将成为校园体育的主旋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民办高校中西京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高科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中4所本科学校2所高职学校的体育社团中4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较为广泛的资料查阅有关体育课外活动指导性文件和民办高校的相关资料以及学校体育社团的有关文献;为本课题民办高校体育社团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资料支持。

(2)访谈法。

针对西安市长安区6所民办高校团委、体育社团的负责人、体育社团管理者制作访谈提纲了解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对于民办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实际情况和指导情况。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参考目前关于高校体育社团问卷调查,并根据有关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及设计方法,征求相关专家建议,提取西安市长安区6民办高校体育社团440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的文献参考的前提下,为民办高校体育社团人员设计调查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社团项目及章程与管理

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体育针对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开发,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各种教育功能,建立直接院级领导管理体育工作,了解6所民办高校有关部门,有计划、有保证的校园体育活动制度,以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多以“**协会”,“**俱乐部”或“**社团”为名称,通过建立体育社团,突出自己的特色,其中6校的篮球,羽毛球,武术,乒乓球,舞蹈,街舞,象棋显示出更高的频数。总体加起来有47个之多。时尚项目中轮滑、跆拳道、自行车、电子竞技也渐渐开展起来;户外的一些运动也走进学校如:素质拓展、定向越野、户外运动等;还有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各学校中根据开展状况也成立相应的如腰鼓、风筝社团的建立。

表1 6校体育社团的总类别与项目n=83

体育社会团体章程是已经批准文件或章程,是体育社团创建的必要的文件,是体育社团管理和内部活动的主要标准。它提供了指导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决策和廉洁、自律、民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意义。

通过对西安市长安区6所民办高校的体育社团调查得知有章程并能相对遵照执行的体育社团有74.7%,从制度上说,建设基本健全,但在制度执行力度上,还须规范,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制度之上;有25.3%社团章程建立不全,受社团规模的影响,还需加强。在管理模式上50%的趋于团委-社团联合会-体育社团管理模式,或在此基础上做了微小的调整,已经有学院在尝试其他的管理模式效果较好。目前83个社团考察得知目前120人的稳定社团有2个,80-120人社团5个,50-80人社团10个,30-50人社团46个,其余为30人以下社团,民办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是中小型社团为主,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可控各种因素使其健康发展。

2.2、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

体育社团的财务状况是体育社团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存在和体育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从6所民办高校调查情况如下,有学校拨款、社员缴纳会费、企事业赞助等方式;绝大部分体育社团都对成员收取会费,且大都作为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基本活动经费保证来源于这两项。说明体育社团受学校扶持的力度不大。从社团获取经费途径的数量来看,学生体育社团的融资能力还不强,仍以社员缴纳的会费为主。

2.3、体育社团指导与文化建设

6校83个体育社团指导情况调查访谈了解,有14个社团占16.87%的社团有体育老师指导;56个社团占67.46%的社团都是有学生在自己指导,外加社会人参与,这样的指导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文化方面的传承,就要建立社团内部文化,建成一个具有历史的社团,如建立社团自己主打的颜色、设计会标等方式,建立一个有内涵的体育社团,宣传主要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互联网、微信、报纸等通过对6所民办高校83社团考察保存宣传资料占64.47%,设置协会标志占51.8%,有社团历史的占31.33%,保存社团档案的占80.72%。

2.4、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参与动机和获取信息途径

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体现在其对体育正真、客观的需求,以及自身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运动的本身魅力。在参与动机的推动下激励学生去以实际行动,达到相应的目的。说明学生在情感、缓解学习压力求、交友等方面需求,通过体育社团在民办高校走访中了解到,学生们都非常简单,加入社团,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有任何功利,提高质量,提高自身修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一个成功体育社团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利用有效的载体,把自己这的团队宣传出去,已达到吸收新成员、宣传社团活动、建立社团体育文化等,使其成为校园里可以抓住学生心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析得知目前社团的宣传手段主要是学校的宣传栏占到了60.35%,虽然有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报纸占到17.2%,但信息更新较慢;现流行的网络、微信是宣传的好手段占调查人数的11.72%,最后是校园广播占到比例的8.48%。利用好的宣传方式更好的,更容易的跨越年级、跨越专业的限制,做到更好的宣传。

3、对策与建议

3.1、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倡学校与社会融合,实现创新与发展的统一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主要体现着目的性与娱乐性,活动内容体现一个体育社团的内在价值观和思想,应以校园活动为主阵地,开展训练,比赛,表演、承担该项目的学校比赛,尝试如跳绳、踢毽子、飞碟等学生基础较好的项目以丰富社团建设。校外是体育社团发展的广阔空间,向周边辐射发展,进行校际间交流、校企间交流,实现创新与发展的统一。承担学校的各种体育赛事,使体育社团活动有了最高的目标,这样构成了学生、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及各种体育资源的充分发展充分实现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推进体育逐渐生活化、终身化。

3.2、增强体育社团师资力量,改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技术+理论的综合素质

体育社团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师资保证,现时社团项目多样化,在引进体育教师注意各个专项的均衡性,鼓励外出提高学习培训,组织本校教师之间专业技术交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变单一技术训练为技术+理论的指导形式,培养社团骨干,进行梯队性建设,提高其组织、管理和交流能力,增强其责任心。

3.3、借助民办高校自主灵活的特点,争取经费来源的多元途径

在有限的活动经费下,发挥社团服务功能,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组织赞助之外的重要活动,和社会接轨,创建品牌社团的活动,进行展示,交流,扩大社会资金的来源,以确保体育协会、社团的健康发展。

3.4、加强体育社团文化建设,传承文化内涵,得以持续发展

通过纳新和平时有效利用现代新媒体方式传播社团的活动内容,方便同学们了解也宣传了自己,是未来社团发展的方向;从一个体育社团的创始之初,就要留下社团领导人和社团成员走过的痕迹,要做到一个有内容、有辉煌历史的体育社团,如主打颜色、社旗、社歌等,每一届是体育社团负责人都要有创新点,都要有相互的传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完成赋予它的功能的使命。

3.5、创新社团管理模式,纳入学校体育构成多元体育课程结构,与国际接轨

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和自我教育,使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在原来的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挑战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建立“体育部-教研室-社团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法制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社团。把体育社团活动和课内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多元化的体育课程结构,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学生应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充分体现自愿和学生自主的安排和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摆脱社团的功利化,去除活动的同治化,加强管理的制度化,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提高口碑建设,随着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应更加注重民主化合理竞争,合理的民主教育功能。做到公益的奉献、加大求实创新,落实体育的育人功能。提高满意度,探索合适的模式与管理体制,推进校园体育社团的健康常态化发展。提升其规则意识和法规意识。有计划的规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学习型体育社团。

[1]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2004.

[2]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刘杰.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杰尘,徐健.对建立假日体育兴趣小组可行性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1,20(2).

[5]杨斌,唐吉平.湖南省大众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

[6]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G80

A

1006-8902-(2016)-10-SY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新时期西安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14J K2058)。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社团体育
缤纷社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