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栩,徐 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杨栩,徐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人际关系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环境、朋友支持的来源,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从整体上看,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分布不均衡,多数人困扰程度较低,但也有少部分被试有严重困扰,这说明针对人际关系困扰提出解决对策已经刻不容缓。主观方面,我们要注重自我人际关系和谐的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沟通技巧,主动寻求与他人交流的实践机会,与他人建立真诚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客观方面,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采取措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与人交流困扰;交友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
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尤其是进入当今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和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和负面事件的日益增加,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也越发关注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感受,这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而人际关系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环境、朋友支持的来源,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越发受到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探讨。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在个体与他人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进程中,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发生、发展建立起来的心理社会上的关系[1]。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在与任何人进行社会交际交往时产生的彼此之间关系的任何方面。而狭义人际关系指个体与其周围相关个体或群体的联系。如果个体所处环境不同,那么狭义的人际关系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从而包含不同类型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人际关系困扰,其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狭义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困扰是指个体通过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等一些表达手段在与他人进行交际交往时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自身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人际关系困扰主要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与人交流困扰、交友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
2.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WB)是个体将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及满意感通过自身内定的逻辑和标准进行测定,从而将现实与期望对比衡量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包含对生活方面是否满意及其情感方面是否乐观向上的认知评判[2]。
SWB拥有三种性质:主观性、综合性和稳定性。主观性是指在自身对幸福感进行评定时所依靠的标准是自身内定标准,这种标准与他人无关,主要依赖于自身心理上的期望。综合性是指对SWB的评定包括对其各个维度的测定,研究发现,如果生活体验与内定标准对比衡量后,认为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比之消极情绪程度更高、涉及事件更多,那么总体来说个体的情感就是积极幸福的。如果现有的状态与自己理想中的期望状态相统一,那么个体就具有高生活满意感。稳定性是指SWB不是一个短暂时间的评价,而是一个长期生活积累的结果。虽然测量时的情景环境和个体情绪会对当时的测量有一定影响,但是长期的测量经验告诉我们,它是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准确性的[3]。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变量、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而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20%的变化,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而生活情境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15%的变化[4]。说明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研究两者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3.两者的关系。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得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越发受到关注,在人际关系困扰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已经获得了一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当代两者间的关系。其中,王瑞新发现医学生被试人际关系困扰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原因是适应性差[5]。叶艳晖等发现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并在交友交际和异性交往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6]。张军华等发现农村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生活满意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7]。向伟研究得出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且社会支持对幸福感水平影响显著[8]。甘雄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9]。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本文将提出研究假设。
本文针对人际关系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地域及文理科的差异性方面提出假设1和假设2,针对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各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出假设3和假设3-1、3-2、3-3、3-4。
研究认为,从性别变量上看,现代男女性地位及权利义务趋于一致,人际交往程度相似,因此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相差不大;从专业变量上看,文理分科对于个体的知识涉猎、思维方式、待人接物方式等有一定影响,因此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也会有一定差异;从地域变量上看,与农村相比,城市被试者接触到的事物更加前卫,思想更加开放,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交际时更加自然,更擅长与异性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困扰更少[5][6]。综上提出假设1。
假设1: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在专业、地域上存在差异。
研究认为,从性别变量上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男女性的地位、角色等趋于一致,女性逐渐与男性处于平等的位置,因而男女性的幸福感体验差异不大;从专业变量上看,文理分科所导致的思想上、行为方式上的影响会导致被试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从地域变量上看,由于城市被试的生长和受教育环境相对更加优越,生活体验更为丰富充实,能接触到更多的前卫思想以及前沿理论,情绪也更为乐观积极,会对自身及未来充满信心,从而会拥有更高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情绪,拥有更高的幸福感[7]。综上提出假设2。
假设2: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在专业、地域上存在差异。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和对压力事件的缓冲方面。首先,人际关系状态的好坏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人际关系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外部环境,是个体获得朋友支持、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根基,与人交往技巧越高,人际交往越和谐,那么获得的朋友支持就越多,从而越拥有更加乐观积极和自尊自信的心态。其次,人际关系状况良好可以在个体受到压力事件的冲击时,产生一个缓冲的作用,降低其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冲击。因而人际关系越和谐、冲突和矛盾越少,主观幸福感水平就会越高[8][9]。综上提出假设3。
假设3:人际关系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显著。
与人交流困扰、交友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为人际关系困扰的四个维度,基于此,提出假设3-1、3-2、3-3、3-4。
假设3-1:与人交流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假设3-2:交友交际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假设3-3:待人接物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假设3-4:异性交往困扰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1.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统计得出有效问卷共262份,以性别、专业和地域作为分类变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女性167人,男性95人;文科被试172人,理科被试90人;城市被试157人,农村被试105人。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研究选定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段建华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两个量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一是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郑日昌主编的自评量表,人际关系困扰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一题一分,总分共28分。困扰程度按照分数范围分为三个等级:0-8分对应没有困扰或者有轻微困扰,9-14分对应一定程度困扰,15-28分对应严重困扰。具体到各个方面来说,低于2分代表在这个方面有较少困扰,3-5分代表有一定困扰,6-7分代表严重困扰[10]。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是总体幸福感量表。段建华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用来测量被试总体幸福感的自评量表。量表中1、3、6、7、9、11、13、15、16反向计分,其余正常,共18项题目,最后得分与幸福感水平正相关,幸福感的高低代表了被试的生活质量和情绪情感的质量。量表常模得分男75分、女71分,标准差分别为15和18。若高于常模分数则正常,低于则异常。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1]。
3.分析方法。运用SPSS19.0对所收集的262名被试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一是在总体上对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进行分析统计和陈述,得到被试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其各个维度的困扰程度和分布情况。二是对所得到的数据通过按性别、专业和地域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到被试人口学变量下的差异性。三是运用SPSS中的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数据的回归效果是否良好,将整体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各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并检验相关是否显著。
1.人际关系困扰样本总体分析。如表1所示,从所收集的262份问卷整体来看,55.7%的被试没有困扰或者有轻微困扰,说明绝大多数被试的沟通交往能力是正常的;29.4%的被试有一定程度的困扰;14.9%的被试有严重的困扰,占比并不小,这说明人际关系困扰是值得我们讨论研究并亟待提出解决方法的问题。再从各个维度看,可以发现交友交际困扰是拥有严重人际困扰个体的主要困扰,其次是与人交流困扰,这也体现出了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表1 人际困扰程度的分布 (N=262)
表2 不同性别被试的人际困扰T检验(x±s)
2.人际关系困扰T检验。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性别、专业、地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4)。
从性别类别变量上看,男性与女性的人际关系总体困扰水平差异并不大,但男性的困扰程度略高于女性的困扰程度。这可能是由于女生在交际方面有较固定的交往群体,而男生的人际交流交往属于缩放型。因此女性更加依赖自己的社交圈,既不会允许别人轻易地进入也不会允许自己退出,女性会更加用心地经营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困扰程度会略小一些。
表3 不同专业被试的人际困扰T检验(x±s)
在专业类别变量上,从总体看,理科生平均得分高于且显著高于文科生平均得分,表明理科生具有更加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在交友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困扰维度上,文理科的差别是显著突出的,这可能是因为理科被试过多地从事繁重事物的调查探讨,比如实验和高等计算等的研究,较少地涉猎文学知识,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并没有掌握过多的技巧和窍门,因此困扰程度略高。
表4 不同地域被试的人际困扰T检验(x±s)
表5 主观幸福感T检验
从地域类别变量上看,农村被试无论是在人际关系困扰的总体上还是在各种维度上测评得到的分数都高于城市被试,且这种差别是突出的(P<0.05)。这可能是因为与农村被试相比,城市被试的思想比较开放,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更加广泛,掌握了更多的与人交流、待人接物的技巧,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会中运用和实践这些技巧,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沟通中更加地乐观自信,在与异性交往时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更加自然的氛围,困扰相对更低。
综上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
3.主观幸福感T检验。如表5所示,从性别分类变量上看,女性总体得分略高于男性但是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是因为在现代男女性地位趋于平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原本男性从事的事业,他们同样追求自立自强,地位平等。虽然在心理、社会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男女性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综合来看,男女性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并不大。
从专业类别变量上看,文理科个体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P<0.05)。理科被试有更加紧凑的生活节奏、更加繁重的学业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追求生活上的安逸舒适,使得他们所受到的压力更大,负面体验更多,幸福感水平较低。而文科被试学业任务较轻,即使在工作中任务也更加容易,从而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加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和美好,正面的体验更多,从而幸福感更高。
从地域上看,城市被试比农村被试的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更高(P<0.05),这可能是由于城市个体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生活满意感更高,会产生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对自己更加自信,幸福感程度更高。而农村被试的生活环境更加的简朴和封闭,没有机会或者有很少的机会体验生活的美好,无论是情绪情感上还是满意感归属感上都较低,从而幸福感较低。
综上得出结论:假设2正确。
从整体上看,被试的平均幸福感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被试的幸福感正常,但也可以看出被试幸福感水平的标准差较大,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被试对于自身的情绪心态调节能力很强,尤其在负面情境中能够较好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保持乐观自信,从而拥有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4.线性回归分析。对被试数据的整体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0.000<0.05,可以看出数据的回归效果良好,数据计算后得到=0.426,说明主观幸福感与各个自变量拟合度较好。综上说明对人际关系困扰和主观幸福感两者彼此间的关系研究有意义。
5.皮尔逊相关分析。从整体上看,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系数为-0.653,且P<0.01。从而得出结论: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可以看出,幸福感和四个维度的困扰都呈负相关,且和待人接物困扰的负相关系数最大,这也说明掌握好待人接物技巧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综上得出结论:假设3、3-1、3-2、3-3、3-4正确。
结论
从整体上看,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分布不均衡,多数人困扰程度较低,但也有少部分被试有严重困扰,这说明针对人际关系困扰提出解决对策已经刻不容缓。其次,本文以被试的性别、专业、地域作为分类变量对被试的人际关系困扰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T检验,得到了不同性别、专业、地域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人际关系困扰水平的差异性。在差异上,性别方面并不是很显著,但是在专业和地域上,这种差异还很明显。最后,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四个维度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是显著的(P<0.01)。
主观方面,我们要注重自我人际关系和谐的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沟通技巧,主动寻求与他人交流的实践机会,与他人建立真诚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客观方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1]李全彩.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与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1): 47-48.
[2]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2): 542-575.
[3]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8.
[4]DIENER E, EUNKOOK MS,RICHARD E 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 Psychology Bulletin, 1999, 125(2): 276-294.
[5]王瑞新,等.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与人格发展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3): 27-28.
[6]叶艳晖, 刘燕纯. 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2014, 28(7): 140-145.
[7]张军华, 朱雪梅. 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2,(11): 1717-1719.
[8]向伟.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教育学,2014,(24): 53-54.
[9]甘雄, 李承宗.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0, 27(4): 53-56.
[10]郑日昌. 大学生心理咨询[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宏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1999,(13): 69-100.
[责任编辑:房宏琳]
2016-09-2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情境下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G2014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国防科技工业国家战略和国家管理研究”(HEUCFZ1607)
杨栩(1969—),男,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企业战略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
B844.2
A
1002-462X(2016)10-0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