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泰州市体育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沈 阳(泰州市体育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提升,反手推挡、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单项技术的掌握以及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标设置理论乒乓球训练青少年
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 ng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di w i n A.Locke提出的一种目标理论。这一目标理论是在组织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认为任何行为都需要由完成任务的动机来驱动,而目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将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让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通过将自己行为结果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对照,及时的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和修正,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由于目标设置理论在发展之初主要是用来解释个体在工作情境中的成就行为的,所以,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的领域。但是,在目标设置理论被提出之后,Edi w i n A.Locke等人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目标设置理论在体育运动领域作用比在组织管理领域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在随后的发展中目标设置理论就逐渐成为了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如今,随着目标设置理论的不断完善,目标设置理论在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和重视。然而,综观现阶段目标设置理论的实践和研究现状却可以发现,虽然目标设置理论已经在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其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实践和应用研究还是较为少见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借此为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1、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选取了泰州市体育学校20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研究。这20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年龄介于10-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岁;受训年限4-6年。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侧重点,利用国家图书馆和泰州学院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收集了大量关于目标设置理论和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的资料,从而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思路的科学性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针对研究思路、实验方案以及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的专家主要是来自于江苏省现任一线教练员和资深乒乓球训练专家,访谈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和邮件访谈三种。
(3)对比实验法。
①实验时间
2016年7月25日起,2016年8月24日止,共计1个月。
②实验地点
泰州市体育学校乒乓球馆。
③实验指标
在对比实验开展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接发球准确率、单项技术成绩以及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等三项实验指标。
其中,接发球准确率,测的是在20个/m i n、23个/m i n、26个/m i n三种频率下,运动员的接发球的成功个数,在测试的过程中每人每个频率测两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单项技术成绩测试的是一分钟反手推挡、一分钟正手对攻、一分钟左推右攻的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在测试的过程中,同样每人每项测试两次,取两次的平均值;技评的标准按照训练大纲统一制定。
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是通过“运动员动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量表”来进行测量的,本研究所采用的“运动员动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量表”是在董奇等人编制的“学生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而来,共包括了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方法性以及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等8个维度。
④实验流程
第一,实验分组: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共有运动员10人,对照组,同样也有运动员10人。
第二,实验前测:测试两组运动员的发球准确率、反手推挡技术,并让两组运动员同时填写“运动员动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量表”,测试两组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水平。
第三,给予实验刺激:对照组运动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组织开展乒乓球运动训练;实验组运动员则按照目标设置理论,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员进行目标设置,并据此来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在目标设置时,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是,所设置的目标要因人而异,要符合运动员的现有的运动基础;二是,所设置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容易观察和测量;三是,所设置的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既是运动员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四是,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注意遵循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采用“阶梯型”的目标设置方式。
⑤实验控制
为了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如下实验控制措施:第一,两组运动员训练的场地设施条件保持一致;第二,两组运动员的训练活动均由同一名教练员负责开展;第三,两组学生的技术测试和评定工作均由同一组人员来负责。
(4)数理统计法。
在针对研究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时,选用的是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7.0。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SPSS17.0中的独立T检验,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接发球准确率、单项技术成绩以及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
2.1、实验结果
(1)目标设置训练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的影响。
在实验结束之后,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的接发球准确率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利用SPSS17.0进行了独立T检验,最终的结果见下表1所示:
表1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测试结果及检验结果统计表
由表1可知,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在20个/m i n、23个/m i n、26个/m i n三种频率下的接发球成功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接发球成功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从而确保了实验结束之后,两组学生接发球成功率之间的可比性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对比实验结束之后,虽然两组运动员的接发球成功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由表1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实验组运动员接发球成功率的上升幅度要明显的大于对照组运动员接发球成功率的上升幅度,而且原本在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接发球成功率是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但是,在实验结束之后,无论是在20个/m i n的频率下,还是在23个/m i n的频率下,抑或是在26个/m i n的频率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接发球成功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目标设置训练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单项技术成绩的影响。
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的一分钟反手推挡、一分钟正手对攻、一分钟左推右攻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进行了统计,并同样利用SPSS17.0进行了独立T检验,具体的结果,见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单项技术达标成绩测试及检验结果统计表
由表2可知,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一分钟反手推挡、一分钟正手对攻、一分钟左推右攻达标测试成绩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对比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一分钟反手推挡、一分钟正手对攻、一分钟左推右攻达标测试成绩却均出现了显著性(P<0.05),而且对两组运动员实验前后以上三项技术的达标测试成绩进行组内对比还可以发现,实验组运动员以上三项技术达标测试成绩的提升幅度均要明显的大于对照组运动员达标测试成绩的提升幅度。
表3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单项技评成绩测试及检验结果统计表
表3中统计的是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一分钟反手推挡、一分钟正手对攻、一分钟左推右攻的技评成绩。同样的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上三项技术的技评成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对比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以上三项技术的技评成绩却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对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的技评成绩进行组内比较,同样也可以发现,实验组运动员技评成绩的提升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运动员技评成绩的提升幅度。
因此,综合表2和表3可知,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对运动员单项技术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目标设置训练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由4可知,在对比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监控能力8个维度的测试结果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对比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监控能力8个维度的测试结果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8个维度的测试结果进行实验前后的组内比较时,还发现,实验组运动员在计划性、方法性、反馈性以及补救性和总结性等几个维度上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这说明,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对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一促进作用在计划性、方法性、反馈性以及补救性和总结性等几个维度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表4 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调查和检验结果统计表
2.2、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文所述的实验结果可知,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提升,有助于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推挡、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单项技术的掌握,有助于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实验结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在以目标设置理论为指导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时,科学、清晰、明确的目标,能够让运动员对所要开展的训练活动由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能够据此来合理的安排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也就是说,在采用目标设置理论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时,目标是运动员训练活动中自身行为的重要指导力量,对于训练成效和训练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在以目标设置理论为指导,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时,符合运动员自身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且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更好的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让运动员将训练的过程中更加努力;
第三,在以目标设置理论为指导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时,“阶梯型”的目标设置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在当前训练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且还能够通过长期目标将这种努力延长到整个训练计划之中,从而有效的促进了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
第四,乒乓球训练中运动员的自我监控实际上指的就是为了取得理想的训练成绩,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以及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以目标设置理论为指导组织开展乒乓球训练活动时,在遵循目标设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参与目标制定过程的前提下,清晰、合理的训练目标的设置,能够让运动员及时、清楚的掌握自身的训练情况,并通过自身训练的情况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对比,随时的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进行监控,从而更好的确保了自我监控的进行,有效的提高了运动员在训练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第五,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对于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1、结论
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提升,反手推挡、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单项技术的掌握以及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建议
应注意根据训练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应用目标设置理论来指导青少年乒乓球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且在采用目标设置理论指导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活动的开展时,不但要确保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和清晰明确,而且还要注意让运动员参与到目标设置的过程之中,以提高运动员对所设置目标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省一线段小玲教练和李国振教练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两位教练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郭德俊主编.动机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力为,毛志雄主编.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蔡瑞金.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对目标定向影响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4]聂林山.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理论在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G841
A
1006-8902-(2016)-10-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