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海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它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和形象的图像语言,其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运用性。鉴于数学的这些特点,初中学生如果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的,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更不能很好地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基于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首要的且是必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而主动的学习行为,它建立在学生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学习策略上的“会学”,意志理念上的“坚持学”的基础之上。而要使学生做到“想学”“会学”“坚持学”,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合理机制体系。
一、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初中生正处于具有强烈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青春期。如何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天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可以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激发其兴趣的有效良方。比如:设计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谜语;利用现实生活中需要用数学来解决的小问题,开展一些数学小竞赛、小游戏等,促使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而去探索它、解答它。
“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一个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喜欢上他的课,愿意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认真完成他布置的作业,这门学科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那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答案只有一个:真正地做到爱学生。真正的爱学生是能从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来爱学生,从而使他喜欢上你,进而喜欢上数学。
二、挖掘数学学科特性,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是其严密的逻辑性又使得数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十分诱人的魅力。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总结规律,并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这些规律,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出求知欲,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积极手段。如,教学几何的“圆”,讲解弦切角概念时,教师可在学生对圆周角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学生们思考看到的现象,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这样,学生既复习巩固了圆周角的概念,又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同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还渗透了数学中对比方法的运用,可谓一举多得,既展示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将现实生活的这些数学知识合理地“搬进”课堂,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记下升旗时奏国歌的时间,计算学校旗杆的高度;学习了圆柱体知识后,鼓励学生自制笔筒学习用品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让学生时时、事事都能与数学联系上的目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课内外教学,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犯一个错误,即自己认为很简单的东西,便觉得学生也一定认为简单。殊不知,学生对其是未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是存在差距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教学中,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变具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通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一些图象的转变过程,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也将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如:函数图象变换过程、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过程、极限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一些趣味数学故事会、数学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数学专题手抄报等别开生面的形式,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只要数学教师肯用心,肯钻研,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师生教学的合理模式,从而打造出一个师生共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