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帆
苏城黄酒江湖上演“三国杀”“姑苏台”特色突围
记者|苏帆
秋风起,蟹脚痒,一过寒露,苏州人餐桌上招待宾客或者家庭聚会的主打菜是大闸蟹,不为人熟知的是,餐桌上与大闸蟹很般配的酒水则是一壶地道的江南佳酿黄酒。
因为大闸蟹性寒,如果来上一杯活血驱寒的黄酒,就可以减轻或消除吃完后的不适感:一来因为黄酒性温,二来则是因为黄酒中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最能祛除蟹的腥味,增加蟹在口中的鲜美感觉。
源于黄酒的氨基酸含量不但高而且种类多,有20多种,是各种酿造酒之冠,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甚至有临床研究表明:每天饮用1~2两黄酒,可以活血化瘀,预防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黄酒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作用很大。
《本草纲目》记载显示,黄酒能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
对于钟情于吃大闸蟹的老饕们来说,品尝大闸蟹时,选择哪款黄酒呢?海派、苏派、浙派,对于黄酒不熟悉的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一道难以破解的谜题。
来自相关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统计,在江南的黄酒市场,来自沪苏浙三地的黄酒商们正上演着激烈的厮杀。“苏州的黄酒市场年产值在十亿元以上,是众多黄酒品牌的必争之地。”苏城一家黄酒企业负责人透露。
确实,在苏州的餐桌上,是浙派、苏派、沪派黄酒上演“三国杀”。大多来自浙江的塔牌系列黄酒、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以及上海的石库门等众多品牌,而且这些品牌也积攒了各有着自己的“粉丝群”。
而对于众多苏派黄酒的粉丝而言,选一款钟意的地产黄酒,绝对是他们用餐时的首选。
一方水土酝酿一方人情。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书,你会发现黄酒堪称中国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标配:经冬一酿,漫长的发酵过程,于是在来年春天催生“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佳句。
在古代,富庶之地一直是酿制美酒的条件,江南鱼米之乡的苏州便成为了黄酒的发祥地之一。
直至当下,在苏州的吴江桃源、张家港的后塍等地,仍延续着数百年的传统,按照古法酿制黄酒。
但在有着多年快消行业的姑苏台酒业负责人金东生看来,苏州市区缺少一款能够代表苏州城市文化的黄酒品牌。
经过多年的挖掘,金东生和他的团队了解到,早在公元前492年,在姑苏城西南的姑苏台,曾有过一段酿酒的记载。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大胜归来,以吴地古法酿酒,犒赏功臣。该酒以糯米、麦曲、太湖水为原料,经过发酵、灌罐后酵、澄清、煎酒等116道工序精酿而成,醇美甘甜。
诗仙李白曾云游至此,留下了“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的千古名句。
在金东生和整个团队的努力下,经过历史的传承,如今,古法手工酿制的工艺被原封不动的保留。
姑苏台酒业在恢复姑苏台的手工传统黄酒的同时,力争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传统的苏派黄酒,
何谓手工传统黄酒,这是相对于新工艺下,机械化大生产的黄酒而言。手工黄酒必须采用当年的新鲜糯米酿造而成,而机械黄酒则不局限于此。其次手工黄酒必须按照一年四季的自然气候和时令来生产,一冬一酿。而机械化黄酒可以一年四季生产,生产效率要高得多。手工黄酒用的酒药、麦曲都是用天然原料自然培养酵母和菌群,并不采用接种和提炼,而机械黄酒往往采用人工培养的霉菌和酵母菌来发酵和糖化。金东生说:“手工黄酒的发酵一般在传统的陶质器皿中利用自然温度慢慢进行,而机械化黄酒则在不锈钢大罐中完成。当然手工做的酒一般口感更丰富,滋味更细腻,层次感也多,适合陈酿转化。”
记者从姑苏台酒业公司了解到,他们已经规划了清晰的发展目标,旨在把姑苏台黄酒发展成为江南的特产,在沿袭古法酿造基础上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同时利用自身优良品质和苏式味道的优势,成为体现苏州文化特色的黄酒礼品。
目前,该公司已经推出了3斤装20年陈、5斤装18年陈等清爽型、低聚糖等高端黄酒产品,同时还有面向大众市场的姑苏台518系列与姑苏台516系列等五款产品。
记者注意到,姑苏台包装创意均以粉墙黛瓦作为创意主线,黛蓝、瓦绿、朱红等色彩使产品经典且尊贵,江南秀色跃然而上,令人耳目一新,呈现了苏派黄酒别具一格的“鲜活形象”。
一位曾品尝过姑苏台黄酒的餐饮业名家说,“绍兴黄酒是浙派传统型浓烈黄酒的代表,姑苏台黄酒可以说是苏派清爽型黄酒的代表。柔和、爽适、淡雅、且低度低糖的口味特点和健康养生的功能更能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没想到在苏州能喝到这么美味的黄酒,真是令人太惊喜了。”来自日本的世界剑道锦标赛冠军教士八段香田郡秀在品完姑苏台黄酒后曾啧啧称赞。
苏州姑苏台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金东生说:“我们不仅要让苏州人喝上地道的城市特产,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到苏州,把这份特有的江南特产作为一份特色的礼物,带回家乡,让更多的人分享到来自江南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