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陕西西安710032)
陕西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 平(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陕西西安710032)
近年来,陕西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着办学经费不足、生源质量不理想、人才断层、输送渠道不畅等共性问题。为了切实推动和促进陕西省体育运动学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对陕西省五所体校发展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并构建发展对策,为实现陕西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陕西省体育运动发展现状
本文以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剖析和研究,找到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1、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
当前竞技体育己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训练阶段,不再是单纯依靠经验就能培养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后备人才。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技能是科学运动训练的关键,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1)教练员学历情况调查。
表1 教练员的学历情况一览表
学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练员的基本理论水平和综合训练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五所体校的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高学历的很少。尽管拥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比重较大,但学历水平与结构仍较为单一。另外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体校教练员中,很多是运动员退役,大多学历都是通过函授获得,整体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
(2)教练员年龄结构情况调查。
各年龄段教练员的知识积累、技能及执教经验等都体现出不同特点和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练员的训练活力和潜力。
表2 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年龄结构情况一览表
从表2可以看出,宝鸡、延安、汉中和榆林四所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的年龄趋向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所占的比重偏大,年龄结构突显出年轻化特点。队伍的年轻化符合教练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压力大等工作性质和特点,表明四所体校重视教练员的新老交替,已经较好地解决了教练员的年龄结构问题。但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出现整体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长远发展中容易出现教练员队伍脱节现象,因此该校应该适当培养一些年轻教练员,合理解决其年龄结构问题。
2.2、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
各级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保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任何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建立在充足的人才资源基础上,建立优秀人才梯队和人才链。
(1)运动员的人数和级别情况调查。
表3 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从表3来看,五所学校整体人数基数偏低,尤其是西安和汉中市两所学校人数更少,并逐年下降,整体基数偏低,突出了招生难的问题。通过对我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运动等级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这几所学校都面临着多进少出的局面,还存在着粗犷型的培养方式,各体校能达到国家一级以上的运动员比例很少,达到国家健将及其以上的运动员少之又少,有七成多学生没有任何级别,说明五所学校在运动员输入和产出上不成比例,选材和培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整体生源质量差,这也突出了招生难的问题。
(2)运动员入校的形式和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的调查。
竞技体育的发展要需要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要想让这些后备人才成材,首先运动员要端正自己训练态度,明确自己训练目的,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表4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和入校的形式调查表
过表4,运动员进入体校为国争光的学生只占14.9%,基层体校有30%多的运动员都是因为学习不好。家长托人推荐进入体校训练,来解决出路和就业问题。许多运动员训练只是混日子,混文凭的“要我练”的状态。通过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困难的调查得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早期学习文化基础差;二是没有学习氛围不想学习;三是以训练为主,学习时间不足。另外由于体校是一所情况特殊的学校,运动员自己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时间有限,还要经常外出比赛,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现实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运动员没有接受良好教育,在专业训练上由没有获得成绩,出路问题就难以保障。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入体校,很大程度影响了体校招生和选材。
(3)项目设置情况调查。
目前陕西省五所学校的优势项目集中在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等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竞技项目上,竞走、投掷、中长跑等田径项目、皮划艇和赛艇等水上项目,技能隔网对抗类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项目,虽然群众参与热情高,但缺乏有突出成绩的优秀竞技运动员。
2.3、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表5 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教师的职称情况一览表
从表11来看,目前几所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人数和职称分布情况来看,延安市和宝鸡市针对运动员的文化重视程度高,整体人数和人员分配比较合理。另外由于体校是一所情况特殊的学校,通过对几所学校文化课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来看,目前除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采用的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训练,晚上不上晚自习的模式,其余的几所学校采用上午上两节文化课,两节训练,下午训练,晚上有晚自习模式。但由于运动员自己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时间有限,还要经常外出比赛,难免会造成学习上的影响,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高学历的很少。学历水平与结构单一,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分配不合理。体校应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教练员理论水平和训练、管理能力及职业意识。
(2)陕西省五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以及学生总人数在逐年下降,运动员人数相对缺乏,招生难,生源质量不理想。体校应采取跨区域招生,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
(3)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现状,出现“学”“训”矛盾。学校应采取体教结合,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训练制度和竞赛制度,建立符合运动员训练特点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课程体系,缓解“学-训”矛盾。
(4)体校的办学模式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就业前景不好,体校的招生难的问题。学校应采取“三集中”的形式办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渠道办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采取“走训制”办学,吸引有潜力的青少年进入到业余训练中来;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面向中、小学举办俱乐部形式的培训班。
(5)项目设置和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安市和汉中市开设项目相对单一,集中在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竞技项目,五所学校都开设田径和球类等项目,虽然群众参与热情高,但缺乏有突出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学校应该科学布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优化竞技项目布局,巩固射击、跳水、体操、重竞技、武术等优势项目群,逐步做强水上、田径、射箭和游泳等潜优势项目,扩大奖牌的竞争区域,拓展足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网球、击剑等群众基础好的项目。
[1]陈庆彬.山西省四所重点体育运动学校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010,6.
[2]项和平,许贵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8).
[3]张志荣.探索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G80
A
1006-8902-(2016)-10-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