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之新理念点滴谈(九)

2016-11-16 01:22深圳小学石景章
新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标人文育人

□深圳小学 石景章

语文新课标之新理念点滴谈(九)

□深圳小学石景章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地把“阅读能力”列入“语文素养”的条目,每一位语文老师也都有这个认识:经过自己教学过的孩子是否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看成是他们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这个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语文教学。我已经从孩子们经老师指导下的阅读的兴趣和考查结果两个方面作了解读。今天我想说的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意识。

如果说现在的语文老师上课目标意识不强,或者说即使自认为有目标,而反映在课堂却不鲜明,老师们一定不认可。认不认可,学生说了算。我常到一线听课,下课后,我喜欢随意找个学生问:“这堂课你学了什么?”如果对象是一年级小朋友,他可能说:“不知道。”三年级同学可能说:“课文呗。”或者直接回答课文题目。如果是高段学生,回答的话可能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很少有学生能够从语文知识、能力、方法的角度来回答我的问题。换成数学课、英语课,情况就不同了。孩子们能清楚地回答:“我学了加法。”“我学了五个单词。”从我举的例子说明,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体现的程度至少不如数学课、英语课。老师们听了我举的例子心里服不服呢?不服?你也可以下课之后去问问自己班的孩子。

为什么老师们都不认为自己的阅读课是无目标的课?看他们的教案,都有“教学目标”的呈现,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受“三维目标”的影响。自己订出的教学目标大而空,且数量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自己该堂课努力的落脚点,此其一。其二,把“教学要求”错当“教学目标”。比如说“识字”和“读通读顺课文”,这不是目标,这是学好每一篇课文的“前提”,即“要求”。我们总不能认为让孩子们学一篇课文就是为了“识字”和“读通读顺课文”吧。如果把“识字”和“读通读顺课文”当成阅读教学的目标,那还用得着新课标的理念指引吗?教学还用得着上课吗?我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微观的、单一的;用老师的口头禅来说,叫“一课一得”。而且教学目标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建议板书,而且板书的位置要显赫;我摆的位置是在课题的上方,所表示的意思是:我们要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利用下面这篇课文作例子来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开课先解说目标,结束前还要小结目标落实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则以目标为线,串起每一个环节。因此,有人听了我的课戏言道:“这样的课真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啊!不像有些课时模模糊糊一大片!”

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是不同的概念。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这三个维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育人目标,要用九年基础教育来实现的一个愿景,来达成的育人目标。在新课标中这三个维度并没有列入目标系统,总目标中没有,分段目标中也没有,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情、根据教材来确定教某个年级、某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越明确,师与生在该堂课中的努力方向也越明确;定得越微观或者说越小、越具体,师与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操作性就越强;定得越是单一,落实起来就更有把握,达成的可能性越高。为了使老师们更明白教学目标制订,我想就1~12册人教版教材为蓝本,举12篇课文的例子,且当作一种提示。

?

看了这份教学目标示例,应该可以感受这些目标的确立是符合不同年级学生实际的,操作起来是简单的,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是可以达成目标的。

也许老师们会有这么一个质疑:教学目标的单一,是否有悖于语文课标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特点呢?从上表只能看到工具性的一面,是否符合课标精神呢?对于这一疑虑,我谈两点。第一,人文性的教学,应是自然而然融于教学过程中的,不是要定为目标去攻克的。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虽定为“学习排比”,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桂林山水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第二,常言道“文以载道”;如果读了课文,懂了内容,文中包涵的人文道理或情感,学生无须老师教化,将会自主接受人文的熏陶。正如孩子在课外阅读时,无人教导,但他照样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感悟文中人物之品格,并找到艺术感受。

猜你喜欢
新课标人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