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陈亚妮,何珊珊,关 然,苏小艳,胡松华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奶牛急性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病例
徐伟,陈亚妮,何珊珊,关然,苏小艳,胡松华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奶牛发生临床型乳房炎时通常可见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奶产量下降,但鲜见病牛死亡。笔者遇到却因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导致奶牛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浙江某郊区奶牛场有荷斯坦泌乳奶牛1 300余头。2016年2月15日,该场105牛舍109 097号奶牛突然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房红肿、坚硬,乳汁稀薄,初期呈清水样,后期变为血样,日产奶量由发病前的40公斤迅速下降,同时伴有呼吸和心率加快,眼角膜充血,眼圈下凹,体温升高至41.5℃,精神委靡,食欲废绝,急剧消瘦。该牛于2009年9月17日出生,发病时已生产5胎,最近一次产犊时间为2015年11月2日。病牛先后用以下方法治疗:(1)青霉素1 600万IU,链霉素1 000万μg,静脉注射,1日两次;青霉素320万IU,链霉素200万μg,乳房灌注,1日两次。该方法连续治疗3 d后未见好转;(2)四环素6 g,静脉注射,1日两次;盐酸林可霉素20 mL(1.2 g),氨苄西林钠2 g,乳房灌注,1日两次。连续治疗3 d后病牛体温开始下降,但其他症状未见好转;(3)红霉素3 g,静脉注射,1日两次;盐酸林可霉素20 mL(1.2 g),氨苄西林钠2 g,乳房灌注,1日两次。病牛连续治疗3 d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起卧困难,呻吟,乳房皮肤颜色变深等症状。2016年2月24日上午,病牛因医治无效而死亡。尸体剖检发现乳房有大量血水和化脓病灶。无菌采集乳房组织病料和病奶进行细菌学检验。
按照下列方法进行细菌学检查:(1)将病奶或乳腺组织病料接种于血琼脂,置37℃温箱培养24~48 h;(2)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挑取典型单个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进行增菌培养,37℃振荡培养24 h,革兰染色、镜检,判定细菌为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球菌或杆菌;(3)将肉汤培养物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37℃培养过夜,进行生化鉴定。首先对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触酶试验确定该菌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结合镜检结果且触酶阳性的判定为葡萄球菌,触酶阴性的判定为链球菌。利用血浆凝固酶试验将葡萄球菌进一步鉴定区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利用CAMP、七叶苷水解、马尿酸钠水解、美蓝牛乳还原等试验将链球菌进一步鉴定区分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或乳房链球菌。对革兰阴性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及伊红美蓝琼脂,37℃培养过夜,观察细菌生长状态,并按常规方法进行相关生化鉴定。
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包括以下15种药物:氨苄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多黏菌素B。37℃培养24 h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琼脂表面抑菌圈直径,并根据不同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判定标准判定为高敏、中敏或耐药。
细菌培养结果表明,血琼脂上呈圆形菌落、光滑、湿润、无明显溶血;革兰测阴性杆菌;麦康凯琼脂上菌落呈粉红色;伊红美蓝琼脂上菌落呈黑色、有金属光泽。生化鉴定结果如表1。因此,判定为大肠杆菌(E.coli),病奶和组织病料中均检出同样细菌。
表1 生化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本研究分离菌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表现为不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表现为敏感。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根据发病奶牛的临床症状以及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该病例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乳房炎。大肠杆菌是一种环境性致病菌,该病原侵入乳腺后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释放出内毒素(endotoxin),进入血液引起毒血症(toxemia)。由于毒素作用,病牛在临床上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和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该病多发于产后高产奶牛,病情严重可导致病牛死亡。奶牛发病后,使用了青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钠和红霉素等药物治疗。从表2可知,病牛分离菌对这些药物均不敏感。由于治疗无效,奶牛发病后第9天死亡。根据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在治疗上除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消灭病原外,还应针对内毒素产生的毒血症尽早进行大剂量静脉输液,必要时使用皮质激素和抗前列腺素药物缓解全身症状。
胡松华,E-mail:songhua@zju.edu.cn