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刘素萍+徐秀芳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潜力。现阶段我国存在劳动力不足现象,同时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却不能充分就业。90后大学生作为当前就业主体面临的困境错综复杂,本文就该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因素,并提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创业、校企合作等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就业困境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80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a nations future. At this stage, China has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shortage, while the high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be fully employed. 90s students are facing difficulties as the main employment of the perplexing, issues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formulates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career, entrepreneurship,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tc. practical solutions.
Key words 90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lemma; solutions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及变化。面对着新的经济发展趋势,高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尽管如此,扩招带来的历届居高不下的毕业生人数,导致较大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困境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但从需求看,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影响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另外, 在转型升级中,产业和岗位需求加速调整,也将对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改革提出挑战。②
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1.1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727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比2014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2万人,人数达到了史上最高的749万人。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前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③这就说明2014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难度,要远大于前。到了201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不减反增,就业压力成了空前突出和尖锐的现实问题。
1.2 2015年应届大学生求职意愿与求职行为
与以往相比,2015年应届毕业生在社会整体创业热潮的影响下,创业的意愿比往年水涨船高。同2014年相比,2015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5.1%。④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从2014年的3.2%上升到6.3%。新一代毕业生的择业出发点也有了新的变化,理想、兴趣、财富、自由成为了大家选择就业岗位追求的方向。
2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2.1 客观环境
(1)应届大学生毕业基数大,竞争激烈。2015年应届大学生达到前所未有的749万人,就业问题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面临如此沉重的就业压力,国家给予了更多的减缓就业压力的政策。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计招考22248人,比2014年增加了2710人。并且以支持创业来带动就业。可是,选择创业的学生人数只占毕业生总数的6.3%,仅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学生。再加上往年累积下来的未就业往届生,面对如此之大的毕业生就业基数,这些鼓励的措施就显得杯水车薪。
(2)学校教育的盲点与缺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结构转变,中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直接导致了企业需求人才的质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加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学校的资源严重短缺,本科生的规模与社会资本的积累、投资比例极不协调。由此出现了各种教育盲点与缺失。
第一,高校培养人才定位不清楚,形成供需矛盾。虽然高校细分了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对口哪些企业,那些企业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很多院校都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就导致了高校形成了“教只为考,学只为考”的景象。
第二,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高校的课程设计缺少对企业的分析,导致课程内容陈旧、老化,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需要的实际知识出现脱节的现象。75%以上的企业都认为应届毕业生到企业以后,需要几个月的培训时间,要到一年甚至一年半以后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企业不愿意使用应届大学生。
第三,高校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高校的课程内容中,更多的是理论传授,很多专业都缺少实践内容。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企业招聘时候,不仅看重专业知识的掌握,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高校学生创新实践不够。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的机会极少,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对用人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在看重人才基础素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动手能力,也就是工作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越强,越能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受到家庭教育,社会舆论,信息传播的制约。
第一,家庭教育的影响。每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都息息相关。大学生就业观念会受到家庭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经济条件情况会对自己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找能够找一份工作,追求稳定,反对子女创业。这样就限制了子女的择业选择范围。
第二,社会舆论的导向。大学生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大多比较迷茫,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对于“什么工作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薪资待遇好”的论断,会在毕业生的思想中形成思维定式。而且“官本位”思想严重,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涌进了考公务员的队伍之中。都希望到企事业单位找到一份工作。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需求岗位人数都有所提高,但是,面对庞大的参考基数,仍是杯水车薪。这样就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三,信息传播的制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对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有些媒体却传播一些虚假信息,例如用“工作轻松,薪酬优厚”等虚假广告吸引眼球。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一个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就业信息收到地域的限制,没有有效的途径到达毕业生的手中,这样就限制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
2.2 主观意识
2.2.1 思想意识的多元化
第一,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都很模糊。在上大学之前,为了考上大学努力的学习,考上大学之后反而不再努力学习了。除了应付考试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玩乐上。即使是一些很优秀的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依然很模糊。甚至有很多学生对就业有恐惧心理,就选择了考研或是考博,继续留在校园中。由于毕业生没有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就业成功率很低。
第二,对自己认识不充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充分,最明显的体现在每个人的简历上面。大多数毕业生不知道该如何填写简历中能力或是技能这一项。而这恰巧又是企业所重视的内容。最重要的是90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客观。
第三,动手能力差。由于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厚,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第四,创业有激情,没能力。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很好的机遇和平台。很多大学生也发现了电商中的商机,对创业有很高的激情和热情。可是,由于在校生缺乏社会经验,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又缺少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很弱。当这些问题凸显出来以后,大学生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创业项目。
2.2.2 对就业概念的错误认识和认知
对就业概念的模糊,导致大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出现找工作屡试屡败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就会打击到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从而更不明白应该怎样实现就业,这样就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第一,认为就业就一定要找到一份高薪,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在现实社会中,能够成功的找到一份高薪、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的工作的人一定是经历很多考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刚刚迈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们并不都懂得这一点,由于旧有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对现实的认识不足和对自身能力分析不准确,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就应该是找一份这样的理想中的工作。
第二,认为就业是国家、社会、学校、企业的事,不是自己的事。就业压力连年增长,国家、政府、社会、学校都会适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这样做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是国家的事,是学校的事,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要国家、社会、学校和企业去想办法,自己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第三,认为就业就是找到一份符合传统意义工作定义的“铁饭碗”,那就是去企事业单位工作。由于旧思想的辖制,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一定要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阶段。就业观念没有丝毫的进步,更不要说创新的就业理念。然而,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招收的毕业生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这一部分大学生仍然把实现就业寄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考试上。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探讨与研究
3.1 国家政策与社会舆论的引导
(1)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增加大学生就业人数。有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是吸收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所以,国家就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电商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使一大批中小企业从中找到生存发展的道路。而大学生又是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人,对网络的了解要高于其他人,所以大学生们就可以在这样的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社会舆论的引导。首先,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有意识的引导新闻媒体客观的报道,理性的分析,并且要能做到及时的消除不真实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媒体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选择,应该给那些积极创业和到最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予以肯定和支持。⑤并对其进行正面报道与宣传,要能够真正的担起引导大学生就业的责任。
3.2 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教育既要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对实用技能的掌握。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方面专业技能。因此,高校应该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增加新颖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变化的敏感程度,及时的调整学习内容及方向。
(2)高校要加强与用人企业的沟通。通过企业内部的工作实践,搭建一个学生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连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要的毕业生。⑥
(3)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就业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观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要做出详尽的规划。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及时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政策的宣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能够及时的进行角色转换,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很快的融入到新的企业生活中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3.3 家庭观念及家庭条件的影响
家庭固有的观念在大学生就业观形成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与时俱进,不落俗套,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就业观念也要做到科学合理,与时代同步。家庭成员要把科学的就业观念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子女。
首先,父母要建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既要做到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也要做到能够客观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子女。对孩子可以有一定的就业期望,但要建立在科学的分析结果上,而不是想当然和随大众。
其次,父母要尽量避免一味的传导给子女稳定、高薪、高待遇等职业理想。由于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当下社会大学生就业的状态,所以认为子女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顺利的找到一份稳定、高薪、高待遇的工作。不知不觉间就将这样的思想传导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就导致了子女在就业观上有了错误的认识,并且还不自知。
第三,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自主能力。这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对增加其本身的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3.4 大学生自身学习积累与努力成长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谓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技能两个部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的学习专业课程,并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会总结与归纳。专业知识是就业的基础,可是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专长,例如在大学期间多参加活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领域。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打击。
(2)学会总结,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总结并掌握理论要点,然后将其应用到课外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理论的同时,更是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准确自我定位,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扬长避短,要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点在哪里,能够将兴趣转换成为工作,是最好的选择。其次,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国家的需要,个人长期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而不应过分关注薪酬及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硬件条件。最后,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不是最喜欢的工作岗位。要学会转换和变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
(4)增强创新意识,扩大就业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在这样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把握各种就业信息,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要局限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与之相反,很多三四线城市,同样也需更好的人才,虽然薪资待遇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但是生活质量要好很多。同样大学生也可以回到农村,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而农村可以给大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平台来施展才能。
(5)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尤其是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获得扶持。⑦很多的高等院校也同时开展了创业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提供启动资金等活动。这样就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社会条件,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一方面要能够改变观念自主择业,另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创业
(6)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先就业后择业。要知道,找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过程的总结。作为应届毕业生,最缺少的就是实际的工作经验,而企业满意,可以得到重用的员工却往往都是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所以,应届生首先就是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工作经验是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总结出来的,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知道工作上升的顺序,要先就业再择业。
注释
① 李向阳,李瑞晴.刍议中国经济新常态[J].发展研究,2015(1):13-15.
② 杨宜勇,黄燕东.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展望[J].中国经济报告,2015(1):42-45.
③ 李玉兰. 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J].就业与保障, 2014,(7): 8-9.
④ 互联网数据.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主力调研报告_新浪山东菏泽菏泽教育_新浪.
⑤ 李艳霞,刘瑞斌,王迪.90后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50-52.
⑥ 周姗姗.90后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J].2015(2):236.
⑦ 程澄,陈艳.对才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