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宪章
丁妞妞性格内向,在班级里一直表现不错,可近段时间早上经常迟到。周一又迟到了,这次王老师没有让她直接回到座位上,“如果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你就站在门口反思自己的行为。”谁料,她根本就不理睬,径直坐到座位上。“理由是我的隐私,不想告诉你。”王老师没有争执,接下来的一周都不再过问她迟到的事儿;在课堂上对她同样采用了“冷处理”,甚至在走道里也不再与她互相问候……周五布置作业时,王老师以“如何看待丁妞妞违反校规并且与老师顶撞”为主题,让同学们谈一谈各自的看法。没想到,不少学生认为“丁妞妞既然有自己的隐私,应该予以尊重”;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发动同学对丁妞妞“群起而攻之”的做法有些不妥……
其实,无法让“尊重”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才是王老师、丁妞妞及其同学愤愤然的根本原因。王老师一直以师长自居,觉得小丁如此“目无尊长”“目无纪律”,简直不可理喻,坚持站在原地等着“尊重”向自己走来;丁妞妞及其同学一直以弱者自居,将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归结于老师对其隐私的“不尊重”,也站在原地等着“尊重”向自己走来……根本不理会“尊重”从来就不是单向,是等不来的。只有让“尊重”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互相理解,真诚呼应,尊重才会在施教过程中焕发出应有的魅力……
以诚相待是一种“尊重”,可只有让其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才会彼此包容。一是以诚待人可以让育人者清楚自己的“宽容底线”。真诚面对每一个教育对象,不管遇到何种情况,都应保持坦诚的状态,采取适当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坦诚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才会敞开心灵的大门,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实际困惑;二是以诚待人可以让受教育者清晰自己的“自律台阶”。诚实面对成长过程中育人者的合理要求,学会控制个人情绪,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传递自己的真实困惑,即使是难言之隐,也要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尊重”。如此,教育者的“尊重”自然会及时渗透进“解惑行动中”“帮扶实践里”……彼此才会共同推动多方面、深层次的沟通,进而让互相包容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美丽景致。
换位思考是一种“尊重”,可只有让其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才会获得理解。一是换位思考可以让育人者用活欣赏这面“放大镜”。面对教育对象的种种恶劣表现,育人者多以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以他们的头脑去思考、以他们的情感去体验……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并对他们的成长充满积极的期待;二是换位思考可以让被教育者擦亮认同这面“显微镜”。面对育人者过于简单甚至粗暴的施教方式,受教育者应多用他们的好恶去审视自己的行为、用他们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做法、用他们的习惯去体验他的内心情绪,还要用心感受他们的工作特殊性,对其劳动多一些认同,对其方式多一些支持……如此换位思考,才有利于彼此理解,有效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区别对待是一种“尊重”,可只有让其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才会唤醒呵护。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优秀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育人者在处理具体违规事件时必须因人而异,不仅要用合适的方式去欣赏不同对象的外在优点和潜在品质,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宽容不同对象的自身缺点和实际不足。此时的呵护必须入情入境,无论是鼓励、表扬,还是提醒、警告,都应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都必须针对具体对象的实际需求,这样才会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才会唤醒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进取活力,并让他们感觉这些做法值得自己珍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他们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被教师接纳、尊重和欣赏时,自然就会全心地与教师配合,并以百倍的努力报答教师,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尊重应走在相向而行的轨道上,育人者只有在施教实践中多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多用自己的宽容亲近学生、多用自己的呵护温暖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的魅力和神奇才会得以呈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