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 打造高效课堂

2016-11-15 15:06侯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质疑能力教学方式

侯莹

【摘 要】一节语文课是否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改变原有“填鸭式”的教学形态,改变课堂上教师叱咤风云的场面,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交流、思考、质疑、讨论、阅读、创作,把知识当成营养品,快乐地汲取;把学习当成挑战,愉悦地去争取成功。而在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方式;查阅资料;质疑能力;辩论交锋;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55-02

教学目标犹如指南针,它准确地指出了课堂上应该用力的方向,然而要想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其语文能力。

一、变“你听我讲”为自查交流

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又特别让学生感兴趣,比如一些历史常识,动物的奥秘,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文学成就,古诗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等等。以往教师都是精心查阅,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学生感受到教师学问的渊博,由此产生敬佩之情。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听讲总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真正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如今网络如此便捷,完全可以在前一天布置一项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自由汇报,同学之间有补充,有交流,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不过对于查阅资料,教师一定要进行指导,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查阅资料的范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导学案”。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前,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自主查阅:找一找《水浒传》中对于这只大虫外形的描写,并熟读;找到这篇课文的原文,认真阅读;搜集几个关于描写武松的故事,并归纳出武松的性格。课堂上通过这只老虎外形特点的补充,为这只老虎又增添了几分凶猛和恐惧,同时更能反衬出武松的一身虎胆和有勇有谋;而查阅到的关于武松的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以及血溅鸳鸯楼等故事,更让武松刚胆、仗义、打抱不平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丰满起来。学生经常按照导学案来查阅资料,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汇报资料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指导:一是不能照着资料读,要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给同学们讲出来,唤起其他同学“听”的兴趣,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不强求于多说,只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两三个点进行汇报即可,这样也保证了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其中。渐渐地,学生就能够掌握查找资料和汇报资料的方法了。

例如在学习陆游的《诉衷情》一课时,笔者就在课前布置了自主查阅资料的作业。课堂上,有的同学汇报的是陆游的一生,曾经雄心报国的壮志,如今无力报国的悲愤;有的同学汇报的是陆游那个年代之所以报国无门的原因;还有的同学讲述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更有同学提到了陆游诗词的分类,除了这种退隐后的诗词外,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作品……这样的交流和补充,让陆游这样一个人物鲜活立体起来,避免了教师讲述的单一和枯燥,学生收集的内容都是依兴趣而来,依诗词而来,既填补了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变“你问我答”为质疑讨论

课堂教学往往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情等来设计问题,然而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是否为学生之难,是否为学生所需,都是一种未知。那就不如在学生学习过程自然中,让他们学中质疑,这时的质疑一定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

例如在《母亲的账单》一课中,当学生对比阅读了两份账单之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彼得劳动后,向妈妈索要报酬的做法,对吗?于是笔者就给了他们思考的时间,组织他们进行辩论。学生都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和交流,课堂变成了思维交锋的舞台,他们迅速地摆明立场,组织语言,用慷慨激昂的陈词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达成了共识: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也有抚养子女的义务,这就是“0”的真正内涵,“0”代表着不求回报的付出,更代表着彼此之间浓浓的爱。这样的质疑,这样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于爱的理解。

再例如学习《和时间赛跑》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学生读后立刻又提出了质疑:只要和时间比赛,就一定能成功吗?一个小学生能带着批判的目光来看待教材,当然值得表扬。接着就可以用一场辩论赛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用一个个名家伟人的经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努力了可能不会成功,但也一定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打开所有学问的金钥匙,有疑才能解惑,有疑才能知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自由学习的时间,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当然,简单地质疑同桌之间或是师生之间一对一就能解决,共性的、有价值的质疑一定要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思起来,辩起来,学起来。如果一节语文课只是教师枯燥地提问,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更剥夺了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辩论也是一种检验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变局限于教材为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必须要尽量地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内容,打通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通道,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经验与感受走入课堂,又带着对课堂的理解与感悟走向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于写字有明确的要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为达成这个目标,单凭简单地指导书写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可以加入一个“欣赏汉字美”的环节,在指导书写之前,欣赏有关本课生字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所彰显的魅力,同时也懂得要想写好字,勤于观察和练习是两个重要的法宝,从而激发学生乐于书写的兴趣。接下来营造安静的书写氛围,学生都能静下心来,变枯燥地书写为欣然地练习。

再比如学习了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叙事散文的特点,也为了让其深入了解林清玄的写作风格,在课堂上给学生推荐《和太阳赛跑》这篇散文,这是林清玄后期的作品,其思想更加深邃,大有“活在当下,微笑面对坎坷人生”的意蕴;进而推荐他“菩提系列”的散文,感受其中清新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更加近距离地走进“林清玄”这个人,走进散文的怀抱。

再比如一些有特点的句子或是段落,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在《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两句话: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话结构相同,相互照应,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例如有的学生写到: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摇来了丰收的喜悦。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又发展了语言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语文课上看似不经意的拓展与延伸,不仅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不断地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教学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理念的变更,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愉悦,并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 吴中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陈日亮.救忘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吴中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周成海.课堂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5] 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赵 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质疑能力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