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桂飞
新课标在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全新要求,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笔者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自由书写心声,不论长短、不讲究习作要求,且称之为“微作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会写作,没有思路,词穷,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会写作,并且喜欢写作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当今网络时代,很多都是以“微”来做文章,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也就是说,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看“微电影”和“微小说”的人都知道,尽管时间不长,字数不多,但短短几分钟或寥寥几百字还是能让我们了解事情的始末,可见,微就是浓缩。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引进“微作文”。微作文就是文字很少的作文,寥寥数语,但是必须将中心表述清楚,犹如麻雀虽小但必须五脏俱全。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不必那么严格,只要孩子写出几句话,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足够了。
一、从写一句话起步
在开学初的一节语文课上,笔者让学生写一句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刚开始时,学生还不知道该写什么,对自己能否写出一句话而感到迟疑。于是笔者从天气、心情、课堂等种种因素启发、鼓励孩子,终于让孩子们写下了第一篇“微作文”。笔者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笔者还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可以自己写请假条,写祝贺语,也可以写悄悄话给同学、父母和老师。从此,有许多孩子有事没事地就写一句话给我,尽管没有格式,尽管有很多错别字,甚至连拼音也拼错,但我都会细心批改并给予充分肯定。有时奖励一朵小红花,有时贴上一颗五角星,有时也会写上一句话:“你真棒,会写那么好的句子了!”“你写得真清楚,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了!”学生拿回本子后,纷纷在比较谁写的句子多,谁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这时候,孩子们渐渐就喜欢上了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了。
就这样,在不断地写一句话的训练中,孩子们渐渐明白: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写清楚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微作文的起步。
二、用给定词语写句子
经过上阶段无要求的随意写作之后,孩子们知道了写一个句子要具备哪些条件,笔者就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词语来让孩子进行写作。如给定词语“快乐”,就有学生写道:“每天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我很快乐。”“今天妈妈过生日,爸爸买了蛋糕,我祝妈妈生日快乐。”学生意思表达清楚,非常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这对孩子来说有了一定的要求,写的话必须围绕老师给定的这个词语去写,让孩子明白了“微作文”的“微要求”。
三、以识字课文为依托
一年级的教材有个特色,每单元都有一篇识字课文,一般都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的童谣或者诗歌为主。例如,在下册教材《识字一》就是以写春天的八个词语组成的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笔者在上完课文后,让孩子把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词语也写成像课文中的样子,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微作文:
春光明媚,万里无云。
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虽然很多孩子写来写去都是这几个词语,但是当笔者告诉他们“你们写出来的跟课文写出来的一样美”时,孩子的信心大增,原来习作可以那么简单。
《识字四》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的儿歌。在充分朗读、学习了这首儿歌后,笔者还是让学生模仿着“蜻蜓半空展翅飞”这样“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已经会模仿的孩子,对着课文,也写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读起来也能朗朗上口。
小兔地里拔萝卜,鱼儿水中游得欢,山羊草地吃青草,
猴子树上荡秋千,小狗院里护家园,母鸡下蛋咯咯咯。
这样的微作文,在班级中呈现了许多,虽然语言比较通俗,但是句式工整,读起来一样充满童趣,是孩子走近习作的基石。
模仿是人天生的本领。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连一二岁的孩子都会模仿,更何况是这些有了一定语文基础的孩子呢。给他们一个模子,他们就会给你一个像样的作品。
四、自由发挥写日记
孩子们写出来的东西能像模像样后,笔者就给他们每人一个周记本,让孩子们一周记一次,写下你最想说的话。于是孩子们就尽情地在周记本上涂鸦,写下了一篇篇“微作文”。如在一次班级水果拼盘活动结束后,就有孩子写道: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做了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就是我们全班同学在班队课的时候做了一个个漂亮的水果拼盘,我们全班同学非常高兴。
今天我们班分成六组来做水果拼盘。每组都做了三个水果拼盘。我们组做了乌龟和太阳,还有一朵花,我很开心。
孩子们的作文改起来有时候很麻烦,错别字很多,词语用得不恰当,句子也不连贯,但是只要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一颗颗幼小稚嫩的童心,我们总是会感到满满的喜悦。总之,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一切可以让学生来写作的素材,这些毫不起眼的微作文总有一天会慢慢充实,而成为一篇篇佳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