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淑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师不必过多地分析讲解。教法应简简单单,只需要教会学生怎么读好书,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即可。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读书 背书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59-02
反思自己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挖掘人文多,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新形势下如何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本人顺应教学改革要求,探索了一套“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路和方法。现分述于后:
一、以读为本,积累语言,训练语感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位美国作家说过这样几句话:朗读是语文老师最显才华的事。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灵气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以读为本,精讲多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那么,如何去读?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读正确、读流利
首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不丢字、不错字,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互相听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反复读,读出语文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文章的意思就会明朗,体会就会加深。但多读应有选择地读,如重点句段要多读;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值得积累、有欣赏价值的要多读;对写作起指导作用的内容要多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篇,入情入境地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悲同愁,从而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教师出示关键问题:这块璧真有点小毛病?蔺相如真的要将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为何说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接着四人小组一起探讨读,然后全班交流读,再指名读、评读和齐读。学生们读出了蔺相如的超人智慧、英勇无畏和博大的爱国情怀。
3.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形式多样,学生才不会感到乏味。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描写精妙、语言优美、气势宏大的语段可齐读;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分角色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可默读,接续读;根据需要还可自主欣赏读,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等多种形式。
二、读与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且能理解和运用,其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低段语文教学就开始这么做,可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就是一篇篇很好的范文,要好好地利用它。
比如我在执教《菜园里》一课时,学生还编出了优美的诗句:豇豆青青细又长,茄子身穿紫衣裳。番茄灯笼高高挂,土豆地下捉迷藏。竹笋长个尖尖嘴,丝瓜藤上荡秋千。红橙黄绿青蓝紫,菜园一片欢笑声。
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教师敏锐的捕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生活,时时训练,教给表达方法。教学《鸟的天堂》,教学生动态与静态描写。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尝到甜头。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加强“阅读链接”,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一篇篇课外优美文章,大大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还结合教材,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书报,在班级办“图书角”,号召学生互相交换图书阅读,在班内掀起了一股课外阅读的热潮。
其次,借助课外阅读开展比赛活动,以赛促读。如每周举办朗诵、讲故事、成语接龙、看图说话等比赛活动,孩子们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就会积极的进行课外阅读准备。每次比赛老师即时点评,并以橡皮、铅笔之类的小奖品以资鼓励。
四、重视背诵
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渊博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背”也是一种技能。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记住了课本中的那些规范语言,就可变成自己的语言,写作时可以顺手拈来。真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人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印证了重视背诵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交流,爱上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